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理论物理学 声学 热学 光学 电磁学 无线电物理 电子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 等离子体物理学 原子分子物理学 原子核物理学 高能物理学 计算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物理学相关记录634条 . 查询时间(2.567 秒)
2023年4月12日,中科院高能所加速器中心朱应顺超导磁体研发团队研制的BEPCII对撞能量和取数效率升级项目首台超导四极磁体,在超导厅顺利完成了低温垂直测试,磁场性能达标。
4d钌酸盐(ARuO3)作为复杂氧化物体系中一个重要家族,表现出巡游铁磁性、磁性Weyl费米子、磁单极、非常规超导、非费米液体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物理性质。SrRuO3作为唯一天然具有铁磁性和强自旋轨道耦合(SOC)的钙钛矿氧化物,成为该体系研究的明星材料。SrRuO3高达160K的铁磁居里温度和良好的金属导电性使它在自旋电子学器件研究中具有巨大潜力,而由铁磁性和强SOC共存所导致的巨大反常霍尔效应...
2012年7月,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ATLAS和CMS实验上同时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揭示了基本粒子质量起源之谜,是粒子物理研究的重要里程碑。同年9月,中国科学家率先提出了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国际大科学计划,提议在本土建造CEPC作为希格斯玻工厂,同时还可以作为Z和W玻色子工厂(如图一所示)。以希格斯玻色子作为探针,深入研究电弱对称性的自发破缺机制和质量起...
近年来高能量密度物理研究中,万特斯拉量级的强磁场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惯性约束可控聚变研究中,强磁场成为了新的热点。比如外加强磁场可用于惯性约束聚变研究中的双锥对撞方案。自生磁场或外加磁场对于惯性约束聚变直接驱动方案中热电子的产生和传输都很重要。实验室天体物理中强磁场下的等离子体行为可以重现无碰撞激波、 原恒星射流等天体物理或空间物理现象。可用于重离子癌症治疗的激光驱动离子加速,也能由轴向强磁场而...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曹俊诚、黎华团队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曾和平团队合作,在高稳定自参考太赫兹双光梳方面取得研究进展。研究团队提出自参考方法,完全消除了THz双光梳共有载波噪声,同时抑制了重复频率噪声,将THz双光梳梳齿线宽由未稳频的2-3 MHz量级压缩至14.8 kHz,大幅提升了THz双光梳光源的稳定度。相关成果以Terahertz Semiconductor Dua...
近日,北京大学与欧洲核子中心(CERN)签署合作协议,加入由CERN牵头成立的国际缪子对撞机合作组。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中民,研究员郭鹏团队与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王磊团队合作,在分子筛结构解析研究中取得进展,利用先进的三维电子衍射技术(cRED)直接解析出含有序硅羟基的纯硅分子筛结构。
近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郑安民研究团队在沸石分子筛限域扩散领域取得新进展。该工作利用分子筛限域环境实现长链烷烃分子自由度的精准调控,通过分子“悬浮”效应实现其超快扩散。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建立碳纳米管电学输运性能与其手性结构的依存关系,对于设计和构建高性能碳基器件具有重要意义。十多年前,科研人员尝试基于单根碳纳米管构建晶体管,探测其电学输运性能与结构的关系。由于单根碳纳米管电学信号弱、手性结构表征困难,揭示其性能与手性结构的关系颇具挑战性。多种类单一手性碳纳米管的宏量制备是解决这一科学问题的关键。鉴于此,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先进材料与结构分析实验室A05...
氢负离子(H-)具有强还原性及高氧化还原电势等特点,是颇具潜力的氢载体和能量载体。氢负离子导体是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优异氢负离子传导能力的材料,在氢负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电化学转化池、膜反应器、氢传感器等能源及电化学转化器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在未来实现一系列的技术革新。目前仅有少数国外团队专注此研究。该研究面临材料体系少、操作温度高、温和条件下离子电导率低等问题,是洁净能源领域的前沿课题。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室冯自平研究员团队在中科院先导专项课题等支持下,在过冷解除过程中冰晶演化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 Investigation on the evolution of ice particles and ice slurry flow characteristics during subcooling release 为题发表于传热传质领域国际学术期刊I...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氢能与先进材料研究部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组(DNL1901组)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团队提出了一种全新材料设计研发策略,通过机械化学方法在稀土氢化物——氢化镧(LaHx)晶格中引入大量的缺陷和晶界,开发了首例温和条件下超快氢负离子导体。
近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理论物理室任婧副研究员及合作者在利用天文观测寻找新物理现象方面提出了新的实验方案。基于脉冲星计时阵列(Pulsar Timing Arrays)已获得的观测数据,他们提出发展脉冲星极化阵列(Pulsar Polarization Arrays)以增强现有数据探索天体物理学和基础物理学的能力,并以超轻类轴子暗物质的探测为例论证了脉冲星极化阵列的物理潜力。该成果于3月23日...
最近,中国科学院高能所理论物理室陈莹课题组应用格点量子色动力学(Lattice QCD)理论,在轻强子性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 Rev. Lett. 130, 061901 (2023))和《物理评论》(Phys. Rev. D 107, 054511 (2023))。
2023年3月30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对国内天文学家和国际合作者发布了LAMOST DR10(v1.0版本)数据集。该数据集包含光谱总数2229万余条,是目前国际上其它巡天望远镜发布光谱数之和的2.9倍。LAMOST成为世界上首个发布光谱数突破两千万的巡天项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