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动力气象学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动力气象学相关记录139条 . 查询时间(2.449 秒)
2021年2月3日至6日,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气科所”)联合北京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对青海湖湖冰进行了野外调查试验,标志着省气科所承担的青海湖湖冰物候和厚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项目研究进一步开展,并取得初步成果。
近日,沈阳大气所“盘锦湿地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评价技术”完成省局组织的业务准入认证评审。为了加强生态保护红线卫星遥感监测气象保障能力建设,实现盘锦湿地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评价,沈阳大气所组织科研人员新构建了湿地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评价模型(WBCI),WBCI由植被覆盖度、生境适宜性指数、土地利用类型和威胁因子组成,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各因子权重系数,并确定出评价等级划分标准。通过与InVEST等主流...
气象部门新增八位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气象部门  专家  政府特殊津贴  科技创新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1/4/6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2020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气象部门8位专家经国务院批准入选该名单。
构造-气候控制的流域物质剥露、风化、搬运和沉积过程被盆地的碎屑或者化学沉积记录,使得陆相盆地沉积成为重建区域风化和气候变化的良好载体。但前提是物质都是来自一个流域,最好是稳定的流域。如果有风成物质从流域外输入,就必须准确识别出来和剔除才能获得可靠的气候和风化代用指标记录。细颗粒的碎屑记录(如<2微米的粘土粒级组分),因其有效规避了全岩或者粗颗粒组分易受到局部过程或者沉积相变化的影响,可提供流域风化...
2020年12月28日,科技部公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国家野外站”)择优建设名单,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气象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河北固城农业气象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名列其中。
经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中国气象局日前正式发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等省(直辖市)人民政府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气象保障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旨在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对标党中央、国务院对气象工作要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提高重点领域气象服务能级和精度,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更高质量全覆盖、全方位、全流程的气象保障...
近日,我院邱让建副教授在《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农林科学I区top期刊,2020年影响因子4.651)上发表题为“An improved method to estimate actual vapor pressure without relative humidity data”的研究论文。该论文第一作者是我校邱让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李隆安为第...
针对上述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陈亚宁研究员团队对全球季节气温变化过程开展了深入探索。研究亚欧大陆中部在2004年以后出现了秋季降温现象,其降温幅度和空间范围均大于冬季。为了检验这一结果的可靠性,研究团队采用全球三种不同类型的资料(再分析资料、MODIS地表温度数据和气象站观测数据)对秋季降温这一结果进行了多方验证,并从全球大气动力学角度解读了秋季降温机...
LASG天气气候可预报性团队助力“浪卡”追风试验     LASG  天气  气候可预报  浪卡  追风试验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0/10/16
2020年10月12-14日,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联合中科院大气所、香港天文台等多家单位在南海海域对第16号台风“浪卡”实施了地海空天一体化协同观测,利用了包括卫星、火箭弹、多款(有人和无人)飞机、无人艇和追风车等多观测平台,获得了宝贵资料,取得了圆满成功。
天津:打造“3+2+X”平台推进气象科研攻关     天津  “3+2+X”  气象科研  攻关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0/10/21
近日,天津市海洋气象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立,聚集海洋气象科研专家力量,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天津“3+2+X”创新平台(即海洋气象重点实验室、大气环境与健康联合实验室、健康气象交叉创新中心3个实验室,环渤海滨海地球关键带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城市边界层观测实验基地两个实验室,若干创新团队)建设取得进一步进展。
湖北:部门联动加强暴雨内涝研究助力海绵城市建设     暴雨内涝  研究  海绵城市  数据共享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0/10/21
湖北省平均降水量896.1毫米,较常年同期(525.9毫米)偏多7成。为应对强降水造成的城市内涝,湖北省气象部门加强与部门、高校的合作联动,积极开展城市暴雨内涝数据共享及灾情调查,完善暴雨强度公式及淹没模型,开展重大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业务,助力湖北海绵城市建设。
最近,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科研人员在中亚伊犁盆地半干旱区选取了塔勒德(TLD)、肖尔布拉克(XEB)和昭苏(ZS)三个全新世黄土剖面,进行了高密度(10cm间距)石英OSL测年和古气候替代性指标磁化率、粒度和色度测试(5cm间距),揭示了全新世伊犁盆地半干旱区湿度(有效水分)变化,并探讨了其可能的动力学机制。高分辨率石英OSL年代指示三个剖面全新世黄土沉积在千年尺度上基本连续和平均沉积速率的一致性...
近日,河南省开封市气象局和河南大学环境规划学院合作,成立开封市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进一步促进双方科研能力的提高和人才队伍的培养,成为开封市气象局的科技人才建设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
大气细颗粒物(PM2.5)是指大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小于人的发丝直径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较少的一部分,但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却十分重要。与粒径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此它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在我国,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是一个...
2020年6月1日,TAC报文正式宣告退役,全国所有探空站完成高空气象数据标准格式业务切换。上午10时,国家气象观测实时业务平台显示,120个探空站数据获取率100%,这标志着高空气象数据标准格式业务切换圆满完成。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