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云与降水物理学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云与降水物理学相关记录115条 . 查询时间(2.423 秒)
山区小流域降雨具有不均匀性,体现在降雨量随海拔变化和在水平方向上的不均匀。目前我国西部大部分山区雨量站点稀疏,主要采用沟口村庄的降雨量代表流域降雨量来进行山洪泥石流预报,这种不均匀性极大影响灾害预报预警效果,而缺乏监测资料和山地局地降雨规律不明确是预报的难点。成都山地所郭晓军副研究员通过对小流域长期监测数据的系统分析,揭示了山区降雨的不均匀性对山洪泥石流灾害预报的影响,为灾害精准预报提供了科技支撑...
全球大约60%的人口生活在不同的季风气候区,季风降水的季节性和年际波动,对季风区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巨大的影响。缅甸位于中南半岛西部,自然和气候资源丰富,但其林业和农业生产对气候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研究该地区季风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受大气环流模式影响的规律,可为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生态系统管理和生态风险评估提供依据。版纳植物园树木年轮与环境研究组博士研究生Zaw Zaw,利用在缅甸中部的Pinl...
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往往会导致我国及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发生严重自然灾害,如2015年发生的强厄尔尼诺事件,造成了我国江淮流域降雨激增,多次爆发强降雨事件,仅6月21-30日就有五百多万人遭受灾害。关于厄尔尼诺的预测是国家防灾减灾的重大需求。厄尔尼诺的预测结果存在大的不确定性,尤其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厄尔尼诺的预报水平甚至呈下降趋势。春季预报障碍(SPB)是影响厄尔尼诺预报水平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个重...
最近,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孙辉博士和刘晓东研究员利用全球季风模式比较计划(GMMIP)提供的数值试验结果系统评估了高原动力和热力作用对亚洲不同气候区降水的影响。基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地球系统模式FIO-ESM模拟的控制试验(CTL)、无高原试验(NTP)和有高原地形但去除高原感热释放试验(NSH)的分析表明,高原动力和热力作用对亚洲干旱区和季风区降水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和季节差异(图1)。就...
根据Clausius–Clapeyron方程,温度每升高1度,大气中的水蒸气增加约7%,降雨也随之发生变化。在不断发展的气候背景下,气候要素平均态的微小改变将引发极端事件的非线性响应。相对于平均降水,极端降水对于全球变暖更加敏感,对人类的影响也更大。近期,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古环境模拟团队为探究极端降雨变化的规律,通过数值模拟评估了中全新世及未来温室气体增加情景下东亚地区夏季极端降雨变化。研究采用...
青藏高原区域性强降雪过程诊断分析研究(图)     青藏高原  区域性  强降雪  诊断分析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1/1/15
一次青藏高原地区的强降雪过程,会极大影响当地的工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深入研究其形成和发展机理,对提高预报准确率、减少强降雪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尤为重要。但是,目前对于引起高原强降雪的气象因子的强度仍缺乏系统性认识。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地气过程与气候效应团队马耀明研究员等,采用物理量定量诊断与WRF模拟(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
山区积雪作为天然的固体水库,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亚洲是以青藏高原为主要区域,包括天山、帕米尔等区域的亚洲高海拔地区,是中低纬度山区积雪的重要分布区,其降雪的动态变化对区域水循环、能量平衡、气候变化以及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高亚洲地区升温趋势明显,温度的升高打破了原有的自然平衡,可能引发山区降水形式、时空分布及雨雪比变化,改变山区冰川积雪的积累/消融规律和山区产汇流过程,进而...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联合中山大学、瑞典哥德堡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科研人员,基于祁连山站高山综合观测体系,集成同位素示踪和WRF模拟方法,发现并确证了在西风带控制的玉门关,夏季风入侵并诱发极端降水的事件。受全球变暖影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频次增多、强度增大趋势,其所引发的一系列灾害,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而备受重视。特别是在干旱半干旱地...
全球陆地季风区,居住着全球约2/3的人口,是目前的一个重要研究区域。由于季风区内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这里的人们生活和生产用水都依赖于夏季风降水,但同时,夏季风降水的异常变化也容易造成旱涝灾害。由于我国位于东亚季风区,夏季风降水一直受到关注。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对于决策者而言,可靠的季风降水未来预估结果,将对东亚乃至全球季风区内的社会经济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此前不少工作指出变暖背景下,季风降水将增多,...
大地震和强降雨在山脉地貌演化中起主导作用     大地震  强降雨  山脉地貌演化  主导作用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0/6/22
近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汪进等研究人员联合英国杜伦大学教授Robert Hilton等国际科学家在地貌演化过程研究中取得新进展。他们的研究表明,地震和强降雨等极端事件,可能在山脉的地貌演化中起着主导的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进展》。地球上各异的地形、地貌是经过长时间演化而形成的,但哪些地质过程在山脉地貌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尚不明确。
云强烈调控着大气的辐射能量收支,通过反射与散射太阳短波辐射对地-气系统起到辐射冷却作用。最新的卫星数据表明全球平均的云短波辐射冷却效应约为-46Wm-2,其中海洋边界层区和中纬度层云区的云对云辐射冷却效应有很大贡献。已有研究表明,中国东南部(包括西南、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分布有全球最强的云辐射冷却效应,春季的强度超过-120Wm-2,其形成和维持与同期青藏高原热动力强迫、低空西(南)气流汇合及高空西...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学者联合英国雷丁大学、英国气象局哈德莱中心、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学者在Journal of Climate上发文,定量估算了人为外强迫和年代际内部变率对近65年南亚夏季风降水变化的影响及物理机制。
近日,我校地理科学学院陈春珠副教授团队与兰州大学陈发虎院士团队李国强教授研究组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过去气候变化模式及驱动机制研究中取得最新研究成果。团队合作定量重建了1.2万年以来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过渡区降水量变化以及该区域植被和环境变化特征,探讨了东亚夏季风降水变化规律及其驱动机制,为理解不同时间尺度上东亚夏季风气候变化的规律及未来气候变化预测提供了依据。该研究成果于5月28日在线发表在地...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于4月29日发表于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的研究工作发现,在四种气候预估情景下,未来百年中亚北部雨季将提前,21世纪末雨季将从当前气候的5-6月提前至3-5月,这将对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显著影响。
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大气光学中心魏合理研究员团队和安徽理工大学唐超礼教授合作,利用卫星长期观测数据系统分析了全球卷云反射率的经纬度分布和时空变化特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tmosphere期刊上。卷云是由不同形状、大小各异的冰晶粒子组成的,它属于高层云,一般位于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下部,广泛分布在高空中,覆盖了全球四分之一左右的空域。它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影响着地气系统的辐射场,而垂直方向上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