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数学 生物物理学 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 生理学 发育生物学 遗传学 放射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进化论 生态学 神经生物学 植物学 昆虫学 动物学 微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病毒学 人类学 生物工程 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学 系统学相关记录174条 . 查询时间(2.394 秒)
双盖蕨属Diplazium Sw. 在全球范围内共有350余种,是蹄盖蕨科中最大的属,也是整个真蕨类植物的第五大属。该属呈现典型的泛热带分布格局,并在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形成了两个分布中心。由于双盖蕨属植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且形态变异幅度大,导致取样和物种分类困难。与其他世界性蕨类植物大属相比,该属自建立以来,其分类和系统学研究相对较少,现有研究多集中于特定区域的物种名录编纂...
木化石是理解地球历史上陆地植被组成和发展的关键依据之一。在被子植物繁盛之前的中生代时期,各类裸子植物主导着地球上的森林生态系统,包括本内苏铁类、苏铁类、银杏类以及松柏类等。其中,有一类已灭绝的裸子植物---异木属(Xenoxylon),是这些类群中化石的重要成员。该属是由德国学者高腾(Gothan)于1905年建立,至今已有近一百二十年的历史。然而,它究竟属于哪一种裸子植物,一直是困扰古植物学界的...
结鱼属(Tor)和新光唇鱼属(Neolissochilus)鱼类常被统称为Mahseer,是淡水河流及湖泊水域中下层的大中型鱼类,广泛分布于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在中国分布于云南和西藏境内。两属鱼类具有杂糅的分类历史和重叠的分布范围。同时,由于不同地理环境条件影响的表型可塑性和种内变异,以及不同研究学者对性状的选择和描述的不同,两属的物种描述和鉴定还存在一定争议。对于两属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还未达成共识...
原核生物包括了细菌和古菌,它们在生物圈中无处不在,并参与和驱动各种生物和环境过程。人体和动物相关的原核微生物在宿主消化、免疫和神经发育等多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环境中的微生物则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扮演着多种重要的功能角色。原核生物的系统学对认识原核生物的多样性、进化过程以及功能特征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原核生物系统学也是微生物学科学传播和交流中的重要和必要的环节。
唇形科是被子植物第六大科,中国是该科的七个多样性分布中心之一。据最新研究(Zhao et al.,2021. BMC Biology),唇形科被划分为12个亚科22个族,其中假糙苏族Paraphlomideae Bendiksby隶属于野芝麻亚科,仅含3属,即假糙苏属Paraphlomis Prain(38种7变种1亚种)、小野芝麻属Matsumurella Makino(...
近日,我院昆虫系统学与多样性团队魏琮教授课题组在进化生物学期刊《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发表了题为“The impact of geographic isolation and host shifts on population divergence of the rare cicada Subpsaltria yangi”的研究论文。我院已毕业...
【讲习班通知】2024年全国菌物多样性与系统学讲习班(图)     菌物  多样性  系统学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5/4/21
菌物多样性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推动菌物多样性的研究、保护和利用,提高我国菌物学研究水平,经研究决定,由江西农业大学和中国菌物学会菌物多样性及系统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24年全国菌物多样性与系统学讲习班”将于2024年7月11—14日在江西南昌举行。 本次讲习班拟邀请行业内有影响的菌物多样性及系统进化研究专家,通过学术报告、座谈交流、...
武汉植物园在兔儿风属系统学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图)     系统学  分类学  演化历程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6/13
分类学,生命科学的基石,致力于精确界定物种边界,赋予生物科学命名,构建反映生物间亲缘关系的自然分类系统,以增进我们对生命演化历程的认知,推动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在这一领域,分类学者需对生物个体的形态性状进行精密观察,掌握其变异规律,洞察其演化模式,以甄别出“好”的分类性状开展分类工作。然而,很多形态性状复杂多变,并且存在趋同演化和平行演化现象,为物种划分和构建自然分类系统带来了挑战。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业与生物学院真菌系统学与资源挖掘创新团队。
2023全国菌物多样性与系统学讲习班在昆明圆满落幕(图)     菌物  多样性  昆明  讲习班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12/4
2023年7月27-30日,为期三天的全国菌物多样性与系统学讲习班在云南省昆明市圆满落下帷幕。共有二十三个省份的17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本次讲习班由中国菌物学会菌物多样性及系统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易菇网承办,西南林业大学、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协办,是菌物研究领域的一场重要学术活动,围绕菌物多样性与系统学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深入讲解,本次讲习班成员年轻学员占比较多,为我国菌物研究领域的发展带来了全新...
2023年7月28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东非植物区系与分类学科组的科研人员经过全面的资料查询和数据整理,利用质体基因组测序、组装、注释和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等手段,对鞭寄生科(Hydnoraceae)鞭寄生属(Hydnora)植物开展了系统发育研究。相关成果以“Phylogenetic and comparative analyses of Hydnora abyssinica plastomes...
兰科石仙桃属植物(Pholidota Lindl. ex Hook.)分布于亚洲热带、亚热带地区,世界约有30种,我国产约15种。该属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其中,有些类群为传统中药材,俗称石橄榄。然而,以往由于采样不足、缺乏足够的信息位点及有限的基因组信息,该属和近缘属间的关系和系统地位尚不清楚以及石仙桃属的分类问题尚存在争议。
石仙桃叶绿体基因组进化和系统学研究迎进展     植物生物学  亚热带地区  石橄榄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6/16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曾宋君团队与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刘仲健合作首次基于叶绿体全基因组数据比较分析了石仙桃属植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探讨了石仙桃属及其近缘属之间的系统发育和亲缘关系。相关研究论文近日发表于《BMC植物生物学》。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副研究员李琳及硕士研究生王婉瑶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叶点霉属(Phyllosticta)真菌是常引起植物叶斑病,有时也能内生或腐生在植物组织中。该属真菌种类较多,分布广泛,寄生的植物种类也复杂。2023年来的研究表明,在叶点霉菌的识别鉴定中仅依赖于寄主信息和形态结构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很多物种常常具有相似的产孢细胞和分生孢子,并且寄主范围也不固定。因此,基于多基因的分子系统学(ITS, LSU,tef1,act和gapdh)在叶点霉病原菌鉴定是必不可...
椿启介菌科(Tubakiaceae)是间作壳目(Diaporthales)分子系统发育树中独立起源的一支,椿启介菌具有独特的无性型特征,尤其是它们的分生孢子体—盾状分生孢子器(pycnothyria)。该科扩展自其模式属椿启介菌属(Tubakia),部分物种迁移至Apiognomonioides,Involutiscutellula,Oblongisporothyrium,Paratubakia,...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