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空间天文学”相关记录1042条 . 查询时间(2.132 秒)

中国科学院首次实现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图)
空间 卫星 激光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5/4/26
2025年4月23日凌晨,中国科学院“地月空间DRO探索研究”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通过DRO-A卫星单角锥反射器与1.2m口径望远镜地面激光测距系统,成功开展距离约35万公里的卫星激光测距新技术试验,这是我国首次实现地月距离尺度的卫星激光测距。

中国科学院中法天文卫星SVOM捕捉到130亿年前的伽马暴信号(图)
天文 卫星 X射线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5/4/26
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2025年4月24日,中法天文卫星(空间多波段变源监视器,SVOM)正式发布首批科学成果。中法天文卫星于2024年6月22日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预计将在轨工作至少3年。目前卫星已顺利完成各项在轨测试任务,2025年4月23日,卫星交付使用仪式在上海张江举行,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使用。

中国科学院研究在伽马暴能谱中发现兆电子伏特发射线观测证据(图)
电子 射线 观测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5/4/17
2025年4月14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研人员在伽马暴兆电子伏特(MeV)谱线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研究利用费米卫星伽马射线暴监测器(Fermi-GBM)观测数据,在伽马暴GRB 221023A的能谱中发现了一条2.1 MeV的发射线,这是在伽马暴能谱中发现的第二例MeV发射线事件。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在实时太阳观测平场提取新方法研究方面获得进展(图)
太阳 观测 空间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5/4/18
2025年3月28日,云南天文台天文技术实验室博士生金亚辉、刘辉研究员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时太阳观测数据的平场提取方法,该方法利用优化方式动态计算平均平场的改正量来补偿平均平场,极大减少了平场改正后观测数据中的残余信号。所提出的方法不仅适用于色球数据,也适用于光球数据。

中国科学院“拉索”发现银盘甚高能弥散伽马射线辐射超出(图)
射线 辐射 宇宙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5/3/6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LHAASO)国际合作组,利用LHAASO观测数据,高精度测量了银盘甚高能段(1TeV至25TeV)弥散伽马射线辐射。这是目前在甚高能段对银盘弥散辐射进行的最精确测量,也是首次在该能段对外银盘面区域给出的测量结果。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学家发现中等质量黑洞存在的关键证据(图)
恒星 X射线 观测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5/4/18
2025年2月28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安徽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及广州大学的科研人员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首次探测到中等质量黑洞潮汐瓦解恒星事件后产生的X射线准周期震荡信号。该成果于北京时间2025年2月28日发表于《自然·天文》(Nature Astronomy),为宇宙中存在潜伏的中等质量黑洞提供了关键证据。

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观测到高能宇宙射线费米加速的单步过程(图)
观测 高能宇宙 射线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5/2/27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在高能宇宙射线费米加速的实验室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团队利用上海“神光II”高功率激光装置,首次观测到磁化无碰撞冲击波中“费米加速循环”的单次反射加速过程产生的准单能离子。2025年2月12日,相关研究成果以Laboratory observation of ion drift acceleration via reflection off laser ...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等观测到高能宇宙射线费米加速的单步过程(图)
观测 高能 宇宙 射线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5/3/8
2025年2月25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在高能宇宙射线费米加速的实验室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利用上海“神光II”高功率激光装置,首次观测到磁化无碰撞冲击波中“费米加速循环”的单次反射加速过程产生的准单能离子,研究成果以 “Laboratory observation of ion drift acceleration via reflection off l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