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空间天文学 >>> 中微子天文学 >>>
搜索结果: 16-25 共查到知识要闻 中微子天文学相关记录25条 . 查询时间(2.319 秒)
我校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现代天文与天体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王祥玉教授课题组在利用宇宙中微子检验相对论基本原理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TestingtheEquivalencePrincipleandLorentzInvariancewithPeVNeutrinosfromBlazarFlares”为题,以南京大学为第一单位和通讯单位发表在国际著名物理学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R...
暗物质晕附近的中微子由于钱德拉塞卡动力学粘滞效应会形成一个不对称的分布,这个现象称为中微子尾波。近日,国家天文台朱弘明博士、陈学雷研究员等人发现,通过观测尾波,中微子的等级问题(hierarchy problem)以及手征性(chirality)问题可能得以解决。该工作发表在国际权威物理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Phys. Rev. Lett. 116, 141301(2016))。PRL审稿人给予...
μ中微子“变身”τ中微子直接证据找到     μ中微子  τ中微子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5/6/18
意大利格兰·萨索国家实验室的OPERA(采用乳胶径迹装置的振荡实验项目)实验组表示,他们首次捕获到了μ中微子“变身”为τ中微子的直接证据。 2011年9月,OPERA实验组宣布,发现中微子的行进速度超过了光速。此言一出,引发公众一片哗然,因为这显然违背了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实验组随后在测量中发现了很多潜在的错误来源,证明此项“发现”是错误的。但事情并没有结束,现在,OPERA实验组首次直接观测...
日本经济新闻社近日在东京举行了“第20届日经亚洲奖”颁奖仪式。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由于在中微子研究方面的成就,获得科学技术与环境奖。 “日经亚洲奖”是日本经济新闻社为推动亚洲地区的经济、科技、文化发展,表彰在上述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与团体,于1996年设立的。其共设经济、科技、文化三个奖项,每年评选一次,每个奖项获奖者一名。
数十年来,科学家一直在搜寻中微子这种“幽灵”粒子。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设在南极洲的“冰立方”中微子天文台发现了两个能量大于1000万亿电子伏特的中微子,研究人员借用《芝麻街》里的人物名字将其命名为“伯特”和“厄尼”。现在,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4月10日报道,“冰立方”又探测到了第三个同样能级的中微子,其或许源于宇宙最暴烈的事件。
科学家首次捕捉到太阳系外高能中微子     科学  南极  粒子探测器  太阳系  高能中微子  天文学  中微子  低能中微子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3/11/25
多国研究人员2013年11月21日在美国《科学》杂志上说,他们利用埋在南极冰下的粒子探测器,首次捕捉到源自太阳系外的高能中微子。科学家评论说,中微子天文学从此进入新时代。
在距离中国大亚湾核电站仅360米的地下,坚守着这样一群科学家:他们工作在地下100米的寂静岩洞里,研究对象是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粒子之一——中微子;他们所要做的是揭开中微子最后一个未被破解的振荡模式,这是全世界高能物理学家都想解开的谜。
2012年春,大亚湾实验室国际合作组中方发言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宣布: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首次发现了中微子的第三种振荡模式,这是我国诞生的一项重大物理成果。
2012年3月8日,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发言人王贻芳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宣布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该实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精度,测得第三种中微子振荡模式的振荡幅度为9.2%,误差为1.7%,无振荡的可能性只有千万分之一。
中微子试验是当今世界最炙手可热的尖端科研项目,记者2006年9月30日了解到,中国将在大亚湾核电站筹建当今世界最尖端的中微子实验室,预计2010年前建成。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