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 系统学 >>> 混沌 一般系统论 耗散结构理论 协同学 突变论 超循环论 系统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要闻 系统学相关记录74条 . 查询时间(2.387 秒)
2024年2月29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吴边研究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Computational redesign of a hydrolase for nearly complete PET depolymerization at industrially relevant high-solids loading的研究成果。该团队利用...
地球圈层相互作用不仅为生命活动提供了适宜的大气环境和营养物质,同时也为人类社会文明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大量的Au、Cu和Ag等贵金属资源。通过板块构造运动,大量的碳和硫等挥发分可以通过蚀变洋壳再循环到深部地幔,引起深部地幔的氧逸度和熔融行为的显著改变,进而影响硫化物的稳定性。而硫化物作为地幔中亲铜元素的主要载体,其稳定性是影响亲铜元素迁移进入熔体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了解富含挥发分的循环洋壳中硫化物的...
蒸散发是地球系统水分和能量循环的重要环节,原位准确测量地表蒸散发/水汽通量并量化其特征机理,对于研究区域水热循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水资源合理利用至关重要。近二十年来,国内外的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如FLUXNET、ChinaFLUX、ICOS)已开展大量关于地表水汽通量的长期定位观测研究,它们大都采用涡动相关法作为主要观测手段,该技术的发展主要依赖快速响应的水汽浓度传感器。当前,两家美国公司(L...
副热带季风区是世界人口的聚集区。低层副热带大气环流连接热带信风和中纬度西风,通过副热带高压的西侧将热带的水汽向极地输送,调控全球的能量和水汽循环。因此,副热带季风在全球变暖下的变化特征和机制是气候变化动力学研究关注的核心问题。由于受到多种机制的调控,且数值模式的模拟能力目前尚有不足,全球变暖下副热带降水和环流变化的预估没有显著的变化信号,模式间的预估不确定性较大。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 “未来工业互联网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重大研究计划2023年度资助项目的评审结果,南京邮电大学朱洪波教授牵头申报的集成项目“基于新型体系架构全要素按需协同互联的工业互联网集成系统及验证”获批立项资助,获批直接经费1000万元。
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起着关键作用。土壤厚度的变化调控着生态系统的水分循环、养分循环和碳循环过程。对于西南喀斯特生态系统,土层往往较为浅薄且不连续、空间异质性极高,土壤和基岩的组合结构复杂多样,深刻影响着该区的生态水文过程。尽管团队前期研究揭示了土壤厚度在坡面产流过程、植物根区的供水能力以及植物的蒸腾特征等方面的控制作用,但对于喀斯特坡地土壤厚度及其储量的空间分布...
根际激发效应(Rhizosphere priming effect, RPE)是重要的根际过程之一,定义为与无根土壤相比,植物根际活动对土壤有机质分解的促进或抑制。这一过程受到植物根系-土壤有机质(碳和氮)-微生物分解活性交互作用的调控,并对全球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因此,充分阐释根际激发效应的影响因素和发生机制对于理解土壤碳循环过程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反馈至关重要。虽已有研究探讨了大气CO2浓度升高和氮...
2024年11月29日,精密测量院胡蕴菲、李从刚课题组联合北京大学金长文课题组在GPCR- -arrestin信号通路动态研究中取得新进展,首次在残基水平上展示了PIP2独立激活 -arrestin蛋白的特有机制,并检测到了可能代表了激活中间态的低比例构象。相关研究2024年11月29日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
2023年9月22日至25日,“华为杯”第五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总决赛在山西太原举行,由海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张卫东教授、郭东生教授指导的IPAC团队(学生成员:陈树康、仓乃梦、张文波、林源)以项目《集智能化、空海协同化为一体的海上搜救系统》入围全国15强并荣获全国一等奖,我院老师张卫东、郭东生获评“优秀指导教师奖”。这是我校首次在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获得全国一等奖,实现了此项赛事上...
地表可利用能量主要以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形式进行分配,其分配过程不仅影响气候变化,也会显著改变生态系统碳水循环过程。能量通量及其分配同时受到气候、植被因子及其相互作用的调控,并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异与环境敏感性。我国北方温性草原位于干旱半干旱区,剧烈的降水波动导致其能量分配表现出更大的时空变异。由于缺乏长期观测数据,我们对北方温性草原生态系统能量分配的季节格局及驱动因子尚缺乏清晰认识。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陈伟强研究团队联合中国地质科学院代涛团队及多位国际知名学者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发表了题为Unlocking Dysprosium Constraints for China’s 1.5°C Climate Target的学术成果。
生物土壤结皮在养分限制的荒漠生态系统中广泛分布,其中苔藓结皮作为生物土壤结皮演替的高级阶段,通常形成斑块状结构镶嵌在裸地上。前期研究表明,斑块大小对苔藓植物的养分影响不一致,认为这些独立的“斑块”可被视为微生态系统,在植物-土壤养分循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荒漠生态系统中土壤养分的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结皮的覆盖对表层土壤养分含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不同面积结皮斑块反映结皮发育程度与微生境之间...
日前,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旗舰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 (Nature Index)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国良研究团队最新成果“Coupled cycling of carbon and water in the form of hydrous carbonatitic liquids in the subarc re...
稻田干湿交替的环境驱动了土壤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大量研究表明水分和硫酸盐对土壤As活性和水稻As积累有显著影响,但关于水分耦合硫酸盐对土壤-水稻系统中As迁移积累的作用和机制尚不明确。
2023年9月14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博士生许媛媛,在研究员王永栋及瑞典自然历史博物馆教授Stephen McLoughlin的共同指导下,对古生代和中生代常见的三个形态相似植物化石类群开展了叶脉结构及表皮特征的深入对比研究,为全面了解这些类群的系统分类和演化历史提供了新的认识。相关研究为更好理解古植物演化特征和生态适应性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也突出了叶脉结构和角质层构造的对比研究在古...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