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固体地球物理学 >>> 地球动力学 地球重力学 地球流体力学 地壳与地形学 地球内部物理学 地声学 地热学 地电学 地磁学 放射性地球物理学 地震学 勘探地球物理学 计算地球物理学 实验地球物理学 固体地球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271-28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固体地球物理学相关记录993条 . 查询时间(2.234 秒)
岩浆房作为地质学中最基本的一个概念,长久以来被认为是地壳中大规模岩浆熔体的储库,其岩浆可以就地冷却结晶形成深成侵入岩,亦可喷出地表引起火山事件。尽管人们难以直接观察岩浆房,但“一个充满熔体的容器深埋地下”可以解释很多地质现象,从而使得相关概念早已深入人心。对于岩浆房动力学过程的进一步研究则需借助于一系列间接的观测手段,比如大型侵入岩的成分演化、火山岩中斑晶的粒径特征以及地震学、大地电磁等地球物理方...
研究背景:历次大地震震害调查表明,底部薄弱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破坏非常严重,这类结构主要特征是为满足建筑特殊功能需要或使用方便,底部一层设计为较大的空间而较少填充墙,如底层作为大厅、停车场、商店等等,上部采用密集填充墙分隔方案。该类建筑在结构上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底层侧向刚度小于其上部相邻层,而其上部各层侧向刚度相差不大,形成一种“上刚下柔”的结构体系。本文通过振动台试验,对这种底部薄弱层与纯...
高精度测量揭开地球重力场“面纱”     高精度测量  地球  重力场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1/1/29
2021年年初,华中科技大学引力中心胡忠坤、周敏康教授团队,攻克物质波干涉、超低频隔振、装备小型化等量子重力仪的关键技术,研制出我国首台交付使用的高精度量子重力仪,打破了高精度重力仪被国外技术垄断的局面。据介绍,重力仪获取高精度的地面重力观测信息,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密度和应力分布特征的基础数据。重力场的精密测量在深地探测、资源勘探、灾害监测预警、地球科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韩光洁等-EPSL:410-km间断面上覆低速层结构研究(图)     410-km间断面  低速层结构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1/2/4
位于地幔过渡带上方的低速层结构是近20年来地球物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发现。对于410-km间断面上覆低速层结构的探测(低速层的空间分布、厚度变化、低速异常值大小等)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是深部地幔结构、物性和动力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对理解地幔对流模式、地球内部物质运移、熔体分布以及俯冲板块在地球深部的归宿等问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西北太平洋俯冲带地区是全球最为典型的俯冲区域,这里板片的深部俯冲形态多样,...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后何清龙与合作导师王彦飞研究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DNN)的全波形反演地质体结构的通用反演方法。该方法的主要思想是基于万能逼近定理,使用深度神经网络的权重对物理参数进行重新参数化,将原反演问题转化为物理原理约束下的网络参数的重构问题。该反演方法的优势是:重参数化的网络具有对抗神经网络的功能(GAN),网络的稀疏表示信息使得该方法具有隐式正则化的作用,因此适...
前震可以为地震成核过程研究提供重要信息,被认为是预测地震的最佳指标之一。然而,受观测条件和强震复发周期较长的限制,高精度的强震前震研究结果仍然较少(Ellsworth and Bulut, 2018; Yoon et al., 2019; Yao et al., 2020)。与强震相比,中小地震发生频次高、复发周期短,其地震序列更有可能被小尺度密集台阵所捕获。对这些中小地震的前震序列进行研究,可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已发布关于征集2021年度地球科学领域重大项目立项领域建议的通告。
在过去10到20年里,传感器和数采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地震仪器的便携性。因此,在交通不便的阿尔卑斯山脉和极地地区进行地震监测也越来越可行。相比于地壳地幔等传统的地震学研究对象,这些观测更聚焦于近地表的动力过程。阿尔卑斯山脉开展的地震学研究催生了环境地震学、冰冻圈地震学等新的学科方向。
为了推动山西省地球物理科技进步,提高地球物理学科的研究和应用水平,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国家科技部发布的《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贯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条例》精神,山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开展了地球物理勘查科学技术成果评奖工作。
趋磁细菌(magnetotactic bacteria)是生物控制矿化研究的典范,也是古地磁学研究的新生长点。它们能在细胞内合成有生物膜包被的、纳米尺寸、单磁畴磁铁矿晶体颗粒,也叫磁小体(magnetosome)。磁小体在细胞内多成链排列,作为趋磁细菌的“磁场感应器”,促使它们沿磁场方向定向游弋,这个过程也叫趋磁性。趋磁细菌死亡后,磁小体能被保存下来,成为化石磁小体(magnetofossil)。...
近日,2020年度“刘恢先地震工程奖学金”获奖名单揭晓,我院王浩教授指导的博士生郑文智荣获这一奖项。
中国地震局2020年1月8日在北京召开2021年全国地震局长会议提出,要准确把握“十四五”防震减灾发展形势和发展思路,夯实监测基础,加强预报预警,摸清风险底数,强化抗震设防,保障应急响应,增强公共服务,创新地震科技,到2025年初步形成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体系,不断提高“防大震、减大灾、抗大震、救大灾”高质量服务能力。
与地震、海啸、滑坡等剧烈的地质灾害相比,地面沉降要“温和”的多,它的刻度往往以毫米、厘米表示,在“水滴石穿”的累积中,带来地面开裂、高楼倒塌、海水倒灌等不可逆的危害。恰恰因为它的缓慢,不常引起人们的关注。
胶东半岛是我国最重要的金矿集区,探明的金资源量超过4500吨,已跃居世界第三大金成矿省。胶东金矿典型矿化特征是颗粒金与硫化物共生,金的成色可指示成矿作用及流体演化,但缺乏不同成矿深度金成色变化规律的研究。近年来,在胶东三山岛矿区实施了系列超深钻探,最深孔达4006.17 m(图1),这为研究深部至浅部成矿过程提供了绝佳机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彭红卫在导...
研究发现趋磁细菌可能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功能群,他们利用地磁场的定向作用,在有氧-无氧界面(OAI)中上下穿梭,从而将OAI上部有氧或微氧与其下部的厌氧环境联动起来,进而驱动碳、氮、硫和铁等在地球水生环境的无氧与有氧环境中的元素循环。有氧-无氧界面(OAI)是地球上有氧与无氧环境之间的过渡带。在地球的水生环境中(如海洋、湖泊、沼泽和河流),OAI主要存在于沉积物表层或者具有化学梯度分层的水体中。氧气...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