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理论物理学 声学 热学 光学 电磁学 无线电物理 电子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 等离子体物理学 原子分子物理学 原子核物理学 高能物理学 计算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知识要闻 物理学相关记录9284条 . 查询时间(2.271 秒)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光量子行走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许小冶、韩永建等人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董少钧以及南方科技大学翁文康等合作,利用人工神经网络作为开放系统中混合量子态的有效拟设,并通过改进自然梯度下降算法有效提高神经网络的训练效率,在具有内禀高维结构的开放光量子行走系统中,首次实现高保真度混合量子态重构。相关成果2024年3月15日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进...
上海光机所在原子超低温测量技术上取得进展(图)     原子  测量  光学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4/14
2024年3月18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空天激光技术与系统部基于原子干涉测量超冷原子pK量级温度的技术,解决了深度冷却后磁场敏感态原子的温度测量难题。 目前,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下通过深度冷却技术可以获得pK量级温度的超冷原子样品。常用的飞行时间法在测量如此低的温度时,所需自由飞行时间在秒量级。对于处于磁场敏感态的原子,即使是微弱的残余非均匀磁场都会在长时间的膨胀过程中使原子团严重变形...
2024年3月13日,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超导磁体测试低温站500W制冷机调试成功并顺利制取液氦,标志着该测试站正式投入使用。超导磁体测试站制冷机制冷能力为500W@4.5K,液氦液化率大于150L/h,回收纯化能力为4800m3/day,预冷器可以提供30g/s的80K冷氦气对磁体进行全温区(80K-300K)可控的快速预冷和回温。 
在当前纳米光学与凝聚态物理研究的前沿领域,等离激元诱导的热载流子产生与输运动力学占据着重要地位。近期,南京大学光热调控研究中心的周林、朱嘉教授团队应邀撰写了题为“Plasmon-induced hot carrier dynamics and utilization”(等离激元诱导的热载流子动力学与应用)的综述论文。
钙钛矿镍氧化物作为典型的关联电子体系,表现出如金属-绝缘体相变、拓扑结构相变等一系列丰富的物性。近期,由于112相和327相镍基超导体系的陆续发现,更是让镍氧化物成为了功能氧化物材料/器件研究领域的热点。通常,钙钛矿镍氧化物随着温度的降低将发生金属-绝缘体相变,同时伴随着磁性在的顺磁-反铁磁相变。而LaNiO3成为了钙钛矿镍氧化物中唯一在全温区保持泡利顺磁性的体系。因此,从实验或理论的角度设计和调...
2024年3月4日,经过两周的紧张的束流调试,中国散裂中子源 (CSNS)打靶束流功率达到160kW并实现稳定供束运行,超过设计指标60%。本次功率提升,是加速器功率升级两步走方案中第一步的一部分,第一步小升级就是通过同步加速器的小改进,逐步提高束流功率到200kW。利用春节假期停机,东莞研究部李晓带领RCS高频团队研制的第二台磁合金加载腔完成在线安装并投入运行;同时新增了动量准直器。黄明阳带领加...
雪佛龙投资OQC推进能源领域量子计算技术     雪佛龙  能源领域  量子计算技术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3/13
量子计算服务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OxfordQuantumCircuits(OQC)3月5日宣布,雪佛龙公司旗下的雪佛龙技术风险投资公司已加入其1亿美元的B轮融资。本轮融资是英国量子计算领域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B轮融资。
气候变化和城市化的双重影响正在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和城市热岛效应。绿地已被广泛认可为一种缓解热环境的有效手段,然而过去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绿地的二维形态,而忽略了其三维空间配置。为此,叶红研究组基于景观生态学和万有引力定律发展了一套三维景观指数,通过采集中国四明山的高分辨率激光雷达点云数据,探究绿地的二维和三维景观格局对地表温度的影响机制。
2024年3月13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固体所功能材料物理与器件研究部在 V2O3金属 -绝缘体相变的调控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 Physical Review Materials上。V2O3作为典型的强电子关联氧化物,在化学掺杂、压力和温度等作用下发生从顺磁金属(PM)相到顺磁绝缘体(PI)相和反铁磁绝缘体(AFI)相之间的转变,同时伴随着电学、磁性和光学等物性的显著改变,这种独特...
2024年3月13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佟存柱研究员团队在光子晶体面发射激光器(PCSEL)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三晶格结构并实现低阈值1550nm PCSEL,相关成果发表在Light:Science and Application vol.13,44,2024,国际半导体行业著名刊物《Semiconductor Today》以“Triple-lattice photonic ...
上海高研院有机多孔晶体催化研究取得新进展(图)     有机  晶体  催化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4/14
2024年3月12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上海高研院”)纳孔构型的分离与能源转化团队(SECOND)团队在共价有机框架非金属催化剂的氧还原方向的研究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Solvent Effects on Metal-free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in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为题发表在Angew Chem Int ...
手性普遍存在于自然界,是生命体系的基本特征之一。从原子级水平上研究手性团簇的手性来源、多重手性,对手性化学和团簇化学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手性金属有机簇合物仅约占手性晶态化合物的7.8%,集中在贵金属、稀土和过渡金属。2024年3月12日,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方伟慧采用协同配位合成策略,构筑出首类手性铝氧簇(cAlOCs),并应用于圆偏振发光。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声学研究所、近代声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梁彬和程建春课题组在深亚波长声场操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了基于局部非线性效应突破声波衍射极限的物理机制,在远场实现了高达1/38波长的空间分辨率,为声波的精准操控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2024年3月11日,精密测量院量子可积系统研究组组长管习文研究员,联合意大利科学院光学研究所博士后史海龙博士,北欧理论物理研究所杨晶研究员,在量子精密测量的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系列新进展。相关研究工作分别发表在物理学领域顶级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和该领域颇具影响的专业期刊《Physical Review B》上。
2024年3月10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任金东课题组在氮杂环亚胺分子与过渡金属表面吸附构型转变和界面电子转移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The electron-rich and nucleophilic N-heterocyclic imines on metal surfaces: binding modes and interfacial charge transfer为题,在线发表于Jou...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