文学 >>> 艺术学 >>> 艺术传播 >>>
搜索结果: 1-5 共查到艺术传播 肖鲁相关记录5条 . 查询时间(0.203 秒)
“她”•“他们”•“他”——从肖鲁《对话》引起的思考       他们    对话  肖鲁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9/8/12
1989年以后,肖鲁和唐宋都到海外居住和活动,似乎此事已成定论。中国美术馆的枪击事件也就成历史尘封,不再被人提起。但富有戏剧性的是15年以后,作者肖鲁突然站了出来,拿出第一手材料,才揭示这件事的真相,还美术史一个清白。随着中国现代艺术在海外的走红,新的新闻点不断成形,这期间所发生的曲折复杂故事以及主人公心理路程,简直可以写一部小说,作为她个人的私事,不是本篇文章的内容,好在肖鲁正在准备向社会公开,...
另类的尖叫——从肖鲁“开枪”到赵跃“开刀”     开刀  赵跃  开枪  肖鲁  尖叫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9/8/6
我一点不怀疑这件作品所具有的深刻的社会批判意识和批判的力度。但如何给它作艺术定位我却有些犹豫。因为她的行为方式不是为她所原创。法国著名的女性主义艺术家吉娜•佩恩(Gina Pane)早在70年代初已经使用刮胡刀片在手上和脸上划切伤口(如她的《伤口理论》和《热奶》见附图)。所以,当乙妍对我说她的一个朋友(赵跃)要做类似作品时,我曾极力反对,觉得这样的重复没有意义。叫她劝说自己的朋友放弃这...
高名潞先生,我这个梦彻底地醒了。那无可挽回的结局是我今天的觉醒,我又找回了我自己。对“枪击事件”的再认识,使我真正开始面对我自己,我不再是生活在那个自欺欺人之中的肖鲁,在我敢于面对自己这段情感历史的同时,我也真正敢于面对“枪击事件”这段历史。高名潞先生,我不是一个史学家,但是我在想,历史是由人构成的,而对历史的再认识也应该是对人在所处历史中的再认识,当然这不可能排斥主观的偏见,但是好在这段历史离我...
肖鲁关于在北京中国美术馆枪击作品《对话》的补充说明     补充说明  枪击作品  对话  肖鲁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9/8/6
2004年4月,我发现了“关于1989年在中国美术馆枪击作品《对话》的说明”的许多遗漏问题,所以我采访了一些当年与这件事情相关的人,并做了一些补充(刊登于《艺术家茶座》总第二缉),后来又做了一次补充(刊登于《天涯》杂志2005年5月),第二稿“关于1989年在中国美术馆枪击作品《对话》的说明”的修改稿,我寄给了栗宪庭先生(见2005年10月14日“美术同盟”栗宪庭所提供的附件2:肖鲁给栗宪庭的信件...
“她”·“他们”·“他”——从肖鲁《对话》引起的思考     肖鲁  对话    他们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08/3/10
作品《对话》的署名权之争,并非是社会媒体以及资深评论家的疏忽或工作不认真造成。因为从现有资料看,很容易发现在展品的标签上、在大量发行的宣传品目录里、在收件登记单里,作品的署名就是肖鲁⑴。大展策划组的成员们不会不知道这一切。海外的媒体基本不怀偏见地如实报道,而国内媒体却是一边倒地加进一位男性作者。更因为批评家的权威性结论和评述,使这件本来很明白的事件变得模糊而复杂。今天时过境迁,谈论这个展览早已没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