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云与降水物理学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云与降水物理学相关记录115条 . 查询时间(2.668 秒)
东亚夏季风是全球主要的季风系统之一,它提供了东亚地区全年的大部分降水。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季风降水的强度,频次及其规律性的变化,对于食品和健康的安全都是至关重要的。
2018年5月25日,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以研究论文形式(Research Article)刊登了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教授Warren Beck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卫健共同领导的团队在利用中国黄土10Be重建古降水研究中取得的最新成果:《黄土10Be记录的55万年以来东亚季风降水变化历史》(A 550,000-year record of East Asia...
2018年5月25日,美国Science杂志以研究论文形式(Research Article)刊登了美国亚利桑那大学Warren Beck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周卫健院士共同领导的团队在利用中国黄土10Be重建古降水研究中取得的最新成果——“黄土10Be记录的55万年以来东亚季风降水变化历史”(A 550,000-year record of East Asian monsoon rain...
在台风研究领域,对于台风结构及其与之密切相关的强度变化一直是难点和热点问题之一。特别是在强台风发展过程中,大约有80%的台风在主眼墙(primary eyewall formation)外侧可以产生闭合的外眼墙(SEF;secondary eyewall formation),形成所谓的台风双眼墙结构(double eyewall)。在SEF阶段,最大风速半径显著外扩,主眼墙开始逐渐的瓦解崩溃,台...
长期以来 “气候变化背景下世界各地洪涝和干旱灾害事件将如何变化”,是受国际社会和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孙福宝,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科研人员合作,基于全球陆地降水观测资料,识别出占全球陆地的76%区域,降水年际波动呈现随机性和平稳性,致使降水自然波动较大程度掩盖了气候变化对降水的可能影响。
长江历史上一直遭受着洪涝灾害的影响。近年来的严重灾害,如1998年的大洪水,造成了重大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洪水带来的径流在沿江的大坝的控制下,同时是该地区重要的电力来源。因此,能够提前对这种灾害性事件进行有效预测,有巨大的潜在价值。最近在中英“面向服务伙伴的气候科学”计划(CSSP China)的研究框架下,中英科学家联合研究发现英国气象局最新的季度预测系统因为有效改善热带对流系统的预测水平,有效...
气象卫星及雷达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进了针对强对流天气系统组织类型的研究。大尺度热力、动力条件制约着对流系统的发展演变,且对流组织类型和强天气类型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我国华北是雷暴大风的多发区,那么,华北雷暴大风主要是由哪种组织类型的对流系统产生的?
2018年1月19日,爱思唯尔发布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1793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入选。我校3位教授继2016年后再次入选,入榜学者总数并列全国第78位。3名入榜教授为数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蒋达清教授,物理学和天文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孙道峰教授,免疫和微生物学学科入选者、原化学工程学院党宏月教授。
2018年1月15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推进会,宣布首批共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校24门课程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我校被认定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均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至少完成了两期教学活动,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性强,涉及的学科包括哲学、医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
定量重建末次冰消期以来的高分辨率气候变化是国际古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青藏高原东北季风边缘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区,也是低纬度季风环流和中高纬度西风环流相互作用的典型区域。第四纪更新世晚冰期和全新世期间西风、夏季风环流的强弱波动可以导致该地区降水、湿度发生显著变化,因此是研究过去气候变化中快速干旱事件和深化对我国晚第四纪以来气候变化模式认识的理想区域。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青...
首都北京西依太行山脉,北靠燕山山脉,东南部为地势较低的平原地区,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同时,地处京津冀大城市群,城市化特征突出。北京人口众多、经济和社会活动十分频繁,受强降水影响十分显著,而复杂的地形和城市下垫面又使得强降水的发生更加复杂多变。尤其当天气尺度强迫较弱时,局地突发强降水频现,强降水对流发生位置复杂多变,预报员极难把握,影响重大,相关预报问题一直是气象业务预报中的突出难点问题。中国科学院...
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牵头承担的国家科技专项“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项目“云水资源评估研究与利用示范”近日在京召开启动会。项目将在明确空中各种水物质和云水资源概念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云水资源评估理论和方法,优化三维云场和云水场诊断方法。
夏季降水对中国社会和经济影响巨大,其年代际变化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已有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经历了一次年代际变化。但中国西部地区夏季降水是否发生了年代际变化?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夏季降水年代际转折的空间分布特征如何?围绕这些问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徐志清、范可和王会军利用观测资料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自北向南夏季(6-9月)降水均发...
南极上空现神秘夜光云:陨星碎屑形成(图)     南极  夜光云  陨星碎屑  水汽  温室  气体甲烷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3/12/30
这张示意图展示了温室气体甲烷如何在高层大气中被分解成为水汽的过程。这些水汽会凝结成冰晶,进一步促进夜光云的形成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科研人员利用青藏高原中东部1961-2004年60个气象台站夏季(6月-8月)降水资料,通过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发现青藏高原夏季降水存在南北反向变化的空间模态,分析表明这种变化模态与北大西洋涛动(NAO)密切相关。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进行环流场分析,研究了NAO对青藏高原这种降水空间变化模态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强NAO年份时,高原北部水汽输送通量强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