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理学相关记录808条 . 查询时间(2.639 秒)
先导编辑是一种通过融合Cas核酸酶与逆转录酶的新型基因编辑系统,能够实现非同源重组依赖的任意碱基替换、DNA片段插入和删除,在疾病治疗和农业育种等领域有重大应用前景。先导编辑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真核细胞,如人类细胞、小鼠细胞和植物细胞等的基因组编辑,但该系统在细菌中的应用仍旧受限,目前只在大肠杆菌的质粒上实现编辑。
旋转异构体由于相近的自由能和较低的旋转能垒,其分离和观测长期以来都是有机立体结构化学的一大挑战。近期,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系统材料学研究部章跃标课题组发展了动态共价有机框架(dynaCOF)新体系,通过客体分子诱导和稳定化,结合冷冻三维电子衍射和准原位同步辐射粉末衍射技术,成功实现了首例COF旋转异构体的原子级观测及其演化规律的跟踪。该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e...
伴随着衰老或异常红细胞的清除,游离的血红素同时被分解代谢。胆红素是血红素分解产生的一种高度疏水性分子,在人体内的积累常常导致各种疾病,包括黄疸和严重肝脏疾病。在肝细胞中,胆红素经过与葡萄糖醛酸缀合,生成亲水性的缀合胆红素,最终被转运蛋白ABCC2清除。人类ABCC2属于ABC转运蛋白超家族C亚家族,同时是一种多药耐药蛋白(MRP),定位于肝细胞的胆小管膜上,利用ATP水解产生的能量将葡萄糖醛酸胆红...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韩志勇、李徐生课题组利用位于江西九江彭泽黄土记录,重建了过去35万年低纬陆地地区高分辨率的气候变化序列。他们的研究发现,东亚夏季风核心区的降水变化具有显著的2万年周期,为岁差主控的太阳辐射变化所驱动;同时,他们还发现在轨道时间尺度降水和温度的变化周期可能不一致。这一成果对于认识亚洲季风气候的变化规律有重要意义。
2024年1月24日至29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举办了“2024雨林博物科学营”。通过报名申请、审核筛选,来自哈尔滨、北京、上海、深圳、温州、南京、重庆、昆明等地的入选营员参加活动。
2024年1月27至31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简称“版纳植物园”)环境教育中心开展了动物标本制作培训班,来自环境教育中心、动物行为与环境变化研究组、西双版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及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的9名学员参加了此次培训。
二叠纪末(约2.52亿年前)的生物大灭绝是地球有生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生态危机事件,大规模火山喷发被认为是导致这次生态危机、环境快速恶化以及生物大灭绝的主要原因。然而,这次生态危机在不同纬度带的响应过程是否一致长期以来并不清楚。解决争议的关键是寻找当时火山喷发落下的火山灰,对其中保存良好的锆石,利用CA-ID-TIMS方法开展高精度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不同地区生物大灭绝发生的精确地质年龄,同...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动物功能基因组学创新团队研发出增强子鉴定新技术,该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平均分辨率提高了约10倍,为基因组的精确注释提供了新的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
日前,中国科大吴文彬教授、王凌飞教授团队与西北大学司良教授团队合作,成功制备了一种广谱高效的新型超四方相水溶性牺牲层材料Sr4Al2O7,可用于制备多种高质量自支撑氧化物薄膜。成果以 “Super-tetragonal Sr4Al2O7 as a sacrificial layer for high-integrity freestanding oxide membranes”为题,于1月26日以...
2023年11月17日,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科普团队及志愿者走进肇庆市鼎湖区沙埔镇中心小学,开展“科普润童心 绿色伴我行”的生态知识科普进校园活动,共有500余名师生参与。活动在《鼎湖山保护区奇趣动植物》的专题讲座中拉开序幕。鼎湖山保护区科普工作人员化身森林的小精灵,向同学们介绍了鼎湖山保护区的发展历史以及丰富而又独特的自然资源,讲述了森林植物的生存智慧和动植物之间的“恩怨情仇”,全面介绍了森...
2024年1月18日下午,青海省林业草原规划院院长尚永成,青海省林业工程监理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马万军,青海省林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孔东升来访我院,并进行调研交流。学院党委书记王志成,院长刘建全,副院长尚占环,教师李文金、史小明、张东、郑天立参加了交流座谈会。
研究揭示植物多糖与肌原纤维蛋白互作机制     植物多糖  肌原纤维蛋白  互作机制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4/22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肉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创新团队揭示了植物多糖作为肉类脂肪替代物与肌原纤维蛋白互作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食品胶体(Food Hydrocolloids)》上。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重要人兽共患病与烈性外来病创新团队在新冠病毒和埃博拉病毒入侵细胞机制及其抗病毒药物发现取得重要进展,发现土贝母苷这一植物提取物,可有效抑制新冠病毒和泛丝状病毒复制,发挥抗病毒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中国科大物理学院天文学系薛永泉教授课题组通过细致分析X射线空间望远镜XMM-Newton新近释放的观测数据,首次发现活动星系核的准周期振荡频率与该频率附近不同X射线能段间光变时延之间存在迟滞演化现象。该成果以“First Observational Evidence for an Interconnected Evolution between Time Lag and QPO Frequency...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陈宇翱、戴汉宁等组成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制了万秒稳定度和不确定度均优于5×10-18(相当于数十亿年的误差不超过一秒)锶原子光晶格钟。根据公开发表的数据,该系统不仅是当前国内综合指标最好的光钟,也使得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达到上述综合指标的国家。该成果对未来实现远距离光钟比对、建立超高精度的光频标基准和全球性光钟网络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相关成果于1月12日发表于国际计量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