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固体地球物理学 >>> 地球动力学 地球重力学 地球流体力学 地壳与地形学 地球内部物理学 地声学 地热学 地电学 地磁学 放射性地球物理学 地震学 勘探地球物理学 计算地球物理学 实验地球物理学 固体地球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固体地球物理学相关记录993条 . 查询时间(3.478 秒)
2021玛多地震:一次从几十秒到几百万年的寻踪(图)     玛多  地震  2021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6/21
2021年5月22日,一次7.4级走滑地震发生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松潘-甘孜块体内部的江错断层。这是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我国发生的最大地震,也是过去30年我国地震活动性最高的巴彦卡拉块体发生的一次重大地震。
大陆地壳通常被认为是由基性的下地壳和酸性的花岗质岩石为主的上地壳组成,总体具有安山质-英安质的平均地球化学组成,类似于岛弧岩浆岩。很多学者因此认为现代大陆地壳大多形成于俯冲带。在俯冲带环境,俯冲板片释放的富水的流体或者熔体交代的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一般形成的是基性岩浆即下地壳。酸性的花岗质上地壳的形成则需要通过特定的岩石化学的分异过程:(i)幔源玄武质岩浆的分离结晶 或者(ii)地壳岩石(变火成岩/...
2022年5月11日,应精密测量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震动源运动与动力学过程课题组邀请,四川大学特聘副研究员梁超在线上平台做了题为“夏威夷Kilauea火山超长周期地震动机理”的学术报告。
四川省水利厅积极应对雅安芦山县6.1级地震     水利部  雅安芦山  地震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7/14
2022年6月1日17时00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6.1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四川省防指常务副指挥长、水利厅厅长郭亨孝紧急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立即对水利抗震救灾工作作出安排部署,要求迅速做好地震影响区域内水利工程震损排查、安全度汛、供水保障、应急监测等工作,防止次生灾害。四川省防指副指挥长、水利厅副厅长谭小平坐镇省防汛抗旱值班中心,滚动开展会商,持续调度部署水利抗震救灾工作。
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机构联合研制的期刊评价报告《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1版)》(简称:《WJCI报告》)发布。《WJCI报告》已连续发布两年,我所主办的四种期刊《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英文刊)》)、《自然灾害学报》、《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世界地震工程》连续入选...
2022年6月1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先后发生6.1级、4.5级地震,四川省地质灾害指挥部、自然资源部相继启动地质灾害Ⅲ级应急响应。
近日,GNSS研究室启动了连续重力观测点升级改造工作。该重力观测与GNSS基准站并址建设,是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简称“陆态网”)基准网核心站之一,作为我国12个“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陆态网GNSS基准站可监测我国大陆岩石圈、近海、近地空间的物质结构和四维构造形态的变化,认知现今地壳运动和动力学的总体态势,以服务于地震预测预报为主,同时服务于军事测绘保障、大地测量和气象预...
除震源和传播因素外,场地效应也是影响地震动强度的重要因素。目前实时或近实时地震动预测系统中通常利用通过经验获得的标量值校正场地效应,尚未充分考虑场地放大系数的频率依赖性。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研发的“一种用于常规陆域地震数据的多尺度全波形反演方法”日前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2022年5月17日,从中科院智能导钻先导专项试验现场传来消息,该专项自主研发的高速率随钻测量系统(MWD)在长庆油田盐38-40生产井成功完成实钻定向作业,实现了12bps(12比特每秒)国内最高传输速率重大技术突破。
记者日前从国家能源局获悉:经过多轮资源评价,全国煤层气预测资源量约26万亿立方米。其中,已累计探明地质储量8039亿立方米,这相当于去年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的2倍多。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先后下发通知,我所所友韩林海同志被聘任为广西大学校长、党委委员、常委、副书记。
2022年4月28日,湖北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座谈会在洪山礼堂召开,会议对获得2022年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的个人和集体进行了表彰。国重室研究员江利明荣获“湖北五一劳动奖章”称号。
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台风等)发生时间较短(天-小时尺度),却危害巨大,是气候变化研究中的重点问题之一。但有限的器测资料制约了人们对极端天气事件的理解和气候模式的校验,全球变暖下未来极端天气事件发展趋势预测也因此成为最新IPCC报告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古气候资料是对现代器测资料的重要补充,但传统古气候研究分辨率通常较低(月或更低),只能重建季节或年以上的平均气候变化,难以研究发生在天-小时尺度...
俯冲带是新生地壳形成的关键场所,而洋壳俯冲引起的构造侵蚀同时也是造成大陆地壳破坏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在新生代环太平洋地区(例如:中美洲墨西哥),洋壳俯冲引起的地壳生长和破坏可以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俯冲带,这个平衡过程在新生代以前是否普遍存在,对维持地球长期的物质循环以及陆壳体积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青藏高原南部的冈底斯弧作为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的产物,其在规模上可以与美洲的科迪勒拉弧和安第斯弧相媲美。...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