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物理化学 >>> 电化学 >>>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电化学相关记录478条 . 查询时间(2.464 秒)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唐永炳研究员及其研究团队联合重庆理工大学周志明教授,采用高浓度电解液策略显著提升了双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及循环稳定性。相关研究成果以"Highly Concentrated Electrolyte towards Enhanced Energy Density and Cycling Life of Dual-Ion Battery"(高浓...
近日,南京大学刘力哲、吴兴龙研究团队与河海大学周钢副教授合作,在二维材料电催化固氮研究方向取得重要进展,他们提出利用双金属有序原子杂化策略在Re2MnS6超薄纳米片中调控N2的反应路径提高固氮效率,最终实现~17% 的法拉第效率,是单纯ReS2催化剂的6倍。相关研究成果以“Dual-metal-driven Selective Pathway of Nitrogen Reduction in Or...
近日,清华大学化学系张莹莹课题组基于直写式3D打印过程中二维纳米材料的非对称自组装现象,实现了超可拉伸弹簧状离子神经电极的构建。该研究成果以“基于含有定向自组装纳米片微带的高可拉伸离子神经电极”(Microribbons composed of directionally self-assemblednanoflakes as highly stretchable ionicneural elec...
近日,我所醇类燃料电池及复合电能源研究中心孙公权研究员和王素力研究员团队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多孔电极界面结构研究领域取得进展。该团队结合显微谱学表征方法与电化学分离变量手段,在真实多孔电极环境中发现电催化剂与离聚物所形成的界面微观结构周期性亲水/疏水演变规律。
锂硫电池(Li-S)相对于传统锂离子电池具有更高的理论能量密度(2500 Wh/kg),有望成为未来储能应用(包括大规模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和移动电子设备等)最有前景的候选体系之一。近年来,人们提出了多种策略来尝试实现锂硫电池的商业化,如开发新型正极复合材料、中间层或隔膜装饰、多功能粘结剂和电解液添加剂等。其中,针对硫正极的微结构设计可以对硫基活性物质产生最直接的限域效应,极性宿主材料的引入可以更进...
作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好邻居”,火星从上世纪开始,便一直被很多人关注,设想将火星变成第二个地球。火星上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CO2),其次是氮气(N2)。近日,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王双印教授首次在常温常压条件下通过电催化手段将氮气与二氧化碳直接偶联转化成尿素。相关研究以“Coupling N2 and CO2 in H2O to synthesize urea under ambient cond...
近日,我所储能技术研究部李先锋研究员和张华民研究员团队成功开发出新一代30 kW级低成本全钒液流电池电堆。该电堆采用研究团队自主研发的可焊接多孔离子传导膜(成本<100 RMB/m2)。相对于传统的电池组装技术,膜材料实际使用面积减少30%。在新一代电堆的组装工艺中,研究团队打破了传统的组装方式,首次将激光焊接技术应用于电堆组装工艺中,大大提高了电堆的可靠性,同时也提高了电堆装配的自动化程度,减少...
近年来,二维(2D)材料因其独特的物化性质大量应用在电催化领域。尤其是具有原子层厚的2D金属烯材料(metallenes),其良好的导电性、丰富的缺陷和配位不饱和位点、极高的原子利用率、特殊的量子尺寸效应和应力作用等,赋予这类材料独特且优异的电催化性能,可作为一类极具前景的新颖电催化材料,并已暂露头角。金属铋(Bi)纳米材料可通过电催化过程将CO2以较高活性转化为甲酸,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目前...
CO2活化和可控C-C偶联合成两个或多个碳原子(C2+)化合物(如乙烯和乙醇)是化学领域极具挑战性的科学难题。相对热催化,电催化经过不同的C-C偶联机理实现CO2的还原偶联,能更好地调控C-C偶联过程。因此,创制高效催化剂,实现高电流密度、高C2+选择性、高稳定性的“三高”性能,是推进电催化还原CO2走向实际应用的关键。
最近,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属新能源所陈亮研究员团队提出了一种新颖且有效的氨(NH3)热处理策略来获得富含拓扑缺陷的三维多孔碳材料(见图1)。在较低处理温度下(<750℃),氨气热处理通常用于对碳材料进行氮掺杂,来获得氮掺杂的碳材料。陈亮团队发现,提升氨热处理的温度,可以诱导NH3去除N掺杂三维多孔碳材料中的吡咯-N和吡啶-N掺杂原子,从而可以产生高浓度的拓扑缺陷。通过反应分子动力学模...
CO2活化和可控C-C偶联合成两个或多个碳原子(C2+)化合物(如乙烯和乙醇)是化学领域极具挑战性的科学难题。相对热催化,电催化经过不同的C-C偶联机理实现CO2的还原偶联,能更好地调控C-C偶联过程。因此,创制高效催化剂,实现高电流密度、高C2+选择性、高稳定性的“三高”性能,是推进电催化还原CO2走向实际应用的关键。
我国开发出超稳定三维铂铜纳米线催化材料     我国  超稳定  三维铂铜  纳米线  催化材料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0/6/8
内蒙古大学该校王勤教授团队联合吉林大学移动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出一种超稳定的三维铂铜纳米线催化材料,该材料具有超细尺寸、自支撑的刚性结构并且表面富含大量铜空位缺陷。研究成果论文《通过调控金属缺陷和晶格应力提升贵金属合金电催化性能的研究》已于近日在国际化学领域期刊《德国应用化学》发表。
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清洁能源重点实验室E01组博士生丁飞翔和赵成龙在胡勇胜研究员、陆雅翔副研究员、容晓晖博士的指导下,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一系列O3-Na[NixFeyMn1-x-y]O2 (x=0.6、0.7和0.8)正极材料(图1),通过结合电化学测试和原位/非原位结构表征,系统研究了高镍O3型正极材料的储钠机制、镍含量(铁锰替代量)与储钠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磨损与表面工程和聚合物摩擦学课题组利用热喷涂技术,采用具有优异耐高温耐腐蚀性能的Ni基合金粉末,制备了相关耐气蚀涂层材料。揭示了涂层晶体结构演变、物相、组织改善对涂层在人工海水中耐气蚀能力提高的机理;研究了涂层表面形成的腐蚀膜与涂层气蚀性能的交互作用并进行了深入剖析;通过对涂层气蚀斑区域进行电化学测试,分析了气蚀损伤的电化学腐蚀作用机制。
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体所环境与能源纳米材料中心在常温常压下电催化氮气还原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工作首次报道了新型氧配位铁单原子催化剂实现高效电催化氮气还原合成氨。相关研究成果以全文形式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