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理学 AR”相关记录170条 . 查询时间(0.121 秒)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胡文婷等-AR: 多模式评估揭示水汽输送对秋季巴伦支-喀拉海复合热浪趋势模拟中的关键作用(图)
胡文婷 评估 环境 社会 经济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5/5/9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复合热浪的发生频率在全球范围内显著上升,带来了严峻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风险。北极巴伦支-喀拉海(BKS)地区的复合热浪事件亦呈快速增长趋势,进一步加剧了海冰融化、永久冻土退化及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本研究评估了24个CMIP6气候模式在模拟BKS地区秋季复合热浪趋势方面的表现,结果显示,各模式在趋势幅度及空间分布的模拟上存在显著差异。基于对复合热浪变化趋势模拟能力的评估,选取了两组代表...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杨洁帆等-AR: 暖输送带影响下华中地区秋季锋面云系微物理过程研究(图)
杨洁帆 过程 热力 动力结构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5/4/19
理解锋面云和降水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在全球变暖的驱动下,其变率和强度不断增加。中国中部地区的秋季降水常由温带气旋引发,表现为伴随着暖输送带(WCB)影响的锋面云系统。本文利用天气雷达体扫数据的CVP和QVP重构技术,建立较高分辨率的雷达偏振量和辐合-辐散场时序垂直剖面(图1),并辅以中尺度数值模拟,深入分析了2023年华中地区一次典型秋季降水中的详细微物理过程,以更好地刻画不同阶段的微物理、动力场的...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高蕻课题组在Ar+ + N2体系的碰撞传能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图)
高蕻 分子 电子 离子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11/5
当两个分子发生碰撞,除了发生化学反应,另一个重要过程是能量传递,即分子动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过程。深入研究分子之间通过碰撞发生振动、转动能量传递、电子态淬灭或激发的机理,在等离子体诊断、高马赫发动机燃料主动冷却和燃烧过程、大气化学和星际化学等领域有重要应用。目前,人们利用交叉分子束结合先进的分子束操控和高分辨产物探测技术已经对中性分子之间的碰撞传能过程实现“态-态”分辨的研究。受制于低能离子束较大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汤彬等-AR: 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海表温度异常对5月华南和中南半岛极端降水偶极型分布的影响(图)
汤彬 气候 灾害 经济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9/18
华南和中南半岛地区位于北纬 0–30 °N,东经 90–120 °E,主要包括我国华南(SC)的8个省份(云南,广东,广西,福建,贵州,江西,湖南,海南)、中南半岛(ICP)的5个国家(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及马来半岛(图 1a)。这一区域西临孟加拉湾,东靠南海,是连接东亚地区和海洋性大陆之间的桥梁。由于复杂的地形和强烈的海气相互作用,该地区极端降水特征和形成机制也比其他区域更为复杂。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AR: 湿度初始化对MJO预报的影响(图)
天气气候 湿度信息 动力模式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11/10
热带季节内振荡(Madden-Julian oscillation, 简称MJO)是气候系统重要的内部变率,是调节全球天气气候变率、触发和维持极端事件的重要因子。因此,准确地预报MJO对于极端天气事件和短期气候预测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其复杂的形成机理和传播特征,准确地预报MJO仍然具有挑战性。前人的工作已经指出,在初始化阶段有效地再现MJO特征是提高动力模式对MJO预测技巧的重要途径。解决这一问题...

AR: 青藏高原大气顶辐射收支特征及其在CMIP6模式中的偏差源(图)
青藏高原 大气顶 辐射收支 CMIP6模式 偏差源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2/13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AR: 北京城市大气复合污染的变化特征(图)
北京城市大气复合污染 变化特征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3/19
2022年来,随着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实施,我国城镇PM2.5浓度显著下降,但臭氧浓度呈上升趋势,城市大气复合污染形成的理化机制发生着复杂的变化。研究城市地区大气复合污染演变特征、颗粒物和臭氧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将为大气污染进一步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AR: 全球变暖背景下超过60亿人口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极端气候风险(图)
全球变暖 气候风险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3/19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指出相对于工业革命前,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发生更为频繁。由极端事件引发的气象灾害及衍生灾害导致的损失不断增加,灾害风险不断加大,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等方面,引起广泛关注(Qin and Xie, 2016, 2017)。《巴黎协定》提出本世纪末将全球温度升高保持在相对于工业化革命前水平2.0℃以内,并为温度升高控制在1.5℃...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AR: 夏季亚洲季风区对流层顶混合特征(图)
夏季亚洲季风区 对流层顶混合特征 热力学定义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3/20
热带对流层顶是水汽和短寿命的物质进入平流层的窗口,在对流层和平流层之间的耦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于对流层顶的研究已有多年的研究基础,近年来,热带对流层顶被认为是对流层和平流层之间具有几公里厚度的过渡带,而不是一个尖锐的分界面,被称为热带对流层顶过渡层 (TTL) 。TTL的一种定义是以大气的热力结构来确定的(thermally-based TTL),即以大气中最不稳定的高度(LMS)为下边界,最冷...

王非等-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深空探测行星表面原地K-Ar定年技术与方法(图)
深空探测 行星表面原地 K-Ar定年技术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1/16

AR:丝绸之路遥相关对青藏高原夏季大气热源年代际变化的影响(图)
丝绸之路遥相关 青藏高原夏季 大气热源年 代际变化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1/17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在对比Ar/Ne不同杂质注入对偏滤器行为和芯部约束的影响等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杂质气体注入 偏滤器行为 芯部约束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1/9/8
托卡马克的高功率长脉冲运行,将导致打到偏滤器靶板的粒子流和热流越来越大,从而使靶板表面受到强烈的溅射刻蚀,靶板热负荷将超过材料/部件可承受的数倍。而靶板损伤产生的杂质可能输运到芯部,影响聚变等离子体品质,增加稳定控制等离子体的难度。降低靶板的溅射和表面热沉积最有效的等离子体物理方案就是在边界适当引入杂质,通过辐射和电荷交换降低靶板表面附近的电子温度,这就是可有效降低靶板热负荷的辐射偏滤器运行方式。...

AR:平流层入侵和俄罗斯野火导致青藏高原北缘对流层臭氧污染(图)
平流层 大气臭氧 青藏高原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1/5/10
大气臭氧是大气能量收支的重要物质成分之一,对大气化学和辐射平衡起重要作用。平流层臭氧可以吸收大部分紫外辐射,对地表生物起重要保护作用,对流层臭氧主要通过光化学反应产生,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青藏高原上空臭氧含量的短期变化特征和长期变化趋势备受关注。但是,由于高海拔和较为严峻的观测条件,该地区大气臭氧垂直分布特征的原位探测较为缺乏,特别是在青藏高原的北部地区。

AR:新方法获取青藏高原地区长时间序列高分辨率降水数据(图)
青藏高原地区 长时间序列 高分辨率 降水数据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