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太阳与太阳系 >>> 行星物理学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行星物理学相关记录154条 . 查询时间(1.546 秒)
研究显示早期碰撞使月球正面和背面薄厚不同     早期碰撞  月球  两张面孔  正面月壳  背面月壳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9/5/23
中国科学家领导的国际科学团队发现月球有朝向地球和背向地球的“两张面孔”,形成原因可能是数百万年前太阳系的一颗矮行星撞击使月球“毁容”。研究近日发表在美国《地球物理研究杂志:行星卷》上。
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副局长王颖、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经济部副部长徐俊、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高等教育局代局长曾冠雄、澳门科技发展基金行政委员会委员郑冠伟、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唐嘉乐、澳门科技大学/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可可、澳门科技大学科研管理处处长梁勇、中国科学院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主任李芳芳、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重点实验室处处长侯宏飞、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台长沈...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柴立晖与合作者,通过对多颗卫星数据的统计研究发现,在金星周围有一种全球性的感应磁场,这种感应磁场逆时针环绕着行星的整个磁尾(从夜侧看)。近期,他们通过分析最新发射的火星探测器MAVEN的观测数据,发现火星上也存在这种全球性环形磁场,而且火星的环形场比金星强(图1)。这一发现证明了全球性环形磁场的共性,即它不仅存在于火星和金星周围,还应该...
英国著名学术刊物《Nature》旗下的《Scientific Reports》4月5号线上刊登了紫台行星化学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https://doi.org/10.1038/s41598-019-42224-8)。研究人员在三块月球陨石中找到了迄今为止太阳系范围内最大氯同位素分馏效应。据悉,巨大氯同位素分馏效应只能通过剧烈的高温高能过程才能产生,从而证实了月球起源于一次惨烈的碰撞事件。
小天体“天涯海角”或由不同石块组成(图)     小天体  天涯海角  由不同  石块  组成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9/3/22
据美国太空网近日报道,在“新视野”号探测器飞掠“天涯海角”(Ultima Thule)不到3个月后,科学家们拼凑出了这个位于柯伊伯带的遥远小天体的诞生故事:它似乎由许多不同的岩石块拼凑而成。 在刚刚举办的第50届月球和行星科学年会上,“新视野”号任务科学家分享了有关“天涯海角”地貌和构成的新数据,得出了上述结论。
科学家公布近地小行星贝努初期观测结果     科学家  公布  近地  小行星  贝努  初期  观测结果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9/3/22
2019年3月20日,《自然》《自然—天文学》《自然—地球科学》和《自然—通讯》共发表了7篇论文,报道了近地小行星贝努出人意料的表面特征。最新发现证实了地面雷达和光变曲线的一部分观测结果,而且最新报道的表面特征带来了有关贝努起源的线索,暗示贝努的诞生时间可能早于此前预期。2018年12月3日,美国宇航局的OSIRIS-REx航天器(太阳系起源、光谱解析、资源识别、安全保障、小行星风化层探索者)抵达...
美国LIGO下月启动第三轮引力波探测     美国  LIGO  月启动  第三轮  引力波  探测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9/3/22
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有关负责人3月19日表示,该机构计划于4月初启动第三轮为期一年的科学探测,有关设备在维护和升级后灵敏度提高,有望发现更多引力波事件。 LIGO的主要设备是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利文斯顿和华盛顿州汉福德的两个探测仪。利文斯顿天文台负责人约瑟夫·贾伊姆3月19日表示,这两个探测仪将于4月1日左右恢复运行。2017年8月25日,LIGO暂停运行,进行新一轮调试升级。
揭示宇宙奥秘 NASA新望远镜有望发现1000多颗行星     宇宙奥秘   NASA  望远镜  1000多颗行星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9/3/1
据每日科学网站近日报道,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天文学家团队发布的一项迄今最详细报告表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在规划的“宽视场红外巡天望远镜”(WFIRST)有望为人类提供有史以来最大、最深层、最清晰的宇宙图像,发现超过1000颗行星,进一步揭示宇宙的奥秘。
2019年1月20日,中科院行星科学重点实验室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南京召开。南京大学孙义燧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黄江川研究员、上海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徐博明研究员、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吴季研究员、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廖新浩研究员、黄乘利研究员等专家参加了此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实验室邀请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杨戟研究员、科技处处长宁宗军研究员及实验室首席研究员、青年骨干代表等出席。会议由学术委员会...
2018年12月,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天体物理学杂志》)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季江徽课题组与合作者的研究成果,该项研究基于行星与原行星盘中气体、尘埃的相互作用模型,利用Atacama Large Millimeter/submillimeter Array(ALMA)射电干涉阵的观测数据,揭示了原行星盘中存在旋涡结构的证据。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透过望远镜看过木星的人都会对木星表面靓丽的条纹结构所惊叹。其实,木星条纹是沿着纬线方向横扫木星全球的大气环流,风力强劲(高达120m/s)且持久。与木星相比,地球大气环境要平静许多。木星与地球在大气动力学特征上的巨大反差虽在情理之中,但原因却也十分复杂。木星是颗典型的气体行星,它的外层大气与内部结构之间缺乏清晰的物理界面,因此大气环流是受到内部流体运动影响的。谜团的关键就在于这种“影响”究竟是通过...
2018年8月21日,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季江徽课题组对近距双星系统中S型行星(行星环绕双星中的一颗运行)形成机制的研究。该工作揭示环双星的多行星系统内部发生的散射过程和恒星与行星之间的潮汐作用,可在近距双星(间距为0.5-3 au,au为天文单位)内部形成S型行...
2018年8月21日,《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季江徽课题组对近距双星系统中S型行星形成机制的研究。该工作揭示环双星的多行星系统内部发生的散射过程和恒星与行星之间的潮汐作用,可在近距双星(间距为0.5~3 au,au为天文单位)内部形成S型行星。该项成果对深入了解双星系统中行星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科学意义。S型行星是双星系统中的一种卫星型行星,它环绕双星中一颗恒星运行,双星...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