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考古学 >>> 考古理论 考古学史 考古技术 中国考古 外国考古 专门考古 考古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要闻 考古学相关记录9225条 . 查询时间(3.832 秒)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罗武干教授课题组对“南海Ⅰ号”沉船出水铜环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出了宋代铜禁政策下背景下海外贸易中铜环的功能用途、生产过程、制作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对宋代海外贸易的复杂形态进行了深入分析。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A&HCI期刊Journal of Maritime Archaeology。
作为文物资源大省,近年来河南省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强考古研究、大遗址保护利用、博物馆体系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
2024年3月22日,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揭晓。其中河南省的河南永城王庄遗址、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2项新发现,均由郑州大学考古专业校友担任项目负责人。
洛阳龙门石窟发现唐代菩萨半身像     洛阳  龙门石窟  唐代  菩萨  半身像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3/22 雷速共建数据
记者2024年3月20日从河南省洛阳龙门石窟研究院获悉,龙门石窟景区伊河段发现了一件石雕造像,初步推测为一件唐代圆雕菩萨像残块。
淮安新路遗址地处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第一轮考古发掘自2023年7月开始,至2023年12月止。首次发掘区大致呈长方形,实际发掘面积1675平方米。作为2023年度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重要进展之一,淮安新路遗址是继泗州城遗址、板闸镇遗址和庆成门遗址之后发现的又一处保存完好、规模较大的同类型遗址,对研究淮安地区明清漕运史、运河开发史、城市发展史、社会生活史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是明清时期淮安作为“运河...
近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钱益汇教授指导的博士研究生杨鑫为第一作者、首都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的文章《云贵高原战国秦汉时期青铜剑鞘的考察》在考古学权威期刊《文物》(cssci中文核心)发表。文章第二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杨勇研究员,该研究受到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滇国墓葬制度研究”(项目批准号:18BKG022)及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才“培远计划”资助。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发的大口径沉积物柱状取样系统搭载自然资源部“向阳红01”科学考察船,在南黄海海域完成了海上试验验证,并获取到7.89米500毫米大口径沉积物,创造了该海域大口径柱状沉积物的最长取样纪录。
2024年3月10日,2023年度山西省重要考古发现评选会在山西太原召开。六个考古项目,从21项参选项目中脱颖而出,获评2023年度山西重要考古发现。
《益阳兔子山七号井西汉简牍》于2023年12月正式出版,今翻阅该书时发现图版尚存在一些问题,校对疏忽之处,实属大误。另姚磊先生在简帛网论坛“《益阳兔子山七号井西汉简牍》初读”帖中不仅发表几十例缀合残简意见,并指出该书颇多图版问题,谨此感谢。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作和使用金属货币的国家之一。西汉时期在中国货币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其间对铸币制度的改革与探索,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然而,作为铸币管理的重要环节,关于西汉时期铸币金属材料的供应问题,却仅有零星记载并缺乏系统研究。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罗武干教授课题组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以成都光华村墓地出土西汉半两钱币为例,结合以往发表数据,围绕西汉早期钱币的金属材料来源问题进行...
2022~2023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醴陵窑管理所、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等单位,对醴陵沩山王大德生窑(Y17)进行了主动性考古发掘,揭露出一座分室阶级窑、房屋基址及相关的淘洗、配釉作坊遗迹等。
河北积极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河北  第四次  文物普查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3/19
2024年2月19日,来自河北省文物局的信息显示,自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以来,河北省积极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目前,河北11个设区市、2个直管市及雄安新区已全部组建成立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实现设区市全覆盖。截至2024年2月19日,河北省180个县(市、区)中已有164个完成领导小组的组建,近日可实现省、市、县三级领导小组全覆盖。
2024年2月18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最新考古成果,位于西安市莲湖区红庙坡街道的大白杨西汉墓地发现西汉墓超过1700座,分布在约10万平方米的区域内。这些墓葬以小型墓葬为主,葬者当以长安城周边平民为主,其中可能包括玉器工匠和低级官吏。这些发现为复原西汉时期长安社会图景提供了重要素材,为研究西汉京师周边平民墓地的时空分布、小型墓葬的发展演变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系统调查山东沿海遗址资源     水下考古  水文化遗产  港市遗址  明清海防遗址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7/1 雷速共建数据
2024年1月25日,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办的山东省涉水文化遗产考古研究工作汇报会在济南举行。据悉,2023年在山东沿海的港市遗址和明清海防遗址等领域的主动性考古项目中,该中心取得一系列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罗武干教授课题组利用“浓度-数量分形模型”,就风化作用对古玉所含化学元素的额外影响开展深入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揭示出了古代透闪石玉化学元素的分布模式。近日,该研究相关成果正式发表于著名国际科技考古期刊Archaeometry(A&HCI一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