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构造地质学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构造地质学相关记录110条 . 查询时间(2.312 秒)
新生代以来,印度和欧亚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壮阔的青藏高原,印欧碰撞时限研究是热点科学问题之一。目前大多数碰撞年代的研究集中于藏南地区,且存在争议。为避开争议研究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靳春胜及其合作者选择了远离印欧碰撞缝合带的可可西里盆地开展年代学研究,从沉积学角度限定印欧碰撞时限。可可西里盆地位于羌塘地块北部,是青藏高原腹地最大的沉积盆地。新生代地层包括风火山群(上白垩统-始新统)...
2018年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8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高丽、王沪宁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地质所张培震院士、郑德文研究员、郑文俊研究员、张会平研究员、王伟涛副研究员等完成的“青藏高原及东北缘晚新生代构造变形与形成过程”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8年1月19日,爱思唯尔发布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1793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入选。我校3位教授继2016年后再次入选,入榜学者总数并列全国第78位。3名入榜教授为数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蒋达清教授,物理学和天文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孙道峰教授,免疫和微生物学学科入选者、原化学工程学院党宏月教授。
2018年1月15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推进会,宣布首批共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校24门课程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我校被认定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均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至少完成了两期教学活动,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性强,涉及的学科包括哲学、医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
2018年1月,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张明副教授在国际权威地学期刊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上发表研究论文《Is air pollution causing landslides in China?》,论述了酸雨在我国西南岩溶地区的高速远程滑坡失稳启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应我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静研究员的邀请,法国巴黎地球物理学院杨•克林格(YannKlinger)教授等于2017年9月22日至10月10日来所访问,期间与我所共同对鲜水河-安宁河断裂以及海原断裂等地区开展了构造地貌和地震地质野外调查等工作。鲜水河-安宁河断裂是青藏高原重要的走滑断裂,位于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
人们认为岩浆底侵是引起活动大陆边缘地壳增厚的主要原因,但在碰撞造山带该机制对地壳增厚是否也有重要作用,目前尚不清楚。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陈建林及其合作者,对青藏高原中部新生代火山岩及其构造演化开展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青藏高原中部广泛发育有源于加厚下地壳的新生代火山岩,并且同早第三纪火山岩相比,晚第三纪火山岩具有明显高的高场强元素含量和La/Yb(Gd...
构造应力型金属矿山由于受较大的水平应力场、多组结构面、复杂的矿体赋存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地下开采引起的岩层移动具有独特规律,开采引起的移动沉陷范围往往远大于设计圈定的范围。如我国第三大构造应力型金属矿山武钢程潮铁矿,在开采过程中,矿区的诸多关键构筑物(东主井、措施井、运输隧道等)均提前变形开裂,严重地影响了矿山安全生产,其他构造应力型金属矿山也出现了此种情况(如小官庄铁矿)。因此,构造应力型...
额尔齐斯构造带是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西伯利亚构造域与哈萨克斯坦构造域的分界与缝合带,是研究与了解中亚造山带形成与演化的关键节点之一。由于缺乏从构造学及同构造岩浆活动学方面的证据与约束,关于额尔齐斯洋的闭合时间与额尔齐斯构造带的演化仍存在争论。
研究揭示钻石与硫化物伴生机制     钻石  硫化物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6/6/23
一项研究发现,地幔中硫化矿物的氧化反应可能会诱发钻石的形成。这项发现直接表明,钻石可能是在地幔中硫化物之上形成的。在各种地质构造中,钻石通常是由地幔中流体和熔体形成的。钻石中包裹的细小矿物和流体可用于观察地球内部深处发生的事情。硫化物在地幔中非常稀少,但在钻石内含物中却非常丰富。尤其是富含铁和镍的硫化矿物内含物(铁镍硫化物),比如磁黄铁矿,就可在钻石内含物中看到。然而一直以来并没有直接证据能解释这...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第七版)已于2015年9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主办的《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双月刊)在地质学类核心期刊表(P5)中的排位再次提升,由2011年版(第六版)的第13/30位(该版地质学类核心期刊共30份),上升到2014年版的第11/31位(本版地质学类核心期刊共31份)。
班公-怒江特提斯洋的构造演化是认识青藏高原早期构造演化的关键,但目前对其俯冲消亡过程的认识还存在不足,主要包括:(1)俯冲极性;(2)是否存在完好的弧-盆体系;(3)是否存在与拉萨-羌塘地体同碰撞相关的火山岩。
新生代全球及区域环境变化深刻地影响了陆生哺乳动物(包括灵长类)的演化过程,因此,精细、准确的古环境重建对理解古猿及早期人类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古猿在渐新世末至中新世初起源于东非,然后扩散到非洲、欧洲、亚洲的广大地区,尤其是在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17-15Ma)前后古猿在东非和欧洲非常繁盛;然而,进入晚中新世(~11.6–5.3Ma),古猿种群的数量在全球范围内急剧减少,在非洲和欧亚部分地区甚至变得...
著名地质学家郭令智院士逝世(图)     地质学  郭令智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5/8/7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地学教育家,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原代校长郭令智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8月5日下午3时42分在南京逝世,享年101岁。
近期,地学期刊Reviews of Geophysics 发表了美国地质调查局研究员Richard Iverson和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欧阳朝军共同撰写的综述性论文。该文章主要围绕地表灾害沿程侵蚀效应展开。由于滑坡、泥石流、雪崩等地表灾害沿程侵蚀效应十分突出,往往是灾害规模放大、流动性增强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对灾害风险评估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国际研究热点问题。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