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科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大气科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282条 . 查询时间(2.711 秒)
据《加德满都邮报》报道(https://kathmandupost.com/climate-environment/2021/03/05/country-received-only-25-percent-of-normal-rainfall-this-winter),尼泊尔今冬(2020年12月-2021年1月)遭遇严重干旱,总降水量比正常季节平均水平少75%。值得注意的是,尼泊尔去年的10月-1...
深入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     大气污染  综合治理  清洁取暖率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1/3/24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强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和联防联控,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0%。”“十三五”期间,我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超额实现“十三五”提出的总体目标和量化指标。目前,“十四五”已经拉开帷幕,深入推进治气攻坚还有哪些问题有待解决?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对此予以关注,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教育部1日公布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根据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评议结果,确定了同意设置的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尚未列入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融合教育、古文字学、量子信息科学、能源互联网工程、智慧交通、智能飞行器技术等37个新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布2020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教高厅函〔2021〕7号),中国海洋大学大气科学等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信工程专业入选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至此,学校共有2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建设是中国海洋大学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学校以“重构新时代本科知识”为统...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太空台风”(图)     中国科学家  首次  太空台风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1/3/1
北京时间2月22日18点,《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山东大学空间科学研究院教授张清和领导的国际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并被《自然》(Nature)选为了研究亮点。该研究中,科学家首次在地球极区电离层与磁层发现了类似台风或飓风的现象,并将其命名为“太空台风(Space hurricane)”,且揭示了其形成机制。
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在首批(2019年度)遴选建设104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的基础上,确定了2.0基地(2020年度)名单,北京大学未名学者大气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南京大学大气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此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已于第一批入选。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公布首批江苏省本科优秀培育教材名单的通知》(苏教办高函[2021]3号),全省299部教材被遴选为首批江苏省本科优秀培育教材,我校10部教材入选,其中我院高井祥教授主编的《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和王丽萍教授主编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2部教材成功入选,位居全校首位。
2021年2月3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主办英文期刊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AAS)编辑部组织召开2020年度编委会会议。会议由AAS主编曹军骥主持,以“会场+远程”的方式召开。主编穆穆院士开场致辞,海外主编Ming Xue(薛明)教授作AAS工作报告。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的近70名编委参加了这次会议。
青藏高原的大气中有多少水汽?青藏高原的水汽与其周边地区是如何交换的?日前,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地气作用与气候效应”团队马耀明研究员等在青藏高原主体区域布设了9台多通道微波辐射计,可以对此实现实时联网连续观测。
风云卫星微波辐射校正外场试验在云南开展     风云卫星  微波辐射  校正  外场试验  云南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1/2/5
2021年1月5日,风云卫星微波辐射校正外场试验暨第六次微波辐射校正外场试验在云南省境内的原始森林观测点开展。
青藏高原动力效应对亚洲干旱影响获揭示(图)     青藏高原  动力效应  亚洲干旱  揭示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1/1/21
青藏高原不仅以其巨大的体积对大气环流产生显著的机械阻档作用,而且作为一个被抬高的热源也具有强烈的热力作用,从而对其周边降水分布带来了深刻影响。但是,长期以来有关高原动力和热力作用对亚洲内陆干旱区和季风区降水影响的差异及其相对贡献未被研究清楚。
近日,《生态学报》编辑部发布了创刊40周年综合评优结果,其中,2015年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科研人员发表在该刊的“不同生育期玉米叶片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的论文,被评为《生态学报》2010-2019年具有影响力学术论文,该文被引用量达232次,为该期刊近10年被引top50论文(基于CNKI数据库)。
大气硝态氮来源的同位素示踪研究取得新进展(图)     大气硝态氮  来源  同位素  研究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1/1/14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导致陆地大气系统的活性氮快速持续增加,现已成为最突出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其中,以燃煤和机动车尾气为主的化石源氮氧化物(NOx)排放被认为是大气硝态氮(NOy)污染和沉降通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但是,由于地表微生物氮循环和生物质燃烧等产生的非化石源NOx的排放强度及其对大气NOx的贡献难以约束,导致陆地大气化石和非化石源NOx的相对贡献尚不确定,总NOx排放量不清楚,这影响大气N...
2020年11月25日,“谢义炳青年气象科技奖”颁奖仪式在北京大学举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缪育聪副研究员因“系统研究了高空环流与复杂下垫面对城市边界层结构及气溶胶污染的影响”而荣获“2020年谢义炳青年气象科技奖”。
近日,中国第一代全球大气/陆面再分析系统及产品(CRA)通过业务准入评审。CRA与国际第三代全球再分析产品质量相当,打破了目前我国相关业务科研对国外再分析产品依赖的局面。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