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原子核物理学 >>> 核结构 核能谱学 低能核反应 中子物理学 裂变物理学 聚变物理学 轻粒子核物理学 重离子核物理学 中高能核物理学 原子核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原子核物理学相关记录5259条 . 查询时间(2.39 秒)
2024年8月13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核物理中心的雍高产研究员在核物质相结构与中子星“超子谜团”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Physics Letters B上。核物质相结构的探测研究是当前国际大科学装置(如美国RHIC-STAR、德国FAIR、俄罗斯NICA、日本J-PARC以及我国HIAF等)前沿研究热点之一,其对人们探索宇宙早期、晚期演化奥秘以及对非微扰量子色动力学强相互作用的...
2024年8月12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能源研究部催化羰基化研究组研究员吴小锋团队在催化羰基化重排反应研究方面取得新成果,开发出一种可见光诱导下由羰基化触发的(杂)芳基远程迁移反应,CO的插入是(杂)芳基能够发生重排的关键,该反应体系能够在温和条件下合成一系列含氟烷基和杂环的1,4-二羰基化合物。
2024年7月9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承担的科研项目“柔性大面积高效稳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产线研发”取得新进展,建成卷对卷连续制备柔性钙钛矿组件产线,连续制备长度达到100m,研发的350mm×1050mm尺寸的大面积柔性组件效率高达17.75%,连续制备的长度和效率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由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大连化物所太阳能研究部薄膜硅太阳电池组研究员刘生忠团队承担完成。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专利:一种高价值控制棒中子吸收体材料。
2024年7月8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与来自法国、芬兰、南非和英国等国家的合作者首次成功测量了β缓发质子核镧-120的激发态结构,在质子滴线原子核的质子中子相互作用和形状演化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于2024年7月8日发表在Physics Letters B上。
2024年6月27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在重离子束诱变选育高效固碳微藻工程株研究中取得进展。该研究发现重离子束辐射诱变对四尾栅藻突变株能量转换和碳代谢途径具有影响,并可以获得兼具高效固碳能力和抗逆性的四尾栅藻突变株。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生物资源技术》(Bioresource Technology)上。
2024年6月26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生物物理室科研人员在重离子束诱变选育高效固碳微藻工程株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发现重离子束辐射诱变对四尾栅藻突变株能量转换和碳代谢途径影响显著,同时,获得兼具高效固碳能力和抗逆性的四尾栅藻突变株。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生物技术类权威期刊Bioresource Technology上。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专利:一种基于随机粒子的涡旋流场动态可视化方法。
北京谱仪Ⅲ实验发现了质量为1882 MeV的共振结构X(1880)或为质子-反质子束缚态。4月9日,相关研究成果作为亮点论文,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同时,美国物理学会报道了这一成果。
2024年3月4日,经过两周的紧张的束流调试,中国散裂中子源 (CSNS)打靶束流功率达到160kW并实现稳定供束运行,超过设计指标60%。本次功率提升,是加速器功率升级两步走方案中第一步的一部分,第一步小升级就是通过同步加速器的小改进,逐步提高束流功率到200kW。利用春节假期停机,东莞研究部李晓带领RCS高频团队研制的第二台磁合金加载腔完成在线安装并投入运行;同时新增了动量准直器。黄明阳带领加...
主要从事《数学物理方法》《量子力学》《群论》《计算物理》等物理专业课教学。
中国科大在高效单分子上转换电致发光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图)     分子  界面  高能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6/14
2024年2月29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单分子科学团队的董振超研究小组,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诱导发光技术,通过调控分子界面能级排布,首次观察到超常明亮的单分子上转换电致发光现象,提出和实现了一种全新的高效上转换发光机制,并且从理论上阐释了界面能级排布对单分子电致发光行为的影响。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于2月23日在线发表了这项成果。
英国最快的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黎明号"( Dawn )已投入运行,供从事聚变能源、医疗保健和气候建模等研究领域的科学家使用。
Type One Energy Group 宣布计划在田纳西河谷管理局 (TVA) 位于田纳西州克林顿的 Bull Run 化石工厂建造其 Infinity One 聚变能源原型仿星器。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U2267204、12022506、12275209、12105217)等资助下,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栗建兴教授团队在高亮度自旋极化阿秒电子源制备方法方面取得进展,首次提出利用激光尾波场加速产生高亮度、自旋极化、阿秒电子源新方案。以“双尾波注入产生高亮度极化阿秒电子束(Generation of ultrabrilliant polarized attosecond...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