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无线电物理 >>> 电磁波物理 量子无线电物理 微波物理学 超高频无线电物理 统计无线电物理 无线电物理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无线电物理相关记录130条 . 查询时间(4.573 秒)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光量子芯片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任希锋研究组与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戴道锌团队合作,国际首次实现了片上波导模式编码的两比特量子逻辑门操作,相关成果于2月11日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发表。
2022年1月21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承担的“清华大学SUNIST-02球形托卡马克实主机工程设计与研制”项目完成出厂验收。在清华大学、等离子体所、合肥聚能电物理高技术公司、合肥科烨电物理设备制造和上海磁稳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的共同努力之下,目前整个装置主机工程设计和制造已经全部完成,即将交付至清华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高维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柳必恒研究组与奥地利Marcus Huber教授等人合作,在高噪声环境下实现了高效的高维量子通信。该成果2021年9月10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超材料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人工电磁波调控结构在微波/光波隐身、电磁波调控等领域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有望在电磁波应用中大展身手。而面向未来通信需求, THz波段高功率电真空器件可以提供更大的功率带宽,有望成为未来通信及探测用W频段电磁波波源应用主要技术。电子学院OSCC中心柏宁丰副教授研究小组致力于利用超材料结构对真空电子器件进行改进,从而提升其性能。
近日,东南大学电磁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崔铁军院士、程强教授课题组与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金石教授课题组在信息超材料领域取得新进展,利用时空编码数字超表面将信息直接加载到电磁波的空间谱和频率谱特征上,实现了空分和频分复用的无线通信新体制。研究成果以“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cheme based on space- and frequency-div...
中国科大研发新型量子比特读出方法(图)     量子比特读出  自旋电荷转化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11/2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王亚等人在高保真度量子比特读出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了不同于传统思路的新型自旋电荷转化方法,将“脆弱”的自旋量子态信息转移到“皮实”的电荷状态上,从而实现更高保真度的量子比特读出。该研究成果以High-fidelity single-shot readout of single electron spin in diamond with spi...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联合英国伯明翰大学张霜教授团队,从理论上研究了两个拓扑非平庸光子体系之间的表面态,提出了特殊的表面波传播模式,并且利用它设计了非互易性波导,通过改变磁场的强弱可以动态的改变表面波的传播行为。相关结果发表于Laser & Photonics Reviews。拓扑光子学是一个前沿科学研究领域,拓扑体系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存在无耗散模式的表面态,这种表面态能够有效的绕过...
中国科大实现新型微波激射器(图)     微波激射器  量子精密测量  微观磁共振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11/2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在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实验室彭新华教授研究组及其合作者首次在弗罗凯量子体系上实现微波激射器,为超高精度超低频磁场测量以及暗物质搜寻等研究提供了全新的途径。这项研究成果以“Floquet maser”为题,于2021年2月18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 Advances》[Science Advances 7, eabe0719...
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远距离量子纠缠纯化     科学家  远距离  量子纠缠  纯化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1/1/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通信和量子网络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柳必恒研究组与南京邮电大学盛宇波等人合作,利用高品质的超纠缠源,首次实现了11公里的远距离量子纠缠纯化,纯化效率比此前国际最好水平提升了6000多倍。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中国科大实现远距离量子纠缠纯化(图)     量子纠缠纯化  量子通信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11/2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通信和量子网络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柳必恒研究组与南京邮电大学盛宇波等人合作,利用高品质的超纠缠源,首次实现了11公里的远距离量子纠缠纯化,纯化效率比此前国际最好水平提升了6000多倍。该成果2021年1月8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多参数量子精密测量研究中取得重要实验进展。该团队李传锋、项国勇研究组与香港中文大学袁海东教授在量子精密测量实验中,完全消除了量子比特演化过程中三个待测参数之间的精度制衡,同时实现三个参数达到海森堡极限精度的测量,测量精度比经典方法提高了13.27dB。该研究成果2021年1月1日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及其同事彭承志、张强等与清华大学王向斌,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尤立星等人合作,首次在国际上实现了基于远距离自由空间信道的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MDI-QKD)实验。相关成果于2020年12月23日以编辑推荐(Editors' Suggestion)的形式在线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Phys. Rev. Lett. 125, 260503 (2020))。美国物理学会P...
记者19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研究组近期利用6光子系统,实现了高效的高维量子隐形传态。该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微纳制造与测试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蒋庄德院士、赵立波教授课题组和新加坡国立大学Chengkuo Lee教授课题组合作提出了由新型混合压电发电机(PEG)和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振动模块组成的自供电无线传感节点(WSN),该工作以振动机制结合了压电能量收集和摩擦电加速度传感。PEG与TENG碰撞时不仅表现出宽频带振动行为,而且通过施加轴向力具有调频能力,提高了振动环境适应性。...
近日,中科院力学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郭亮等提出了一种基于可拉伸柔性结构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案(图1)。该方案中,汽车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安装于车辆顶部;供电装置为一张集成可拉伸线圈的充电布,安装于车库顶部机械控制设备上。车辆停放于车位后,车库顶部机械控制设备可自动调整,利用充电布的整体可拉伸性,使得充电布完全贴合于车辆顶部无线充电接收装置,供电装置与接收装置距离几乎为零,大大提高充电效率(图2)...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