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天体物理学 >>> 天体物理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天体物理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44条 . 查询时间(3.427 秒)
不同于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有一类超大质量黑洞仍然在大量吞噬着周围的物质,隐藏它们于中心的星系被称为活动星系,而它们自己被称为活动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i; AGN)。活动星系核发出光学辐射的区域小至几光天(与之相比,普通星系的尺度约几十万光年),但光度却甚于普通星系十至几十万倍。活动星系核的燃料供给是活动星系核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重要问题。对它的研究既可以帮助人们认识...
近日,国际顶级天体物理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刊发了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青年教师廖恺博士(第一作者)论文“The Distance Duality Relation From Strong Gravitational Lensing”(利用强引力透镜研究宇宙距离对偶关系),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测试宇宙学基本原理以及基础物理学的方法。
2016年4月13日,欧洲天文学会(European Astronomical Society)宣布了2016年欧洲天文学会奖的五位得主。其中年度MERAC奖(促进欧洲天体物理学及宇宙学奖)观测天体物理学领域“最佳博士论文奖”颁给了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彭影杰,他是获得此项奖的第一名中国人。
华裔科学家发现“怪兽”黑洞(图)     华裔科学家  怪兽黑洞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6/4/8
据英国《卫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于当地时间2016年4月6日宣布,华裔旅美女科学家马中珮所领导的团队在宇宙稀疏偏远处发现一个超大黑洞,该黑洞被研究团队昵称为“NGC1600怪兽”。太空新闻网站Space.com指出,马中珮团队发现的超大黑洞,在距地球2亿光年、只有约20个小星系的NGC1600星系中心,质量是太阳的170亿倍,只比至今发现质量是太阳210倍大的最大黑洞稍小一些。这...
观测上,黑洞有两个极端的质量,一类是由大质量的恒星死亡坍缩后形成,称为恒星级黑洞,质量在几倍至几十倍太阳质量;另一类是位于星系中央的超大质量黑洞,其质量可达数百万至数十亿倍太阳质量。而处于这两个极端质量之间的黑洞,即所谓的中等质量黑洞在大约一百至十万倍太阳质量之间。这类黑洞是否存在,仍未有定论,而它的存在与否对于超大质量黑洞是如何形成的具有重大的意义。天文学家们已经寻找了几十年,也有很多天体被认为...
类星体通过其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吸积周围物质,释放巨大的能量。其极高的光度使得人类可以观测到遥远宇宙中的高红移类星体,并用来研究宇宙早期的性质及黑洞和星系的形成和演化。在过去的20年间,通过大型光学和近红外巡天项目,人们已经发现大约200个红移5以上的类星体,这些类星体的中心都隐藏着约十亿太阳质量的超大质量黑洞。
利用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丽江观测站的2.4米光学望远镜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兴隆观测基地的2.16米光学望远镜以及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三台望远镜,北京大学吴学兵教授领导的国际团队发现了72颗红移5左右的非常明亮类星体和3颗红移5.7以上的高红移类星体。这一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2016年2月24日出版的国际著名天文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研究生王飞...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戴子高教授课题组通过分析最近发生的一次史上最剧烈的超新星爆发,获得了夸克星存在的重要证据。该工作有望为人类理解物质的最深层构成以及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帮助。论文已发表在天文学国际权威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沈芳等人与中国科技大学的学者合作,在《Nature》杂志子刊《Scientific Report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Turn on the super-elastic collision nature of coronal mass ejections through low approaching speed”的论文。该论文通过一系列三维...
霍金以新理论破解“信息悖论”     霍金  信息悖论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6/1/20
经典黑洞理论认为,任何物质和辐射都不能逃离黑洞;而量子力学理论表明,落入黑洞的信息可以重新获取,这个所谓的“信息悖论”已困扰科学界40年。现在,斯蒂芬·霍金等人提出了新解释:落入黑洞的粒子的信息部分被位于视界线(黑洞边界)的粒子组成的“柔软毛发”所“俘虏”,这些信息并没有消失,但很难还原和破解。相关研究发表在arXiv上。 去年3月,霍金对黑洞理论进行了修改,宣称黑洞实际上是“灰色的”。新“灰洞...
2016年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刘延东等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梅刚华研究员带领铷钟项目组取得的研究成果“高性能星载铷原子钟原子信号增强与稳定关键技术”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梅刚华、钟达、安绍锋、赵峰、王芳和祁峰等6位团队成员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颁奖大会。
近日,科技厅下文批准我校“云南省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微纳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正式成立。本次批准的云南省重点实验室共8个,云南大学是唯一获2个省重点实验室的单位。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2016年1月2日对外发布三项天文观测新成果,依次是对银河系恒星做“人口普查”、快速射电暴、黑洞数据。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新闻发言人薛随建介绍称,第一项成果是中国自主建造的、目前世界上光谱获取率最高的天文望远镜“郭守敬望远镜”,已成功获取高质量恒星光谱462万个,“比世界上所有已知光谱巡天项目获取的数据总数还要多”。
中国首台积分视场光谱仪就位     中国  积分视场光谱仪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5/12/30
日前,中国首台积分视场光谱仪——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2.4米镜上的“红辣椒”CHILI(中国丽江积分视场光谱仪)已安装到位。积分视场光谱仪之于星系研究就像核磁共振之于诊断医学一样重要,它可以通过一次曝光观测到星系在二维投影平面上不同位置的光谱,即二维光谱。在此之前,光谱观测只能依赖长缝光谱仪,如果天文学家要研究星系光谱在二维投影空间上的变化,只能通过移动狭缝多次在同一星系不同地方曝光来实现,时间效...
科学家精确验证爱因斯坦弱等效原理     科学家  爱因斯坦弱等效原理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5/12/29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吴雪峰和助理研究员魏俊杰、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高鹤以及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皮特·梅扎罗斯等人合作,利用快速射电暴不同频率光子到达地球的时间差,精确验证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的弱等效原理假设。相关成果2015年12月23日以主编推荐形式,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