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化学 >>>
搜索结果: 166-18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大气化学相关记录203条 . 查询时间(2.3 秒)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谢周清教授、刘诚教授团队在大气形态汞的观测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结果于2016年11月8日发表在大气环境权威刊物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上。该文首次揭示了中国城市大气中各种形态的汞(包括气态元素汞、气态氧化汞和颗粒态汞,以下分别简称GEM、GOM 和PBM)在灰霾与非灰霾...
近期,安光所刘锟副研究员与美国Rice大学Frank Tittel教授合作,在法拉第磁旋转光谱高灵敏度检测痕量二氧化氮(NO2)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工作以Development of a mid-infrared nitrogen dioxide sensor based on Faraday rotation spectroscopy为题发表在期刊上。
氨气是大气中唯一的高浓度碱性气体,可与硝酸或硫酸等酸性气体发生均相中和反应生成无机盐纳米级颗粒或更小的分子束,在气溶胶初始核化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是大气重霾污染过程二次颗粒物形成或增长过程中非均相化学反应的限制性气态前体物。由于氨来源复杂多变,我国及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尚未对氨气提出有针对性的有效减排措施;而科学界对城市大气环境中的氨气来自于农牧业还是工业及机动车排放一直存在争议。
脂类化合物(正构烷烃、脂肪酸和脂肪醇)是大气有机气溶胶的重要组分。其分布广泛,来源复杂,稳定性较高,对城市有机气溶胶的贡献较大。故研究气溶胶中脂类化合物的分子特征和稳定单体碳同位素(δ13C)组成将对深层次认知气溶胶的来源提供新的视角。
研究发现洁净大气中也能形成气溶胶     洁净大气  气溶胶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6/5/26
两项独立研究发现,即便在没有硫酸污染的洁净大气中也能形成气溶胶。该发现提出了一种气溶胶形成新机制,打破了“化石燃料排放是形成大气气溶胶必要条件”这一传统理论,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或将因此面临重估。大气气溶胶是大气中固态和液态悬浮颗粒物的总称,根据构成可分为沙尘气溶胶、碳气溶胶、硫酸盐气溶胶等。在大气科学研究中,常用气溶胶代指大气颗粒物。气溶胶不仅影响人类健康,还与大气能见度、降水、辐射以及云、...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及能源材料协同中心曾晓成教授(千人计划B获得者,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Ameritas大学讲座教授)和美国化学学会前主席Joseph Francisco院士研究组(组员包括李磊,科大0514校友;朱重钦 博士,科大0614校友),通过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发现了硫酸氢铵在大气中一种全新的形成机制。成果作为通讯文章发表在《美国化学...
中国科学家发现“氧气起源”新机制     中国科学家  氧气起源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6/1/8
在无生命迹象的地球早期,存在少量氧气,即稳定的基态氧分子。显然这些氧气不可能是通过现在所熟知的光合作用而来,那么它来自何方?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田善喜教授研究组的一项研究,揭示了早期地球上氧气产生的新机制,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化学》2016年1月4日发表了该成果。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田善喜研究组研究揭示了早期地球上氧气产生的新机制,研究成果发表在2016年1月4日出版的Nature Chemistry 上,论文第一作者为课题组的博士生王旭东。在早期大气环境中存在较多的二氧化碳和低能量电子,田善喜研究组提出这些二氧化碳分子可以捕获低能电子,而后可能发生两种解离反应,即产生碳原子负离子和自由氧原子或者氧分子。他们利用自主研制的负离子速度时间切片成像谱仪,...
冰川物质平衡是冰川作用区能量-物质-水分交换的纽带,是引起冰川规模和径流变化的物质基础,正确认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冰川物质平衡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机制对研究区域气候变化、冰川水资源利用、冰川灾害预测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015年11月11日,应广州能源所能源战略中心主任赵黛青的邀请,英国东英吉利大学教授关大博、哈佛大学博士刘竹到能源所进行学术交流。关大博做了“气候政策评估及低碳发展路线图”的学术报告,着重从碳排放的核算方式、碳的视角看产业链的升级、雾霾的分析及贸易隐含碳等多个角度分享了多年的研究积累及学术经验,从全球角度解析了中国的碳排放问题影响及未来的演进方向。
应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青年创新促进会邀请,2015年10月19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扬建研究员、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朴世龙教授一行来我所进行学术交流。
近期,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张为俊研究员课题组在OH自由基与C6不饱和醇的大气化学反应过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工作于2015年8月14日在线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ACS)出版的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SCI一区)上。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张为俊课题组在OH自由基与C6不饱和醇的大气化学反应过程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工作于2015年8月14日在线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ACS)出版的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
大气气溶胶多尺度综合观测实验专辑出版     大气环境  气溶胶  大气  观测  气候效应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5/7/28
2015年7月28日,2015年第4期《大气环境光学学报》出版发行“多尺度大气气溶胶综合观测实验专辑”,专辑汇集了大气气溶胶天、空、地三维一体综合观测实验中的地基和航空观测技术研究,包括仪器定标、技术原理、数据处理以及不同尺度大气气溶胶观测结果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供广大科研人员参考。
两外国学者到安光所开展学术交流(图)     大气化学  光谱技术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5/6/16
2015年6月9日上午,爱尔兰考克大学(University Collage Cork) Dean Venables博士和印度卡利卡特国家技术学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licut) Ravi Varma博士到安光所大气物理化学研究二室进行学术交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