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理学相关记录65227条 . 查询时间(3.966 秒)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太阳活动和CME理论研究团组博士研究生程冠冲、倪蕾研究员及合作者,运用多波段高分辨观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为等离子体团不稳定性磁重联存在于太阳低层大气部分电离环境下提供了清晰和全面的证据。相关研究成果“Evidence for Plasmoid–mediated Magnetic Reconnection during a Small–scale Flare in th...
华南植物园发表蜘蛛抱蛋属新种——阳春蜘蛛抱蛋(图)     植物  资源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5/19
蜘蛛抱蛋属(Aspidistra)隶属于天门冬科(Asparagaceae),为亚洲特有属,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南及越南邻近地区,少数物种分布于老挝、泰国、马来西亚、日本和印度东北部。本属植物花部形态特征多样性极高,其花大多贴近地面生长,极其隐蔽而不易被发现,故历史上标本采集很不充分,制约了该属植物的分类学研究。《中国植物志》中仅记载我国蜘蛛抱蛋属植物8种,全世界11种;FOC (Flora of C...
2024年5月13日上午,应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孙佳琦教授邀请,加拿大麦吉尔大学郑环泉教授做客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以“Shape the ER into a Social Network: Lessons from Arabidopsis”为题作学术报告。学院副院长白明义及师生代表参加。
放线菌代谢调控与应用研究获进展(图)     放线菌  代谢调控  红霉糖多孢菌  GntR家族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5/24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叶邦策团队揭示了新型核苷酸类第二信使对于放线菌生理功能的调节模式,对于全面理解放线菌生理代谢与功能,提升放线菌在生命健康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
2024年5月15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课题组、杨德华课题组以及临港实验室蒋轶课题组合作,在《自然》(Nature)上在线发表了题为Dimerization and antidepressant recognition at noradrenaline transporte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破解了重要的神经系统疾病靶标——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NET)同源二聚化、转运天然底物去甲肾上腺...
海洋所研究揭示过去7千年以来华南人类活动历史(图)     人类活动  历史  沉积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5/25
2024年5月16日,国际地学期刊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第四纪科学评论》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伦敦大学学院等单位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团队基于南海西北部陆架沉积记录,重建了过去7千年以来珠江流域植被组成、化学风化和重金属排放历史,发现人类活动(农业、冶金等)在约2.9‒2千年前逐渐超过气候变化成为华南流域风化剥蚀和植被演化的主控因素。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李炜团队在高维光场探测领域取得重要进展。2024年5月15日,相关研究成果以Dispersion-assisted High-dimensional Photodetector为题,发表在《自然》(Nature)上。
燕辽生物群是侏罗纪时期中国北部的一个特异埋藏陆地生物群,化石种类繁多,保存良好,对认识哺乳动物的早期演化、最早的带羽毛恐龙、早期昆虫和被子植物起源等科学问题有着重大的意义。燕辽生物群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和辽宁省的多个火山沉积盆地之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盆地是内蒙古宁城盆地和辽宁建昌盆地(图1)。不同于有确切地层学及年代学认识的建昌盆地,宁城盆地中赋存生物群的火山-沉积地层的时代和地层归属问...
2024年5月16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能源催化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动力电池与系统研究部(DNL2900)陈忠伟院士团队在退役动力电池的可持续回收方面取得进展,突破现阶段萃取-沉淀-煅烧复杂三步法工艺,基于可持续浸出和共沉淀的再生策略,提出一步法退役锂离子电池正极高质量再生方案和向下一代动力电池正极材料转变的新途径,使正极材料成本分别降低38.3%和73.6%,获得全新低成本高性能下一代储...
2024年5月16日,精密测量院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组副研究员宋宏伟与清华大学教授宁传刚团队、新墨西哥大学教授郭华合作,利用FNH3-负离子偶极束缚态的自脱附现象,成功观测到F + NH3反应过渡态附近弱弗兰克-康登区域的束缚态和Feshbach共振态,为研究反应过渡态提供了全新的观测手段。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
竹亚科(Bambusoideae)作为禾本科(Poaceae)的12个亚科之一,划分为草本竹类莪利竹族(Olyreae)、温带木本竹类青篱竹族(Arundinarieae)和热带木本竹类箣竹族(Bambuseae),有着复杂的演化历史。早在2014年,有学者提出在木本竹类谱系多样化之前发生了祖先杂交和异源多倍化事件的假说。2019年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郭振华研究团队基于基因组数据分析揭示了竹亚...
上海药物所揭示GPR30受体全新激活机制(图)     生殖  基因  蛋白复合物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5/24
2024年5月14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团队联合谢欣团队和杨德华团队,在Cell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evidence that GPR30 is not a direct estrogen receptor”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团队结合结构生物学和生化、细胞实验等多方面的证据,证明GPR30并非直接雌激素受体。这一发现不仅...
中国科大构建国际首个基于纠缠的城域量子网络(图)     量子网络  传感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5/1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包小辉、张强等首次采用单光子干涉在独立存储节点间建立纠缠,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国际首个基于纠缠的城域三节点量子网络。该工作使得现实量子纠缠网络的距离由以往的几十米整整提升了三个数量级至几十公里,为后续开展盲量子计算、分布式量子计算、量子增强长基线干涉等量子网络应用奠定了科学与技术基础。2024年5月15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Nature)上。
近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在南京组织召开了“超支化聚乙烯合成基础油(ETO)的创制及年产3000吨工业化应用示范”科技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会由华东师范大学何鸣元院士担任主任,南开大学周其林院士担任副主任,还包括中石油兰州润滑油研究开发中心伏喜胜院长等9位专家。与会专家实地考察了超支化聚乙烯合成基础油(ETO)年产3000吨工业化应用示范装置现场,并听取了项目完成单位所做的成果汇报。
牛油果属樟科鳄梨属常绿乔木,原产于中美洲。为阐释牛油果的遗传信息,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植物基因组演化与次生代谢研究组利用NGS、PacBio HiFi、ONT、Pore-C等测序技术对西印度品种的牛油果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并组装了841.6Mb无间隙的牛油果基因组序列。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