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物理学 DNA”相关记录102条 . 查询时间(0.14 秒)
中国科大实现单根短链DNA分子序列结构化学识别的原理性展示(图)
分子 结构 识别 光谱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12/4
2024年12月3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单分子科学团队的董振超研究小组,通过发展与扫描隧道显微镜相结合的亚纳米分辨针尖增强拉曼光谱(TERS)技术,首次在单碱基分辨水平上展示了单根短链DNA分子序列结构的实空间化学识别。该成果于11月27日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美国化学会志》上在线发表。
中国科大实现DNA逻辑运算驱动的纳米超晶体(图)
纳米 晶体 粒子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12/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邓兆祥教授、姚东宝特任副研究员研究团队利用可编程DNA链替换反应精准调控纳米粒子催组装过程,构建了一系列无信号泄漏的DNA逻辑运算器件。相关成果以“Implementation of Digital Computing by Colloidal Crystal Engineering with DNA”为题,2024年10月25日在...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专利:DNA分子的微/纳米图形的构建方法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专利 DNA分子 纳米图形 构建方法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8/3
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专利:DNA分子纳米舱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专利 DNA 分子纳米舱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6/26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2022年4月7日陆华松实验室在Nature Cell Biology合作发文揭示DNA损伤压力下PAPR1介导转录凝聚体动态调控的新机制(图)
陆华松 DNA损伤压力下 PAPR1介导 转录凝聚体 动态调控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10/25
2022年4月7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陆华松实验室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周强教授团队合作在Nature Cell Bi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Poly(ADP-ribosylation) of P-TEFb by PARP1 disrupts phase separation to inhibit global transcription upon DNA damage”的研究论文。该工作...
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肖泽宇课题组设计DNA自组装“纳米蒲公英” 实现对光热治疗时空过程的可视化监控(图)
肖泽宇课题组 纳米蒲公英 肿瘤光热疗法 光声成像技术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6/17
近日,基础医学院肖泽宇教授课题组在生物材料领域知名期刊Bio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DNA-assembled visible nanodandelions with explosive hydrogen-bond breakage achieving uniform intra-tumor distribution (UITD)-guided photothermal therapy”的...
单分子研究揭示DNA同源重组中链交换扩展的分子机理(图)
DNA同源重组 RecA 链交换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1/8/18
基因的同源重组是由重组酶介导的、发生在相同或相近的两条DNA链之间的链交换,对于维持遗传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源重组现象的发现已有几十年历史,同源识别和链交换是同源重组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但由于其反应中间产物停留时间短并且状态复杂,常规方法难以捕捉,因而其分子机理仍十分模糊。
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丁宝全课题组在利用DNA引导异质结构自组装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丁宝全 DNA 异质结构 自组装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0/7/6
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丁宝全课题组在利用形状匹配策略调控DNA引导的异质结构自组装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Shape Complementarity Modulated Self-assembly of Nanoring and Nanosphere Hetero-nanostructures”于2020年6月在线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子学系孙伟研究员课题组基于DNA模板的高性能碳纳米管晶体管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图)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电子学系 孙伟 DNA模板 高性能 碳纳米管 晶体管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0/5/25
生物自组装结构具有精细的三维形貌,其关键结构参数小于光刻等传统纳米加工手段的分辨率极限。利用自组装生物分子作为加工模板,目前已实现金属材料、碳基材料、氧化物材料的可控形貌合成。然而,基于生物模板的电学器件的性能往往远落后于通过蚀刻或薄膜方法制备的同类器件,且缺乏长程取向规整性,因而制约了生物模板在高性能器件中的应用。为此,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子学系/北京大学碳基电子学研究中心、纳米器件物理与...
DNA与B-PDEAEA自组装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DNA 自组装 分子动力学模拟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9/4/18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NA/B-PDEAEA纳米颗粒的自组装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在自组装过程中静电相互作用是主要驱动力;在相同氮磷比的条件下,随着DNA碱基对数目的增加,更易于形成稳定的纳米颗粒。在相同碱基对数目的条件下,随着氮磷比的增加,更趋向于形成稳定的纳米颗粒。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解析出DNA分子间V-形G-四链体复合物NMR结构(图)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DNA分子间 V-形G-四链体 复合物NMR结构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8/12/28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张钠课题组首次运用核磁共振(NMR)技术解析由端粒DNA序列d(G2T4G4T4G4)与短链d(TG4A)探针形成的分子间V-形G-四链体复合物结构,发现新型短链DNA探针能够特异性识别包含V-shape关键碱基序列的端粒DNA,具有潜在抗癌前景。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doi:10.1093/...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利用单分子荧光技术发现端粒DNA G三联体多种结构与折叠路径(图)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单分子 荧光技术 端粒DNA G 三联体 多种结构 折叠路径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8/12/3
最近,中科院物理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软物质实验室王鹏业研究组的博士生吕袭明,在研究员窦硕星和副研究员李辉的指导下,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奚绪光合作,通过单分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smFRET)对端粒G四联体的重要折叠中间体——G三联体的折叠动力学展开了研究,阐明了G三联体DNA的两种结构,解析了两种结构的折叠路径,以及侧链DNA对其折叠的影响。G三联体DNA的平行结构是该研究首次发现的...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马余强教授课题组在DNA纳米材料与细胞相互作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图)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 马余强 教授 DNA纳米材料 细胞 相互作用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8/10/24
近日,物理学院马余强教授课题组在DNA纳米材料与细胞相互作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最新研究成果以“DNA Nanostructure-Programmed Like-Charge Attraction at the Cell-Membrane Interface”为题发表在美国化学会旗舰期刊ACS Central Science上(DOI:10.1021/acscentsci.8b00383)。该工作...
我国科学家在DNA自组装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我国科学家 DNA 自组装技术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8/8/3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项目“精确自组装纳米标记分析方法在前列腺癌早期检测与预后中的应用研究”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樊春海团队在发展精确自组装的框架核酸并应用于生物分子界面调控,发展高灵敏生物传感检测和活细胞分析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框架核酸诱导的团簇预水解策略,将经典Stöber硅化学引入DNA结构体系,成功实现了精确可控的DNA-二氧化硅固态纳米结构的...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SHMFF用户应用液体核磁刻画CTCF多点识别DNA的动态特性(图)
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DNA的动态特性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1/11/30
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SHMFF)用户中科大生命科学学院施蕴渝院士/吴季辉教授团队的阮科副教授和张志勇教授利用液态核磁共振结合小角度X射线散射等技术,在对人源多功能转录因子CTCF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在线发表在《物理化学快报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