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凝聚态物理学 >>> 晶体学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晶体学相关记录246条 . 查询时间(3.561 秒)
近藤效应来源于非磁金属中微量的磁性杂质散射。由于非磁性主体的传导电子与磁性杂质的局域磁矩相互作用,电阻率在低温下出现极小值。磁性杂质对电阻的贡献与温度成对数关系:Δρ = –clnT,其中T是温度,c是取决于主体金属及磁性杂质的种类和浓度的参数。当温度低于特征温度—近藤温度TK时,磁性杂质的自旋将被屏蔽,形成总自旋为零的多体单重态的基态,即Kondo单态。由于Kondo单态的非磁性散射,电阻率在温...
近日我校物科院马付胜教授课题组在人工自旋冰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Emergent dynamics of artificial spin-ice lattice based on an ultrathin ferromagnet”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Nano Letters上,影响因子12.28
二维原子晶体材料的功能化对实现其在光电、催化、新能源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实现二维材料功能化方面,结构图案化调控是其中一个重要手段。之前,人们利用电子/离子束刻蚀、元素掺杂等手段实现了二维材料的图案化。图案化的二维材料则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物理性质,例如“纳米网状”石墨烯的半导体特性[Nat. Nanotechnol. 5, 190 (2010)]、“纳米图案化”的二硫化钼的荧光特...
中国科学院类轴子粒子在固态晶体中“被捕获”     中国科学院  类轴子粒子  固态晶体  被捕获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9/10/10
1977年,科学家首次提出“轴子”(Axion)这一假想粒子,作为对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的扩展。自此,他们一直在“抓捕”轴子,但一无所获。42年之后,一个国际科研团队称,他们在固态晶体中“捕获”了具有轴子性质的一种粒子,刊发于《自然》杂志的最新研究有助于促进拓扑材料领域的发展。据物理学家组织网8日报道,在最新研究中,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固体化学物理研究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科学家携...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华南软物质科学与技术高等研究院程正迪院士和黄明俊特聘研究员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在Nature Chemistry上发表。该研究院科研团队在软物质本体中首次发现Z相,与A15相、C15相共同组成了构建其余27种F-K相的三种基本相结构。一系列具有巧妙设计的巨型形状两亲体自组装得到了多种高度有序的稀有相结构,并为构建具有较大体积比组装基元的相结构通提供了思路与方法。
我校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万青教授课题组在多端口神经形态器件及其时空信息处理仿生方面取得最新进展,研究成果“Spatiotempo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mulated by Multiterminal Neuro-Transistor Networks”(基于多端口神经形态晶体管网络的时空信息处理仿生模拟)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万青教授为该...
紫外(200 nm<λ<400 nm)非线性光学晶体是全固态激光器输出紫外激光的关键元件,近几十年被国内外科研机构广泛研究。目前,266 nm(Nd: YAG四倍频)紫外激光输出主要由β-BaB2O4(β-BBO)和CsLiB6O10(CLBO)两种晶体实现。然而,β-BBO晶体过大的双折射率及CLBO晶体的潮解性,导致这两种晶体仍无法满足该波段激光输出的需求。因此,探索新型四倍频紫外非线性光学晶...
光子晶体图案在传感检测、防伪、光学显示和其它光学器件等方面体现了重要的应用。光子晶体图案的制备经历了最初的非响应性被动式光晶图案,能响应外场刺激的主动式光晶图案及经外场调控后固定的图案三个发展阶段。非响应性光晶图案的制备是通过乳胶颗粒基于模板的自组装或使用乳胶墨水喷墨打印直接获得。响应性光晶图案是在光晶单元中引入光、热、电、磁或溶剂响应材料。所制备的图案可以通过结构色变化来可逆地响应外部刺激,但是...
2019年6月,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刊发了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自然科学研究院姚振威教授课题组题为“Command of collective dynamics by topological defects in spherical crystals”的文章,报道了其利用晶体中的拓扑缺陷调控系统集体动力学行为的新进展。
中国科研人员发明单晶体管逻辑结构新原理(图)     中国  科研人员  发明  单晶体管  逻辑结构  新原理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9/5/29
随着晶体管不断缩小特征尺寸,集成电路的性能得以持续提升。然而在超小器件尺寸下,硅材料的物理极限导致了功耗的大幅提升,难以进一步持续减小晶体管的特征尺寸。通过引入层状半导体,并依据其特性设计新型层状晶体管结构,发现可以通过单个晶体管实现逻辑门(与门、或门),而同样的逻辑门在传统结构中则需要两个晶体管。这一新型晶体管结构极大的提高了晶体管的面积利用率,可以促进晶体管的特征尺寸持续缩小。
近日,苏州大学蒋建华教授课题组与南京大学卢明辉教授、陈延峰教授课题组合作,在高阶拓扑声子晶体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他们设计了一种非点群滑移对称性的声子晶体,借助声学实验观测到了空间多维度的拓扑相变现象,并由此实现了声学二阶拓扑绝缘体。文章以“Second-order topology and multidimensional topological transitions in sonic cryst...
应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透明陶瓷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江研究员的邀请,在中国科学院“俄乌白”特别交流计划(Plan B)的资助下,乌克兰科学院晶体研究所Roman Yavetskiy博士、Serhii Parkhomenko博士和俄罗斯远东大学Denis Kosyanov博士等3人以及俄罗斯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Oleg Palashov博士、Ilya Snetkov博士和Aleksei Starob...
近日,物理学院秦伟教授等人通过制备有机手性晶体以及手性电荷转移晶体,引入了有机手性晶体螺旋结构诱导的轨道角动量,实现了有机手性体系内自旋的自发极化以及偏振光对自旋极化的调节。相关成果以“Organic Chiral Charge Transfer Magnets”为题发表在期刊ACS Nano(影响因子13.7)上。论文第一作者为物理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王忠轩,通讯作者为秦伟教授,山东大学为第...
为了在硼酸盐中探索高性能的深紫外双折射晶体材料,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新型光电功能晶体研究室科研人员基于经典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模型对B-O基团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首次提出了[BO2]∞无限链是产生大双折射率的最佳B-O功能基元。并利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筛选出了既具有大的双折射率又具有短的紫外截止边的双折射晶体Ca(BO2)2。首次用提拉法生长出了尺寸达50 × 41 × 22 mm3的高质量...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纳米物理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院士高鸿钧领导的研究团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新型二维晶体材料的制备、物性与应用基础研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早前,他们在二碲化钯衬底上成功制备了大面积高质量的单层锑烯,具有与自由锑烯类似的翘曲蜂巢状结构和晶格周期,并且有着良好的化学稳定性(Adv. Mater. 29, 1605407 (2017))。最近,为了进一步对单层...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