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电子物理学 >>> 量子电子学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量子电子学相关记录246条 . 查询时间(1.703 秒)
凝聚态体系是一个由多个电子和多个原子核组成的多体的量子系统。针对其进行的物性描述,不论从理论还是从计算上来讲,都是极具挑战的。在此类理论方法的发展过程中,1927年由玻恩与奥本海默提出的玻恩-奥本海默近似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由于电子运动比原子核运动要快,在描述电子结构的时候,人们可以把原子核的构型当作一个参数。针对一个特定的原子核构型,人们先求解电子的量子态。之后,再回过头来基于其反作用到原子核系...
二维空间中的准粒子由于其绕行路径所具有的拓扑特性,因此可以满足不同于玻色子和费米子的任意子统计规律。任意子又可分为阿贝尔任意子和非阿贝尔任意子,其中满足非阿贝尔统计的任意子可以通过粒子空间位置的交换(编织)而演化为一个新的量子态。基于这种奇异特性,研究者希望将信息编码在非阿贝尔任意子中,并通过非阿贝尔任意子的编织操作实现信息的处理和运算,即“拓扑量子计算”。由于拓扑的保护,拓扑量子计算具有包括可容...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的总体部署,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的相关要求,现将“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重点专项2020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发布。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
我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延长硅基自旋量子比特寿命(弛豫时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固态量子计算研究组郭国平教授、李海欧研究员等人与中科院微电子所集成电路先导工艺研发中心王桂磊副研究员、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姜弘文教授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胡学东教授,以及本源量子计算公司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硅基自旋量子比特弛豫的强各向异性:通过改变外加磁场与硅片晶向的相对方向,可以将自旋量子比特寿命提高两...
任何量子系统都不可避免地与周围环境存在相互作用,因此开放量子系统的动力学性质对于量子信息科学的各个方向都至关重要。根据量子系统所处环境是否具有记忆效应,其动力学演化过程可分为马尔可夫过程和非马尔可夫过程。前者用于描述无记忆效应的环境,即环境的状态在前后时刻是没有关联的,这是较为理想的简化。真实的物理环境常带有一定的非马尔可夫性,那如何控制和定量表征开放量子系统动力学过程的非马尔可夫性呢?
最近,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王健教授、清华大学物理系徐勇副教授、清华大学机械学院吴扬副研究员等组成的合作团队在磁性拓扑材料的量子霍尔效应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突破,在MnBi2Te4器件中发现了非朗道能级引起的高陈数和高温量子霍尔效应。MnBi2Te4是一种新型的层状磁性拓扑材料,如图1a所示,单层MnBi2Te4包含7个原子层,形成Te-Bi-Te-Mn-Te-Bi-Te七重层,可以将其看作...
科学家发文阐述量子密码安全性     科学家  量子密码  安全性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0/5/29
2020年5月2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及其同事徐飞虎、张强,与清华大学副教授马雄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Hoi-Kwong Lo等,应邀在《现代物理评论》上发表综述论文。该论文系统阐述了量子密码的原理、理论和实验技术,并指出经过全球学术界30余年的努力,现实条件下量子密码的安全性已经建立起来,尤其是测量器件无关等量子密钥分发协议的提出,彻底关闭了量子密码在物理实现过程中可能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江峰院士团队与合作者合作,首次制备了单原子和单分子之间的量子纠缠态,并且通过定量表征手段,确定产生的量子纠缠超过临界阈值。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在《自然》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江峰院士领导的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与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合作,在离子阱体系实现带电原子和带电分子的联合调控,首次制备了单原子和单分子之间的量子纠缠态,并且通过定量表征手段,确定产生的量子纠缠超过临界阈值。该研究成果以”Quantum entanglement between an atom and a molecule”为题于5月20日在线发表在《自然》上[Nature ...
到目前为止,摩尔图案的构造还局限于二维范德瓦尔斯体系。如果这种摩尔调控能够拓展到其它体系,特别是强关联体系中,将有可能发现更多新颖物性。近日,我校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和物理系中科院强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曾长淦课题组与美国石溪大学刘梦昆课题组等合作,首次在钙钛矿锰氧化物这一关联电子体系中实现了电子相的摩尔调控。该研究成果以“Moir Engineering o...
量子纠缠是一种违反经典物理常识的量子现象,是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的重要物理资源,其中高维量子纠缠在多种量子信息任务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近日,南京大学物理学院马小松教授团队在Nature合作期刊npj Quantum Information上报道了他们的最新研究结果《Three-dimensional entanglement on a silicon chip》,该团队在硅基集成光量子芯片上实现了高维...
我国科学家发现零温极限下铁磁演化新量子现象     科学家  零温极限  铁磁演化  新量子现象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0/3/31
浙江大学袁辉球教授团队以重费米子材料CeRh6Ge4为研究对象,通过优化制备条件合成了高质量的单晶样品。在外加压力的调控下,他们发现该化合物的铁磁序被逐渐抑制到零温,在0.8GPa的时候出现铁磁量子临界点。研究进一步发现当单晶样品温度趋于零温时,其电阻随温度线性变化而比热系数随温度对数发散,表现出显著的奇异金属行为。该研究首次在一个纯净的铁磁材料体系中发现量子临界点存在的确凿实验证据,并在铁磁量子...
探索可容错的量子比特计算是最终实现规模化量子计算的重要途径。马约拉纳零能模,因其受拓扑简并保护,满足非阿贝尔统计,具备抗局域干扰和高容错的特性,被认为是实现拓扑量子比特的基础。然而探测马约拉纳零能模构造这类异质结构需要复杂的制造工艺,进行观测需要极低温和外加磁场,这些条件给马约拉纳零能模可能的应用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俞大鹏团队在拓扑自旋电子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Electric Control of Fermi Arc Spin Transport in Individual Topological Semimetal Nanowires”为题发表在国际权威物理学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并被编...
我国科学家实现相距一公里的高维量子纠缠分发     科学家  相距一公里  高维  量子  纠缠分发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0/3/1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通信实验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其团队李传锋、黄运锋研究组与暨南大学李朝晖教授,中山大学余思远教授等合作,首次实现公里级三维轨道角动量的纠缠分发。该研究成果于2020年3月12日发表在国际知名光学期刊《光学》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