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化学物理学 高分子物理 高分子化学 核化学 应用化学 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化学 协同相关记录121条 . 查询时间(0.373 秒)
莫卫民,男,1957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工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兼任浙江省政协委员、中国色谱协会理事、中国化学会有机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和《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期刊编委等职。主要从事有机物的波谱学研究,主讲波谱分析原理等课程。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重大专项在内的各类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
2024年1月15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节能与环境研究部能源环境工程研究中心(DNL0901)王树东研究员、王胜研究员、宗绪鹏助理研究员等在NO、CO协同催化净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团队通过常规共沉淀法,构建了具有铁单原子和铈-氧空位的铁-铈-铝混合氧化物催化剂用于CO选择性还原NO反应,并揭示了铁单原子位点与铈-氧空位的协同机制。 NO、CO是两种典型的大气污染物,普遍存在于燃煤烟...
了解中纬度西风和东亚季风的演变以及相互作用对于理解亚洲气候动态至关重要。目前,西风区的研究大多聚焦在全新世以来,且全新世气候特征与季风区存在显著差异。相比之下,西风区长尺度记录较为缺乏,也导致了冰期-间冰期到千年尺度上西风与季风的相互作用关系尚不清楚。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是典型的热带块根类作物,可在边际土地上种植,还可通过仅保留茎稍叶片以耐受连续4-6个月的旱季。当雨季来临时,植株可快速恢复生长。然而,这种热带植物特有的耐旱、耐贫瘠的分子机制尚未揭示。
2023年8月17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强磁场中心王辉研究员课题组与林文楚研究员课题组以及美国华盛顿大学Miqin Zhang教授合作,依托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SHMFF),构建出一种具有双重催化活性的光响应性碳封装磁铁矿(CEMNDs)纳米酶,用于光热增强化学动力学的癌症协同治疗。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上。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是典型的热带块根类作物,不仅可以在边际土地上种植,还可以通过仅保留茎稍叶片以耐受连续4-6个月的旱季;当雨季来临时,植株可快速恢复生长。然而,这种热带植物特有的耐旱、耐贫瘠的分子机制尚未揭示。
2023年6月8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王晓东研究员、林坚研究员等和福州大学林森教授等合作,在单原子催化增强甲烷直接氧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合作团队研制出一种MOFs锆氧簇节点装配的单原子Ru催化剂,实现CH4近100%选择性羟基化为含氧化合物(CH3OH、CH3OOH、HOCH2OOH和HCOOH)。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精细化工研究室有机硼化学与绿色氧化创新特区研究组(02T6组)戴文研究员团队在多相催化有机硫化物的高值转化与利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利用石墨烯包裹的Co纳米颗粒和原子分散的Co-Nx协同催化策略,实现了一系列芳香族及脂肪族有机硫化物C-S键的氧化断裂到腈和酰胺类化合物的转化。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多相催化转化研究组研究员李学兵团队联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柳云骐团队,在丙烷光热协同催化氧化方面取得进展,制备出具有优异丙烷氧化热活性和光热活性的催化剂。
2023年3月24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多相催化转化研究组研究员李学兵团队联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柳云骐团队,在丙烷光热协同催化氧化方面取得进展,制备出具有优异丙烷氧化热活性和光热活性的催化剂。
2023年2月1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固体核磁共振及前沿应用研究组(510组)侯广进研究员团队利用固体核磁共振(NMR)技术在尖晶石相ZnAl2O4催化合成气转化反应机理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在原子水平上揭示了双活性位点的协同作用机制。
碳-氢键的直接选择性羟化是合成化学领域长期以来面对的一项重要挑战。随着对高选择性生物酶的发掘和改造,国内外多个研究组在酶促碳-氢键的选择性氧化方面已取得了系列重要进展。然而,对给定底物任意位点上的碳-氢键实现区域和立体选择的多样性羟化仍是一个难以企及的梦幻般的挑战(dream reaction)。
2022年8月24日,国际学术期刊mBio在线发表了王成树研究组题为“Orchestrated biosynthesis of the secondary metabolite cocktails enables the producing fungus to combat diverse bacteria”的研究论文。该工作报道了罗伯茨绿僵菌基因组编码的一个“超级”次级代谢基因簇受同一转录因子调...
电光协同将硝酸盐高效转化为NH4+(图)     电光协同  硝酸盐高效转化  NH4+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6/15
NH3是目前较有潜力的一种氢能载体,但目前传统的NH3合成耗能较高,阻碍了其作为能源载体的推广应用。近日,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Prashant K. Jain研究团队报道了一种金纳米颗粒组成的电催化剂,用于催化硝酸盐转化为NH4+,可进一步促进氢能的应用。
2022年5月16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1500组)张涛院士、乔波涛研究员等与太阳能科学利用研究中心(1600组)李仁贵研究员等合作,在单原子光热催化乙炔半加氢反应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合作团队通过控制单原子与纳米粒子间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SMSI)的发生条件,实现包覆纳米粒子的同时暴露单原子,构筑Pd1/TiO2单原子催化剂,该催化剂可显著提升乙炔半加氢反应选择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