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凝聚态物理学 >>> 薄膜物理学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薄膜物理学相关记录110条 . 查询时间(2.953 秒)
北京大学工学院周欢萍团队利用国家大科学装置中心上海光源的同步辐射X射线掠入射广角散射技术(GIWAXS),系统性研究了当前保持最高效率的混合阳离子体系钙钛矿多晶薄膜的晶面择优取向规律,以此为基础,通过多元阳离子级联的精细掺杂可控地调节了特定晶面相对于基底堆叠排列的方向,得到了更加优异的器件性能。进一步,团队从载流子输运特性层面研究了不同择优取向关系的多晶薄膜与器件性能之间的内在规律,发现平行于基底...
北京大学张锦课题组、刘忠范课题组提出了以石墨烯为模板的少层石墨双炔薄膜的液相范德华外延生长法。以原子级平整的二维石墨烯为基底,采用极低的单体浓度(0.04 mM),在室温下进行偶联反应,通过溶液相范德华外延的方法,成功制备得到了大面积均匀连续的高质量、少层石墨双炔薄膜,高分辨透射电镜和光谱表征证实了其高质量单晶结构。结合理论分析,确认了该石墨双炔薄膜为ABC堆垛的三层结构。电子衍射显示石墨双炔/石...
最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SF06组博士生黄筱淳在副研究员王炜华和研究员郭建东的指导下,利用分子束外延技术,在SiC(0001)衬底外延石墨烯表面成功制备了单层和少量层碲薄膜,并利用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和扫描隧道谱仪对碲薄膜进行了原位表征。实验发现制备出的碲薄膜由螺旋碲原子链平行排列而成,对应于体相晶体的b0-c0面,如图1所示。同时,随碲薄膜厚度增...
2018年1月19日,爱思唯尔发布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1793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入选。我校3位教授继2016年后再次入选,入榜学者总数并列全国第78位。3名入榜教授为数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蒋达清教授,物理学和天文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孙道峰教授,免疫和微生物学学科入选者、原化学工程学院党宏月教授。
2018年1月15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推进会,宣布首批共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校24门课程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我校被认定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均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至少完成了两期教学活动,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性强,涉及的学科包括哲学、医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室常爱民研究团队致力于薄膜型NTC热敏电阻材料及元器件的研发。先后采用激光分子束外延技术、激光脉冲沉积技术、化学溶液沉积技术制备出了具有良好择优取向的NTC热敏电阻薄膜。为了进一步实现薄膜材料的器件化,该团队科研人员在比较了各种薄膜制备技术的优劣后,选择磁控溅射法制备具有稳定负温度系数热敏特性的薄膜材料。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物理学系季威教授,与南京大学王欣然教授、施毅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许建斌教授,日本冲绳科学技术大学院戚亚冰教授等组成研究团队,深入探讨了二维C8-BTBT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的本征载流子传输与电学接触特性,通过对界面的优化,在二维有机薄膜晶体管迁移率和界面接触电阻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了目前已知最高性能的二维有机薄膜晶体管。相关研究成果以“Ultrahigh mobility...
铁电薄膜在数据储存、传感、表面催化等方面有着许多应用。铁电体的特征就是具有自发的可翻转的电偶极矩。铁电体的边界处由于结构的不连续性,存在束缚极化电荷的聚集。束缚电荷只有得到了有效的屏蔽,铁电相才能稳定存在。对于铁电薄膜,由于显著的边界效应,界面的极化电荷屏蔽机制基本决定了薄膜器件的物性与应用。长久以来,人们认为铁电薄膜中存在一个临界尺寸。当薄膜的厚度小于临界尺寸,边界的极化电荷会产生一个很大的退极...
如何在薄膜材料中实现可以调控的自旋极化是当前自旋电子学的一个核心问题。最近,清华大学物理系周树云研究组利用自旋分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Spin-ARPES),首次在单层薄膜中实现了一种新型的自旋极化机制-局域化拉什巴(Rashba)效应-导致的螺旋状自旋结构。相关研究结果以《单层二硒化铂薄膜中局域化拉什巴效应导致的自旋-层间锁定的直接探测》(“Direct observation of spin-l...
2017年1月9日上午,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大会并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奖。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张高丽主持大会。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物所为长五提供关键润滑技术     中国科学院  长征五号  润滑技术  薄膜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6/12/6
近日,中国科学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物理气相沉积润滑薄膜课题组研制的新型物理气相沉积固体润滑薄膜材料为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动机关键运转部件提供了可靠润滑,保障了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相关运动机构的稳定运行。据介绍,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动机关键运转部件具有工作介质特殊、运转载荷大、运转速度高的特点,需要对运动部件工作表面用固体润滑薄膜实现良好润滑。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贾春林科学家工作室刘明副教授指导博士生孙梓雄,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制备出高质量的多层复合薄膜,并研究了其储能性能。此类多层薄膜材料不仅表现出优异的室温储能特性,同时在140摄氏度下依然保持较高的储能密度和储能效率。这将有可能实现混合动力汽车前级水冷系统的摘除,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机电系统的微型化。这一研究也将对寻求更高储能密度提供重要的实验途径和理论依据。其成果发表在近日出版...
掩膜法被大量应用于集成电路中,通常用选定的图像、图形或物体,对处理的基板材料进行遮挡,从而对内部材料进行刻蚀处理。用于被处理材料表面进行覆盖的特定图像或物体称为掩膜,通常我们所指的掩膜都是二维的,同时现有掩膜法的分辨率通常在十几纳米至几微米之间。
应兰州大学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院长周又和教授和雍华东教授邀请,以色列内盖夫本-古里安大学太阳能和环境物理系、J Blaustein沙漠科学研究所、国际超导领域方面的著名专家Leonid Prigozhin教授于2016年9月16-23日访问兰州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并在兰州大学祁连堂322报告厅作了四场精彩的系列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周又和教授主持。报告题目分...
科学家首次观测到磁斯格明子霍尔效应     科学家  磁斯格明子霍尔效应  薄膜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6/9/29
记者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获悉,由该校、清华大学、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等单位组成的国际团队,从实验上首次直接观测到了磁性薄膜中的斯格明子霍尔效应,并揭示了其与传统电荷霍尔效应的相似性。相关研究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物理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