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无机化学 >>> 无机合成化学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要闻 无机合成化学相关记录124条 . 查询时间(3.143 秒)
2024年2月27日,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果蔬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邓秀新院士团队在Plant Physi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Transcription factor CrWRKY42 coregulates chlorophyll degradation and carotenoid biosynthesis in citru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解析了转录因子CrWR...
植物排放的挥发性萜类化合物(Volatile Terpenoids,VTs)可参与植物各种防御反应。芳樟醇和石竹烯分别是单萜类和倍半萜类化合物,存在于多数植物中,且具有多重生态功能,在医药、食品和日化等行业也被广泛应用。前期研究发现,MYC转录因子参与调控挥发性萜类生物合成,但在薰衣草中缺乏深入研究。
2024年2月20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叶克穷研究组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在线发表了题为"Landscape of RNA pseudouridylation in archaeon Sulfolobus islandicus"的研究论文,首次揭示了一个古菌中RNA假尿嘧啶修饰分布和合成的全局图谱。
对植物自身而言,果实的重要生理功能是为种子的发育提供庇护场所(成熟前)和传播载体(成熟后)。因而,多数果实成熟前并不好吃,而且含有各种对动物和微生物有害的防御性物质。这是因为在果实成熟前,种子还未发育成熟,植物利用包括茉莉酸信号通路在内的多种防御机制保护种子的正常发育。一旦种子发育成熟,果实就进入成熟阶段,变得色香味俱全,同时将抗性“解除”。植物展示的这些“友好”信号会吸引动物和微生物“取食”,从...
2024年1月17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许琛琦、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朱正江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教授王志刚在《欧洲分子生物学学会-分子医学》(EMBO Molecular Medicine)上以Shaping immune landscape of colorectal cancer by cholesterol metabolites为题发表最新研究成...
电子供体-受体复合物(EDA complex)具有无需额外光敏剂、转化率高、环境友好等优势,近年来在构建具有挑战性的C-X (X = C,N,O,S,P) 键的反应中取得了重要进展。这其中,N-吡啶盐类化合物凭借其本身的缺电子特性而广泛作为EDA复合物的电子受体参与反应,从而实现高效C-C、C-B或C-S键构建以及吡啶的区位选择性官能团化修饰(图1A&B)。此外,兰州化物所苏毅进研究员通过N-吡啶...
2023年1月9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玉荣研究员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发表了题为Enantioselective Total Synthesis of (-)-Daphenylline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从简单易得原料出发,只需14步反应即可实现复杂虎皮楠生物碱(-)-Daphenylline不对称合成新路线。
2024年1月5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氢能与先进材料研究部碳资源小分子与氢能利用研究组研究员孙剑、副研究员俞佳枫团队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Anna Zimina博士等合作,利用火焰喷射裂解法(FSP)构建了锚定在SiO2上的单位点Zr物种,该Cu/Zr-SiO2催化剂在CO2加氢制甲醇反应中遵循“RWGS-CO hydro”路径,与传统的ZrO2纳米颗粒上的“甲酸盐”路径并行存在,打破...
中国科学院软件所在因果图表示学习方面获进展(图)     软件  合成数据集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1/7
2024年1月4日,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天基综合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撰写的题为Rethinking Causal Relationships Learning in Graph Neural Networks的研究成果,被人工智能领域顶级学术会议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AAI)接收。该研究首次提出...
中国科学院二氧化碳制备糖类衍生物研究获进展     二氧化碳  糖类衍生物  合成生物学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12/17
2023年12月5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于涛课题组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Jay D. Keasling课题组,在《自然-催化》(Nature Catalysis)上发表了最新成果。二氧化碳合成的低碳化合物C1-3作为发酵原料,为微生物可持续生产食品及化学品提供了颇有潜能的方式。该研究利用合成生物学和代谢工程手段开发的酵母细胞平台,可将低碳化合物如甲醇、乙醇、...
2023年12月11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所罗小舟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UniKP: A unified framework for the prediction of enzyme kinetic parameters的文章。针对合成生物学和代谢工程领域湿实验测量酶动力学参数成本高、干实验算法难以准确预测等问题,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预训练大语言模...
2023年12月5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合成所”)于涛课题组与Jay D. Keasling课题组合作,在Nature  Catalysis发表了题为Metabolic engineering of yeast for the production of carbohydrate-derived foods and chemicals fr...
在合成生物学领域,人工碳同化途径和人工自养系统方兴未艾,并在应对环境危机和推动可持续物质生产中被寄予厚望。在这一进程中,无论是基于经验还是运用模型预测而取得的成绩,均为推动整个领域的发展贡献了力量。作为生化反应的基石,酶在途径实施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天然酶库为挖掘泛底物活性或新功能突变体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过去十年间,非氧化酵解凭借其低碳特征脱颖而出,在底盘开发和产品合成中持续展现出价值。因此,...
微藻在全球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固定及初级生产力中贡献卓著,是颇有前景的合成生物学底盘细胞。为了探索工业固碳产油微藻的表观遗传机制和生理作用,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单细胞研究中心以海洋微拟球藻为模式,解析了野生型和6mA扰动突变株中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6mA)的分布规律和动态变化,并通过多组学数据整合分析,发现了6mA调控着微拟球藻在高光下的油脂积累。相关...
在合成生物学领域,人工碳同化途径和人工自养系统方兴未艾,并在应对环境危机和推动可持续物质生产中被寄予厚望。在这一进程中,无论是基于经验还是运用模型预测取得的成绩,都为推动整个领域的蓬勃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作为生化反应的基石,酶在途径实施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天然酶库为挖掘泛底物活性或新功能突变体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过去的十年间,非氧化酵解凭借其低碳特征脱颖而出,在底盘开发和产品合成中持续展现出卓...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