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生物化学”相关记录1848条 . 查询时间(2.672 秒)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发布基因序列数据库GenBase(图)
基因 数据 核酸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9/19
数据的汇交、存储、发布和共享提供一系列Web服务。基于GenBase的提交系统,用户可根据详细的操作提示,按步骤提交包括提交者信息、参考文献、核苷酸序列、数据来源、数据特征等在内的重要的实体和元数据信息。GenBase严格把控数据质量,保障基因序列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用性。GenBase系统遵循国际核酸序列共享联盟(International Nucleotide Sequence Datab...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田志喜团队联合多家单位揭示基因复制产生的豆科获得基因CHI1在根瘤共生固氮过程中发生功能分化(图)
田志喜 基因 酶 植物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8/11
新基因的获得是性状创新的基础,而基因复制是新基因的主要来源(Lynch and Conery 2000; Jiao et al., 2011)。根瘤共生固氮体系是自然界固氮的主要来源,主要存在于豆科植物中。然而豆科根瘤共生固氮的遗传创新基础尚无明确研究,因此,探索研究豆科植物特异基因对研究豆科根瘤共生固氮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李杨团队揭示蝙蝠抗病毒RNA干扰通路介导的免疫耐受机制(图)
李杨 病毒 免疫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8/10
蝙蝠能够携带大量病毒但自身往往不出现明显的病理特征,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其独特的免疫耐受能力。这些机制包括抑制过度炎症反应、高效的DNA损伤修复、免疫系统的平衡调控、独特的干扰素反应、抗病毒蛋白的作用以及与病毒的长期适应共存。这种复杂而高效的免疫调控机制,使得蝙蝠在面对病毒感染时,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毒,同时避免过度的免疫反应,从而减少对自身组织的损伤,理解这些机制对人类疾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单淳敏团队合作在表观遗传信息传递的调控机制方面取得进展(图)
遗传 信息 蛋白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8/10
2024年8月1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单淳敏团队和哥伦比亚大学生物系贾松涛团队合作在Molecular Cell上发表了题为“Mrc1 regulates parental histone segregation and heterochromatin inheritan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以裂殖酵母为模式生物,发现复制体蛋白Mrc1在促进亲代组蛋白H3-H4聚合体向子代DNA链转移和表观...
中国科学院科学家揭示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转运机制及小分子和多肽类药物的结合模式(图)
小分子 多肽 神经系统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8/7
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是神经系统中重要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起始于脑干中一个名为“蓝斑核”的细胞核团,并广泛投射至大脑的其他区域,调节情绪、注意力、记忆、性欲等多种神经活动。此外,NA在背根神经节能够与伤害传入神经元上的α2A受体结合,抑制疼痛信号的传递。在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中,NA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激活去甲肾上腺素受体,进而启...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赵岩研究组与合作者揭示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转运机制及小分子和多肽类药物的结合模式(图)
赵岩 分子 多肽 药物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8/10
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是神经系统中重要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起始于脑干中一个名为"蓝斑核"的细胞核团,并广泛投射至大脑的其他区域,调节情绪、注意力、记忆、性欲等多种神经活动。此外,NA在背根神经节能够与伤害传入神经元上的α2A受体结合,抑制疼痛信号的传递。在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中,NA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激活去甲肾上腺素受体,进而启...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藏药资源质控与药理毒理评价研究团队在冬虫夏草多糖抗抑郁作用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图)
资源 药理 毒理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8/15
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为麦角菌科虫草属真菌冬虫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 BerK.)Sacc.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的尸体的复合体,其主要功效为补肾益肺、止血化痰。多糖作为其中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和肠道菌群调节等功能,然而其组成、结构和药理活性仍未被完全阐明。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李梅研究组与合作者揭示罗汉果苷糖基转移酶SgUGT94-289-3的结构和催化特性(图)
李梅 酶 结构 催化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8/10
罗汉果苷是一类来自药用植物罗汉果 (Siraitia grosvenorii) 的三萜皂苷类次生代谢产物,具有高甜度低热量等特点,在食品添加剂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其中罗汉果苷V(M5)和赛门苷I(SIA)已被FDA批准作为天然代糖甜味剂,并被可口可乐、星巴克等公司使用,但是其广泛利用受到罗汉果产量低、果实中甜苷含量少、提取成本高等多种因素限制,通过生物合成技术获得高产量高纯度罗汉果苷是很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卵巢癌免疫治疗新靶点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免疫 治疗 生殖系统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8/25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372928、82373332、82272707、82072889、81974405、81772787)等资助下,华中科技大学高庆蕾教授、方勇教授和马丁教授团队联合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梁晗教授团队在卵巢癌免疫治疗方面取得进展,研究结果以“卵巢癌新辅助PARPi或化疗揭示eTreg细胞为HRD肿瘤新靶点(Neoadjuvant PARPi or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等在蚕丝神经接口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神经 电子器件 蛋白材料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8/7
2024年7月29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陶虎团队在高适应性蚕丝蛋白神经接口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合作,基于蚕丝蛋白材料开发了一种具有高度组织/器官适配性的植入式生物电子器件。在保留丝蛋白材料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基础上,利用蚕丝蛋白材料的超收缩特性与键合工艺实现了器件的水触发可控几何重构,进一步实现了器件与目标组织或器官在几何结构与功能上的匹配...
上海微系统所在蚕丝神经接口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神经 电子器件 蛋白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8/28
2024年7月2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陶虎研究员团队在高适应性蚕丝蛋白神经接口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合作,基于蚕丝蛋白材料开发了一种具有高度组织/器官适配性的植入式生物电子器件。在保留丝蛋白材料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基础上,利用蚕丝蛋白材料的超收缩特性与键合工艺实现了器件的水触发可控几何重构,进一步实现了器件与目标组织或器官在几何结构与功能上的匹配...
国家纳米生物分子冠分析表征方法学取得重要进展(图)
生物分子 分析 蛋白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11/5
2024年7月23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院士团队和英国伯明翰大学Iseult Lynch教授团队在纳米生物分子冠分析表征方法学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总结以Analysis of nanomaterial biocoronas in b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urroundings为题,发表在Nature Protocols期刊。
“调控护盾”让小菜蛾进化出杀虫剂高抗性(图)
生物杀虫剂 激素 真核生物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8/22
苏云金芽胞杆菌(Bt)能产生多种杀虫蛋白,高效特异的杀死多种农业害虫。然而,全世界已经有13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对Bt生物杀虫剂或转Bt基因抗虫作物产生了抗药性。
天津工业生物所在富硒蛋白生物创制及机制解析方面取得新突破(图)
蛋白生物 解析 酶 活性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8/11
硒是一种对人类和动物健康至关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在抗氧化防御、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自然界硒以多种形态存在,包括硒化物(-2价)、元素硒(0价)、亚硒酸盐(+4价)和硒酸盐(+6价),而非毒性的硒存在于硒纳米粒子(SeNPs)、硒蛋白和硒酸盐多糖中。
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所等关于温度和磷风化的定量关系研究获进展
地质地球 遗传物质 核酸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7/22
磷是遗传物质核酸、能量储存物质三磷酸腺苷和细胞膜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磷还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制约性营养元素,决定海洋生物圈的大小。生态系统中,磷的关键来源是陆地化学风化过程中磷酸盐的溶解,这简称为磷风化。磷风化和环境因子的关系对于定量描述全球C-P-O循环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