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射电天文学 >>> 射电天体物理学 射电天文方法 射电天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射电天文学相关记录238条 . 查询时间(1.812 秒)
紫金山天文台研究人员参加了第37届国际宇宙线大会(ICRC 2021)并发布多篇研究报告,其中与山东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赵世平所作口头报告“利用LHAASO-KM2A测量超高能银盘面弥散伽马射线发射”获得大会评委会奖(Jury Prize)。
磁星是宇宙中一类具有超强磁场的特殊天体,其磁场强度可达1014-1015高斯,为地球磁场的百万亿倍以上。目前仅发现31颗磁星及其候选体,它们通常表现为软γ射线重复暴和反常X射线脉冲星。其中仅6颗磁星探测到射电波段辐射,可谓少之又少。和常规脉冲星相比,磁星具有剧烈的高能现象、多样的辐射轮廓、频繁的自转变化等显著特点。无论是磁星的辐射还是结构、演化等基本问题一直是天文学研究的前沿热点。
2021年6月26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多应用巡天望远镜阵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青海冷湖举行,标志着项目正式开建。开工仪式由冷湖工业园党委常务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田才让主持。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党委副书记、副台长毛瑞青宣布项目开工。来自国防科工局,茫崖市人民政府、冷湖工业园管委会、冷湖镇人民政府,以及项目建设单位、监理和施工等单位的干部职工参加了仪式。
观天巨眼FAST:让中国射电天文领先世界二十年     观天巨眼  FAST  射电天文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1/5/26
“中国天眼”的学名是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其发射面积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如果在里面倒满矿泉水,全世界70亿人平均每人可分4瓶。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它将让中国在射电天文领域领先世界20年。从跟跑到领跑,这背后,是中国不断崛起的科技力量。
近日,新疆天文台优秀博士毕业生姚菊枚基于FAST观测,首次找到了脉冲星三维速度与自转轴共线的证据,这一重要发现标志了FAST深度研究脉冲星的开始。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Nature Astronomy)杂志上。
2021年4月14日,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报》(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博士研究生梁昱、屈中权研究员与其北京大学合作者的研究成果。该研究依托北京大学大视场折射式日冕红线望远镜,利用2017年美国日全食期间观测到的日冕红线数据,提出了一种高精度的日冕图像配准配准方法并获得了日冕红线的成像偏振信息...
为大口径射电望远镜选择优良的天文台址是保证其高效、安全运行并顺利实现科学目标的关键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重大观测设备长远发展和科研产出能力。新疆具备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特征,在这里建设大口径射电望远镜的优势得天独厚。多年来,由新疆天文台主持推动建设的110米大口径全可动射电望远镜(QTT)项目位于新疆东天山北麓奇台县半截沟镇石河子村,其地形是四面环山的矩形盆地,在射电天文观测和电磁环境保护方面具有...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北京时间3月31日零点起,FAST将正式向全世界开放,向全球科学家征集观测申请。本着开放天空的原则,“中国天眼”FAST于北京时间2021年3月31日零点正式向全世界征集观测申请,所有国内外申请项目统一参加评审。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术会刊《科技导报》公布了2020年中国重大科学进展、重大技术进展、重大工程进展的入选成果。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李柯伽研究员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韩金林研究员、李菂研究员和内华达大学张冰教授等合作的研究成果“首次发现快速射电暴源的辐射具有丰富偏振特征”入选年度中国重大科学进展。研究团队借助500 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快速射电暴(fast...
脉冲星PSR J1047-6709中探测到巨脉冲(图)     脉冲星  PSR J1047-6709  巨脉冲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1/4/6
脉冲星的射电辐射现象表现出多样性,其中一种罕见的现象被称为巨脉冲。巨脉冲是指能量非常高的短时标爆发现象,它们的能量可以超过平均脉冲能量的几十甚至成百上千倍,其持续时间最短可达纳秒量级。根据光速圆柱磁场强度(Blc),发射巨脉冲的脉冲星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Blc 大约是 106G,包括年轻脉冲星和毫秒脉冲星,典型的脉冲宽度为微秒甚至纳秒;第二类,Blc是10到100G,包含巨脉冲宽度为几毫秒的中等...
世界口径最大折射光学望远镜将落地拉萨     世界  口径最大  折射光学  望远镜  落地  拉萨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1/3/15
“高海拔地区科研及科普双重功能一米级光学天文望远镜建设”项目日前正式启动,这意味着世界上口径最大的折射式光学望远镜将落地拉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西藏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王俊杰向中新社记者介绍说,该一米级光学天文望远镜由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发建造,含多项科研技术攻关和突破,建成后将充分发挥西藏地区高海拔、观测条件好的特点,具备变星、双星等天体的较差测光,近地小行星及空间目标监测等多项科研观测功能...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又有两项新发现,包括捕获三例新的高色散快速射电暴(FRB)和首次发现毫秒脉冲星一种名为jitter的计时噪声模式。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介绍说,快速射电暴是一种持续约千分之一秒的神秘宇宙射电信号,其宇宙学起源的确认至今不到5年,蕴含了推动天体物理研究的巨大潜力,是目前观测天文学领域主要的热点前沿。
FAST望远镜捕获三例新的高色散快速射电暴(图)     FAST望远镜  高色散  快速射电暴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1/3/3
快速射电暴(Fast Radio Burst; FRB)是一种持续约千分之一秒的神秘宇宙射电信号。FRB宇宙学起源的确认至今不到5年,蕴含了推动天体物理研究的巨大潜力,是目前观测天文学领域主要的热点前沿。国家天文台李菂、朱炜玮团组,以牛晨辉博士为主的团队在FAST海量数据中搜寻出3例新的高色散快速射电暴。结合去年发表的FAST首例新FRB,这些发现预示了在FAST高灵敏度下每天可探测的FRB多达1...
LHAASO首篇科学文章在《中国物理C》发表(图)     LHAASO  科学文章  中国物理C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1/3/3
2021年2月3日,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项目首篇科学文章“Observation of the Crab Nebula with LHAASO-KM2A - a Performance Study”在《中国物理C》正式发表。LHAASO第一篇科学文章的发表,正式开启了超高能伽马天文的发现之旅。文章利用LHAASO实验平方公里阵列(KM2A)子阵列首批数据测量了标准烛光——蟹状星云10...
我国射电天文学开创者之一王绶琯院士逝世(图)     我国  射电天文学  开创者  王绶琯  院士  逝世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1/2/1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王绶琯,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1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王绶琯,1923年1月生于福建福州,1943年毕业于马尾海军学校,1945年赴英国留学,1950年改攻天文,入伦敦大学天文台进行研究工作。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世纪90年代,王绶琯与苏定强等共创“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