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天体测量学 >>> 天文地球动力学 基本天体测量学 照相天体测量学 射电天体测量学 空间天体测量学 方位天文学 实用天文学 天体测量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天体测量学相关记录388条 . 查询时间(2.398 秒)
利用中国天眼FAST望远镜对处于双中子星系统中的脉冲星PSR B1534+12的观测研究数据,新疆天文台脉冲星团组科研人员首次发现该脉冲星存在弱态和爆发态这两种辐射状态(图 1),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 《天体物理学快报》(ApJL,2020,902,1)。双中子星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在已经发现的近3000颗脉冲星中,只有9个双中子星系统。双中子星系统作为一类特殊的双星系统,其主星和伴星均为中子星...
2020年10月14日天宇将上演“金星合月”和“火星冲日”两大天象,如果天气晴好,我国公众当日晨将先赏“星月童话”,夜晚再赏“超亮”火星。在行星合月中,“金星合月”是最具观赏性的。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14日晨,如果天气晴好,早起出行的人们可以在东方低空,用肉眼清晰地看到一弯细小的月牙出现在亮如明珠的金星旁边,这两个非常明亮的天体近距离相依相伴,交相辉映,成为天边一道美丽的风...
针对中国激光测距网在西部地区缺少观测台站的现状,在中国科学院空间目标与碎片观测重点实验室支持下,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和紫金山天文台联合对位于海拔3200米德令哈青海观测站1.2米量子通信光学望远镜开展改造,以实现卫星和空间碎片高精度激光测距任务。
北极海冰缩减至有记录以来第二低水平     北极海冰  第二低水平  数据中心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0/10/9
据《自然》报道,今年,北极海冰萎缩到了有卫星测量记录的40多年来的第二低水平。9月15日,冰层仅覆盖了374万平方公里的北极水域。除今年外,只有2012年北极海冰的年最小覆盖面积降至400万平方公里以下。
科学家获得暗晕内部结构清晰图像     科学家  暗晕  内部结构  清晰图像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0/9/27
近日,国际顶级科学期刊《自然》发布了国家天文台王杰研究员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一项重要理论发现。他们利用超级计算机,采用一项全新多重放大模拟技术,在当前标准宇宙学模型下,首次获得宇宙中从最小的类似地球质量大小,到具有最大质量超级星系团的暗晕内部结构清晰图像。宇宙中,约85%的物质成分是暗物质,其物质属性与组成恒星、行星以及人类世界的普通物质截然不同。这些暗物质受引力塌缩形成的结构体,被称为暗晕。普通物...
近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侯义军等人基于我国自主建设的新真空太阳望远镜(NVST)的高质量观测数据,对一个黑子半影纤维侵入亮桥并产生倾斜喷流的事件进行了详细分析。NVST的TiO波段观测显示,在该事件中亮桥的西部,有两组半影纤维结构侵入并分别向亮桥两侧延伸(图1)。而同时间的Hɑ和(极)紫外波段观测在同一位置发现了两组喷流,它们在投影位型上与侵入的半影纤维结构非常相似。此外,成像和光谱观测...
JCMT望远镜在金星上发现生命迹象(图)     JCMT  望远镜  金星  生命迹象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0/9/17
北京时间2020年9月14日,由英国卡迪夫大学Jane Greaves教授领导的国际天文学家团队宣布在金星云层中发现了一种稀有分子——磷化氢。在地球上这种气体只在工业或在无氧环境中繁衍的微生物才会产生,磷化氢的发现可能会指向这种地外“空中”生命。这项最新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自然·天文》杂志。天文学家数十年来一直推测,金星上的高空云层可能为微生物提供了合适的环境——远离灼热表面自由漂浮,可以接触到水和...
中国科研人员对玉兔二号雷达探测数据开展了深入研究,获得了嫦娥四号着陆区月壤和浅层精细结构等重要发现和认识,显示这一区域曾经历过多次小天体撞击溅射物的堆积和火山喷发事件,揭示了月球最古老、最大的撞击盆地的演化历史。嫦娥四号于2019年1月3日成为人类历史上首次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探测器,其着陆点位于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
近日,紫金山天文台太阳活动多波段观测与研究团组的徐喆博士和季海生研究员等对一例运动黑子的磁流体动力学过程进行了观测与分析。该黑子在快速运动的过程中,前方的等离子体流动引起了显著的磁场增强,并形成类半影结构。经过观测分析与理论计算,研究人员认为,这是一例由运动等离子体所造成的局地磁场放大的现象。
超级放大宇宙模拟里暗物质密度分布示意图:图中展示的是其中的两次放大过程。背景图片里宇宙网格里的节点则是质量为太阳质量的星系团,而左下角里第二张放大的图里最小的结构体则为太阳质量的地球大小的暗晕,其质量跨越20个等级。备受关注的暗物质研究最新获得一项重要理论突破——天文学家在当前标准宇宙学模型下,首次获得宇宙中从最小的类似地球质量大小到具有最大质量的超级星系团(跨越20个数量级)的暗物质晕(暗晕)内...
慧眼卫星直接测量到宇宙最强磁场(图)     慧眼卫星  直接测量  宇宙  最强磁场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0/9/21
慧眼卫星团队通过对X射线吸积脉冲星的详细观测,采用直接测量的方法得出其最强磁场,这是迄今为止,人类直接且非常可靠地测量到的宇宙中的最强磁场。该结果于2020年8月10日在国际著名期刊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ApJL)上发表。
抚仙湖畔将建全球第二大太阳望远镜     抚仙湖畔  全球第二  太阳望远镜  观测站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0/9/2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将投资3000余万元,在澄江抚仙湖太阳观测站建设全球第二大太阳望远镜——2米环形太阳望远镜。项目建成后,将与该观测站原有的1米太阳观测镜配合,成为全球太阳观测的重要基地。据悉,两米环形太阳望远镜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设计,克服了太阳望远镜面临的两大技术难题,建成后,在磁场测量精度上可比肩西方正研制的4米太阳望远镜。为深化合作,玉溪市政府与云南省科技厅、云南省天文台近日举行...
青海省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建设项目正式启动     青海省  冷湖  天文观测  基地建设  项目  正式启动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0/8/14
2020年7月23日,“2020年度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建设项目签约仪式”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副省长张黎同与会领导共同启动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建设项目,青海省科学技术厅、海西州政府、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管委会、各科研机构及院校签署多方共建协议,推进青海天文大科学装置建设工作迈向新的实质性高地。
中国科学家找到破解日冕磁场测量难题新途径     中国  科学家  日冕  磁场测量  难题  新途径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0/8/10
北大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太阳活动重点实验室主任田晖等人在日冕磁场测量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首次测量到太阳日冕磁场的全球性分布,为日冕磁场测量这一世纪难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效途径,从而向实现日冕磁场常规测量的最终目标迈进了一大步。两篇相关论文近日分别发表在《科学》和《中国科学:技术科学》上。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田晖教授和杨子浩同学等人首次测量得到日冕磁场的全球性分布,为日冕磁场测量这一世纪难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效途径,从而向实现日冕磁场常规测量的最终目标迈进了一大步。两篇相关论文近日分别发表在Science杂志(《科学》)和Sci China Tech Sci杂志(《中国科学:技术科学》)上。磁场对于我们的太阳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 太阳黑子的11年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