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无机化学 >>> 元素化学 配位化学 同位素化学 无机固体化学 无机合成化学 无机分离化学 物理无机化学 生物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无机化学相关记录531条 . 查询时间(4.383 秒)
氮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须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也是决定农作物产量的关键因素。科学家们的研究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与代谢过程有了基本的认识,但对调控氮代谢和氮利用的分子机理了解较少。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左建儒研究组、李家洋研究组与合作者发现MYB类转录因子ARE4调控水稻氮利用的新机制。
碱基编辑器是基于CRISPR/Cas9发展的新一代基因组编辑技术,可诱导单个碱基的突变,然而特异性介导A-to-G和C-to-G双突变的碱基编辑工具还少有探索。此外,碱基编辑系统与染色质环境之间的联系还少见报道。
辐射调节被认为是直接、高效、有前途的方式,通过吸收输入的阳光调节内部环境温度,进而实现节能。辐射调节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物理/化学改性和合成的材料、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有效的功能配合。而生物相容性和多功能性对材料要求颇高。复杂的制备工艺和多层结构设计限制了辐射调控材料的发展及其应用。为此,合理设计和制造热调节材料至关重要,可通过可调节的物理或化学结构显著提高冷却或加热性能。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材料与分离分析组多年来致力于马铃薯营养组分、食品安全和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2023年6月30日,研究人员分别就“中国马铃薯加工业发展及对世界马铃薯产业的影响”及“基于马铃薯的功能性食品”进行了综述,相关成果发表在Potato Research (2023, 66, 543-562)和Foods(2023,12(11))上。
苔黑酚葡萄糖苷(OG)是药用植物仙茅的主要活性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OG具有抗抑郁、抗焦虑、免疫调节、抗氧化和抗骨质疏松等多种作用。其中,OG作为抗抑郁天然药物极具开发潜力,已经作为I类新药在中国进行临床研究。
2023年6月20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部生物分离与界面分子机制研究组(1824组)卿光焱研究员团队开发了一种超精准内毒素分离材料。该团队通过“量体裁衣”的材料设计理念,提出了一种基于噬菌体展示筛选和血液相容性肽基聚合物设计的策略,实现了在血液中对特定内毒素的原位、快速、精准清除。
中科院海洋所揭示生命起源的重要路径(图)     蛇纹石化  二氧化碳  氨基酸合成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7/10
202年6月20日,中科院海洋所深海中心孙卫东课题组在生命起源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团队利用高温高压实验证明了氮气可以快速参与蛇纹石化过程并生成大量氨气,结合团队前期研究,证明了地球早期在岩浆海后期,蛇纹石化导致地球大气由“二氧化碳+氮气”转变为“氨气+甲烷”,在闪电作用下可以合成大量氨基酸,在超临界水+二氧化碳层形成氨基酸浓汤,是生命起源的关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学术期刊《科学通报》(Science...
2023年6月20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材料研究中心科研人员与俄罗斯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合作,研发了一种孔径小于10纳米的固态纳米孔制备新技术。相关成果发表在《纳米快报》(Nano Letters)上。
2021年,青岛能源所作为主持单位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微藻底盘细胞的理性设计和系统改造”项目成功立项并启动;2023年6月10日,项目首席科学家吕雪峰研究员带领的微生物制造工程中心在蓝细菌底盘细胞构建与合成生物技术开发方向取得系列研究进展,基于相关成果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先后发表三篇论文。
热电能源转换技术可实现电能和热能的直接相互转化,具有安静、可靠、易维护和体积小等优点,在工业余废热的回收应用、全固态制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将热电转换技术应用于实际的一个主要障碍是低转换效率,能量转换效率直接取决于材料的无量纲热电优值zT。优化热电性能的一般策略是改善电输运性能和破坏热输运路径。熵工程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调节电输运性质和晶格热导率之间的微妙平衡,从而产生诸多不寻常的传输现象...
净初级生产力是最基础的生态系统功能,是生态系统向人类社会提供各种服务的物质基础。氮素是全球多类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重要限制性养分元素。生态系统的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往往先随着氮素输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氮素输入量达到一定程度后ANPP将不再增加,此时出现生产力的氮饱和现象。明确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氮饱和阈值是探究大气氮沉降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影响的基础,更是进行生态系统氮素管理措施研发的...
氢同位素组成是生物地球化学和古降水重建的重要指标,植物叶蜡氢同位素分馏系数(ε)变化涉及对植物氢同位素分馏机制的认识,也是利用叶蜡氢同位素示踪环境变化的基础问题。到目前为止,人们对植物合成叶蜡氢同位素分馏的认识还不清楚,这极大限制了叶蜡氢同位素在环境变化示踪中的应用。
随着人类对南极洲、月球和火星等极端环境探索的深入,不断出现的极端环境条件,包括强紫外线(UV)环境、原子氧(AO)和高低温交替环境等,已经成为今后探索的主要障碍。在这些极端环境下,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会发生变化,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重要设备和装置的损坏。在传统材料当中,金属和陶瓷本身具有出色的机械性能和对极端环境的耐受性,但金属材料面临密度过高、重量过大的问题,而陶瓷材料则面临脆性和难以加工等问题。另一...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焦峰副研究员、潘秀莲研究员、包信和院士团队揭示合成气直接转化领域长期存在的“高转化率和高选择性难以兼顾”瓶颈的科学根源,创新催化剂,“解开”主反应与副反应的“纠缠”。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低碳烯烃选择性和一氧化碳单程转化率同时超过80%,低碳烯烃单程收率达48%,远超目前国际最高水平27%。 化学工业中,85%以上的过程都依赖于催化剂来加速反应速率。但在大多数情况下,...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课题组在肠道微生物发酵人工合成碳纳米材料生成内源有机代谢产物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A new capacity of gut microbiota: fermentation of engineered inorganic carbon nanomaterials into endogenous organic metabolites为题,发表在《美...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