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原子分子物理学 >>> 原子与分子理论 原子光谱学 分子光谱学 波谱学 原子与分子碰撞过程 原子分子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原子分子物理学相关记录367条 . 查询时间(5.06 秒)
近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郑安民研究团队和清华大学陈晓、张晨曦、魏飞研究团队合作在亚纳米尺度下原位研究分子吸附扩散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采用分子筛皮米电镜原位成像策略并结合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模拟,实现了小分子吸脱附行为和分子筛骨架结构动态演变的原位实时观测。首次发现了刚性分子筛的亚单胞拓扑柔性结构特点,揭示了分子扩散突破孔径限制的微观机制,在分子筛择形催化基础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
原油沥青质是原油中富含杂原子化合物的极性组分,主要来源于干酪根的早期热降解,具有与干酪根类似的分子结构。由于受到大分子结构的保护,键合于沥青质网络结构中的分子化合物在原油生物降解、热演化等地质作用过程中受到的影响较小,富含有丰富的地质、地球化学信息。原油沥青质中的键合态分子化合物可通过不同的热解、化学降解等技术释放,其中的烃类组分(饱和烃和芳烃)已被充分的研究和广泛应用,但是很少关注其中含杂原子的...
2022年6月6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分离与界面分子机制创新特区研究组(18T7组)卿光焱研究员团队设计并制备了一种环境友好、多模式、可转换的手性光子薄膜。该研究为先进防伪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使用(如物联网、大数据等),二次电池的高存储能力、安全可靠性至关重要。金属锂电池由于较高的比能量,被认为是下一代颇有潜力的高比能电池体系,而高活泼的金属锂负极与液态电解液间的副反应带来的安全隐患,使金属锂电池的实际应用进展缓慢。相比易燃的液态电解液,固态电解质安全性更高,而离子电导率较差,一般均需在高温下运行(60-80°C),电池很难在室温下正常工作。如何提升该类...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组(502组)在担载氧化物纳米结构的动态调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基于气氛环境和载体界面的限域效应,构建了尺寸及结构可控的氧化物纳米催化剂。
近日,清华大学化工系骞伟中课题组在分子筛交生相结构精准合成及高空间分辨率电子显微学结构表征其本征路易斯(Lewis)酸性位方面取得突破,丰富了分子筛催化的基本构效关系认识。
2022年5月1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通过研究蜜蜂与猕猴桃花挥发物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对猕猴桃花挥发物的行为差异。相关成果发表在《应用昆虫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ntomology)》上。
2022年5月6日,精密测量院少体精密谱理论团队完成π4He+奇异原子 (17, 16) → (16, 15) 跃迁频率的理论计算,精度达到十亿分之四 (4E-9),这是目前世界上跃迁频率的理论计算最精确的结果。结合瑞士保罗谢勒研究所 (PSI) 正在进行的高精度实验测量,该研究领域有望将现有π-介子质量精度提高2-3个量级。利用π+介子衰变实验可以进一步将中微子质量上限的精度提高2个量级,这将为...
2022年4月2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模拟与设计研究组(1106组)李国辉研究员团队与清华大学药学院尹航教授团队合作,揭示了ZDHHC18介导的cGAS棕榈酰化修饰抑制先天免疫的分子机制。环状GMP-AMP合酶(cGAS)是一种双链DNA(dsDNA)传感蛋白,在病原体来源的核酸诱导强有力的先天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当cGAS感知微生物病原体的dsDNA入侵时,通过2:...
芯片集成的冷原子磁光阱系统首次实现     冷原子磁光阱系统  原子物理  磁场线圈  光学窗口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4/11
记者2022年3月27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邹长铃课题组将独立设计的磁场芯片与光栅芯片结合,实现了基于双芯片的冷原子磁光阱系统。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应用物理评论》上。磁光阱作为对原子蒸气进行冷却和俘获的基本手段之一,在现代原子物理领域有广泛的应用。通过磁光阱获得的冷原子系综是实现长相干时间量子比特,以及基于此的量子精密测量、量子模拟、量子计算等应用的必要基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郭光灿院士团队与卢征天教授合作,在芯片化冷原子系统上取得新进展。该团队邹长铃课题组将独立设计的磁场芯片与光栅芯片结合,实现了基于双芯片的冷原子磁光阱系统。相关成果以“Planar-integrated magneto-optical trap”为题2022年3月10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Physical Review Applied》上。
天然产物一直是药物研发的重要资源。据领域权威期刊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报道,1981至2019年,近50%上市药物的分子结构或核心药效结构来源于天然产物。其中,全新碳骨架天然产物的发现往往是创新药物研发的第一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赵博等与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白春礼小组合作,在超冷原子分子混合气中首次合成三原子分子,向基于超冷原子分子的量子模拟和超冷量子化学的研究迈出重要一步。该成果2022年2月10日发表于《自然》。
2022年1月11日,生物所微生物蛋白设计与智造创新团队与国内科研单位合作,构建了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蛋白质突变体热稳定性预测策略MDL,并通过该策略成功实现了提升PET塑料降解酶耐热性的分子设计,为酶蛋白的定向分子设计提供了新方法并为塑料的生物降解提供了新材料。相关研究成果以“Computational Design of a cutinase for Plastic Biode...
2022年1月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涛、王晓东、王爱琴、林坚团队,与福州大学教授林森等合作,在单原子催化转化丙烷脱氢制丙烯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团队报道了氮掺杂碳载体稳定的Ru单原子催化剂,能够实现临氢条件下丙烷高效脱氢制丙烯,可媲美商业化PtSn/Al2O3催化剂。研究发现,Ru单原子中心内壳层和外壳层氮物种对催化剂的高稳定性和高选择性起到重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