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星系与宇宙学 >>> 星系天文学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要闻 星系天文学相关记录137条 . 查询时间(2.174 秒)
2022年9月19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团队在疏散星团结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揭示了疏散星团具有致密核心及延展外晕的双成分结构特征,大大扩展了疏散星团的空间范围。这一研究成果开创了疏散星团研究的全新视角,刷新了以往研究对疏散星团物理尺寸和疏散星团单一组分的空间结构特征的认知,对天文学家更全面认识和理解疏散星团的形成和演化以及恒星在星团中的形成机制都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于2022年7月发...
仙女座星系(M31)结构研究获进展(图)     仙女座星系  M31  结构研究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9/6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在仙女座星系(M31)结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提出了在星际气体观测数据中搜寻激波的新思路,从而给出M31星系是一个棒旋星系而非普通旋涡星系的独立证据,并利用流体动力学模拟重现了气体中激波的主要观测特征。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天体物理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该成果于7月25日被美国天文学会(AAS)Nova网...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副研究员吕行与云南大学、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科研人员合作,利用阿塔卡玛毫米/亚毫米波阵列望远镜(ALMA)的高分辨率观测数据,在银河系中心方向发现了一个被周围天体近距离掠过、从而产生旋臂结构的大质量新生恒星吸积盘。该发现证明了大质量恒星与小质量恒星的形成过程相类似,二者都会经历吸积盘和飞掠等过程。该成果于5月30日发表在《自然-天文》上。
2022年5月3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吕行副研究员与云南大学、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合作,利用阿塔卡玛毫米/亚毫米波阵列望远镜(ALMA)的高分辨率观测数据,在银河系中心方向发现了一个被周围天体近距离掠过、从而产生旋臂结构的大质量新生恒星吸积盘。这一新发现证明了大质量恒星与小质量恒星的形成过程相类似,二者都会经历吸积盘和飞掠等过程。该成果于5月30日发表在《自然·...
仙女星系中星团搜索:新方法,新突破(图)     仙女星系  星团  M31  旋涡星系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1/12
仙女星系M31是距离我们银河系最近的一个大型旋涡星系,是天文学家研究星系形成与演化的理想天体物理实验室。星团包括年轻的疏散星团、年老的球状星团以及年轻的大质量星团。它们广泛分布在星系从核球、盘到外晕的各个区域,记录了星系的早期形成与演化历史过程,是揭示星系集成历史的绝佳工具。
紫金山天文台揭示红矮星周围宜居行星的形成机制     宜居行星  天文学  红矮星  类地行星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2/28
探索地球以外的宜居行星(即地球2.0)是天文学的基础研究前沿,相关研究将回答“地球是否唯一”以及“行星如何成为生命摇篮”等重大科学问题。目前Kepler和TESS等空间望远镜发现了3300多颗系外行星,但探测到红矮星周围的宜居类地行星仅为38颗。红矮星周围类地行星的样本统计分析表明,大部分行星非常接近其母星距离为0.01-0.2 AU(AU为计量天体之间距离的天文单位),这意味着由多颗类地行星组成...
木星合月6日扮靓夜空,天宇见证“星月童话”     木星  金星  合并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2/23
新年首场“星月童话”就要上演啦!天文科普专家介绍,木星合月将于2022年1月6日现身天宇,届时如果天气晴好,日落时分,感兴趣的公众面向西南方天空,凭借肉眼就可以清晰地看到木星和新月近距离“相依相伴”,竞放光芒的精彩画面。
科研人员成功测量LAMOST星系的星族基本参数(图)     LAMOST星系  星族  基本参数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1/12
近日,由德州学院王丽丽副教授、上海天文台沈世银研究员、国家天文台罗阿理研究员等人组成的研究团队分析了LAMOST巡天中约43000个星系,并成功测量了这些星系的平均年龄和金属丰度,首次发布了LAMOST星系的星族基本参数星表,这为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星系的形成与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科学资源。该项成果已发表在国际著名天文期刊《天体物理学报增刊》(2022,ApJS,258,9)。
国际最新研究确认活动星系核的“统一模型”     活动星系核  光谱特征  尘埃环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2/23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天文学研究论文称,天文学家对临近星系中心黑洞周围浓密遮挡的尘埃进行观察,确认活动星系核的统一模型。他们通过对这个星系的高分辨率图像分析得到活动星系核统一模型这一结论,这些图像提供了研究活动星系核的新机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天文学系王挺贵教授与刘桂琳教授团队特任副研究员何志成博士创建了一套全新的测量星系电离气体物理性质的方法,首次发现活动星系中心高速外流在百光年尺度上的加速现象,该尺度超出经典的黑洞-吸积盘风尺度达两个数量级以上。该成果以“Evidence for quasar fast outflows being accelerated at the scale of tens of pa...
首个在星际自由飘荡黑洞现身     微引力透镜  黑洞  星际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2/23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022年2月5日报道,一个国际研究团队证实,他们在2011年目击的一个“微引力透镜”事件是由一颗在星际空间自由自在漫游的孤独黑洞引起,这是科学家们有史以来首次观测到此类黑洞。研究人员还测得了这颗黑洞的质量和移动速度。科学家们一直认为有许多黑洞在星际空间自由游荡,但此前未曾发现过。这是因为黑洞处于太空的黑色背景下,所以很难发现它们。之前的研究表明,通常在恒星寿命结束时,其核心会坍塌...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李明涛研究员2022年1月18日发布一项小行星观测预报说,一颗公里直径、代号为1994 PC1的近地小行星,将于北京时间19日清晨5点51分飞越地球,但不会对地球产生任何威胁。他表示,这次飞越是未来100年内,1994 PC1小行星最接近地球的一次。其此次飞越最近距离地球约198万公里,相当于约5个地月距离。不过,这颗小行星这次飞越不会对地球产生任何威胁。
我国发现2022年首颗近地小行星     2022年  首颗  近地小行星  2022 AA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2/23
记者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获悉,该台近地天体望远镜近日发现一颗正在向地球飞来的近地小行星。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其编号为2022 AA,预计它将于2022年2月4日飞掠地球。这也是2022年全球范围内发现的首颗近地小行星。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望远镜团组首席科学家赵海斌介绍,这颗小行星于1日21时33分左右被近地天体望远镜发现。接到上报后,国际小行星中心将这颗“新星”编号为2022 AA。2022 AA是一...
新年首场水星大距7日上演,“辰星”迎观测良机     观测  水星大距  辰星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2/23
2022年首场水星大距即将上演。天文科普专家介绍,1月7日,水星将迎来东大距,如果天气晴朗,感兴趣的公众可在黄昏时分,借助双筒望远镜或是小型天文望远镜一睹水星“芳容”。作为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水星经常湮没在太阳的光辉中,平时人们很难看到它,只有等到水星和太阳的角距达最大即“大距”时,才最有希望目睹水星。水星在太阳东边称“东大距”,在太阳西边称“西大距”。东大距时,可以在黄昏时分的西方地平线上方找到...
国际天体物理学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近期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李振威博士与合作者的研究成果。该成果展示了脉冲星自转对毫秒脉冲星吸积质量的影响,进而可以对观测到的脉冲星诞生质量作出限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