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文学批评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文学批评相关记录123条 . 查询时间(3.358 秒)
近日,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发布《2019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评审结果公告》,由天津人民出版社申报的《中国农村调查·家户调查》、江苏人民出版社申报的《中国农村调查(村庄类)·黄河流域》、人民出版社申报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研究”系列丛书、山东画报出版社有限公司申报的《中国历史疫灾地理研究》丛书以及我校出版社申报的《刘守华故事学文集》《邓嗣禹全集》等六个项目获得2019年度国家出版...
2018年12月23日,由文学院张利群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改革开放40年文学批评学术史研究”开题报告会在我校举行。开题报告会由南京大学赵宪章教授担任专家组组长,浙江大学王杰教授、扬州大学姚文放教授、江西师范大学赖大仁教授任专家组成员;子课题负责人广西民族大学袁鼎生教授、陕西师范大学裴亚莉教授和广西师范大学胡大雷教授、黄伟林教授、麦永雄教授、杨兴玉教授及部分课题组...
2018年9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刊登日研中心秦刚教授的文章:《宫崎骏:与经典文学艺术的跨界对话》。作者通过对宫崎骏多部动画作品的分析,提出宫崎骏的动画创作与各文学经典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宫崎骏不仅从文学名著中获取素材灵感,也通过暗指、转借、隐喻乃至化用等方式更巧妙与文学经典进行深度对话,这种创作方式也为观影者发现与解读其作品的深层内涵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宫崎骏以一切有价值的文化遗产为资源,创...
2018年8月11日,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评奖委员会公布获奖名单,我校历史系88届校友张执浩凭借《高原上的野花》荣获诗歌奖!张执浩,1965年生于湖北荆门,1988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为武汉市文联专业作家,《汉诗》执行主编。主要作品有诗集《苦于赞美》《动物之心》《撞身取暖》《宽阔》《欢迎来到岩子河》《给你看样东西》和《高原上的野花》等,另著有长、中短篇小说集,随笔集多部。作品曾入选200多种...
2018年5月4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研究”结项鉴定会在行政楼一楼会议室举行。校党委书记黄晓玫、湖北省委宣传部理论处相关负责人出席。结项鉴定会由校科研部主要负责人主持。黄晓玫在致辞中回顾了文学院的发展历程和马列文论的研究积淀,并表示,“建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课题。项目组把建构中国形态作为研究目标,旨在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
在文艺领域谈及风格,一般来说将之视为文艺作品的标志,是文艺作品所体现的独特的个性特征。文艺批评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文艺表达,也理应有这种个性特征,即所谓的文艺批评风格。文艺批评风格指的是文艺批评家在具体的文艺作品阐释和解读过程中,形成对作品主题、人物形象、语言表达、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殊审美品格,并具有相对稳定性。这也是文艺批评家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融通与建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一种整体上鲜明的个性特征。
2018年4月17日下午4点20,法国利摩日大学著名教授Bertrand Westphal应邀来我校,作了题为“地理文学批评漫步”的学术讲座。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刘永志主持了讲座。Bertrand Westphal教授首先系统阐述了地理文学批评的理论体系——空时性(spatial-temporality)、越界性(transgressivity)和指称性(referentiality)进行了精准阐述,...
2018年3月30日至4月1日,寇鹏程教授参加了由扬州大学主办的“艺术生产论新视野: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高层论坛”的学术会议。来自全国各高校从事文学理论的学者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共23人出席了论坛。学者们围绕着“艺术生产论”给文学批评带来的新视野进行了热烈讨论。寇鹏程向大会提交了《汪国真的文学史地位:学院派批评的使命与职责》的论文。
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病逝(图)     著名文学评论家  雷达  病逝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8/4/2
人民文学出版社官方微博昨日18时许发布消息称,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昨天下午因心脏病突发在京病逝,享年75岁。
2018年3月10日,由南开大学文学院宁稼雨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汉魏晋南北朝小说辑校笺证”开题报告会在八里台校区举行。南开大学副校长朱光磊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生院文学系教授刘跃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评论》编审、研究生院教授张国星,国家图书馆原馆长、河北大学教授詹福瑞,河南大学党委原书记关爱和,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廖可...
2018年3月10日,由南开大学文学院乔以钢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女性文学大系》及女性文学史研究”开题报告会在八里台校区举行。南开大学副校长朱光磊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生院文学系教授刘跃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评论》编审、研究生院教授张国星,国家图书馆原馆长、河北大学教授詹福瑞,河南大学党委原书记关爱和,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
2017年12月7日下午,由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的题为“何为世界文学的经典”的学术讲座在外院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主讲人为我国具有世界性声誉的比较文学学者、现任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主席张隆溪先生。俄语系刘文飞教授担任主持,外院院长封一函教授、党委书记朱平平老师等出席了讲座。张隆溪首先回顾了“世界文学”的缘起。据艾克曼在《歌德谈话录》中的记述,歌德在阅读中国古典小说《好逑传》后感叹,世界文学不能...
《中国社会科学》 2017 年第 7 期刊登了我校文学院闫月珍教授论文《作为仪式的器物——以中国早期文学为中心》。该论文认为,器物对社会文化记忆的承载,是在其仪式意义的连续性中实现的。首先,中国早期文学的乐舞仪式借助于器物搬演,实现了人与神、人与人之和,开辟、支撑和巩固了礼乐文化记忆;其次,轴心时代社会思想领域的制名活动取法于器物制作技艺,形成了政治、伦理和文学等方面的规范性话语,确立了中国早期文...
近日,浙江大学出版社《欧洲文学与拉丁中世纪》面世。这是文学批评领域的经典著作,全景式地研究了欧洲文学与中世纪文学之间的关联,前所未有地发掘了二者之间的连续性。作者库尔提乌斯认为,以往标准的“古典-中世纪-文艺复兴-近代”的文学划分方法,割裂了这几个时期文学的连续性,对于很多文艺复兴时期及后来的欧洲文学,如果我们无法通过惯用语、隐喻、表达方式、主题等阐释它们同中世纪拉丁文学的关系,就不可能充分理解它...
专家探讨“乌托邦与科幻文学研究”     专家  乌托邦  科幻文学  批判理论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6/12/20
2016年12月19日,为纪念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出版500周年,日前,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乌托邦与科幻文学研究”国际会议在京召开。来自中、美、日等国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围绕“思想史视野中的《乌托邦》”“乌托邦与批判理论”等话题进行了研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姚建彬认为,乌托邦精神的内涵,主要就在于它是对人的存在的研究与揭示,是指引人类自我提升的航标。美国科幻雨果...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