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发育生物学 >>>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发育生物学相关记录320条 . 查询时间(5.041 秒)
通过辅助生殖技术产生的后代同自然受精后代在遗传物质上几乎无差异,但是研究发现两者在某些表型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本文通过总结辅助生殖技术对小鼠在性别、生长发育、行为学、寿命、器官和组织代谢以及分子表型等的影响,以期对辅助生殖技术在基因修饰小鼠制作、快速繁殖、净化、保种等一系列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一定的指导。
生物学最大的谜题之一是单个受精卵如何产生众多组合在一起形成身体的细胞类型、组织和器官。如今,由单细胞测序技术和计算工具构成的组合体正在为这一过程提供迄今最详细的画面。在3篇日前在线发表于《科学》杂志的论文中,研究人员报告称拍下了正在发育的斑马鱼或青蛙胚胎中大多数细胞基因活性的多个快照。随后,他们将这些每隔几分钟到几个小时被采集到的数据,集合成关于这些胚胎如何形成的连贯历史。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距离在不使用精子和卵子的情况下制造出人工生命又迈出了一大步。将两种完全不同的干细胞放在一个培养皿里,它们会长成初期的胚胎形态,研究人员将其称为“类囊胚”(blastoid)。用干细胞作为培育原料将提供无限量的、一模一样的胚胎,在生物医学领域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本周《自然》发表的一篇论文 Blastocyst-like structures generated solely from stem cells,研究人员利用小鼠干细胞在培养皿中培养出了类似早期胚胎的结构。转移至子宫内后,这些球形结构会触发类似于植入子宫壁时会发生的重塑事件。虽然它们不会发育成成熟胚胎,但是仍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关于早期发育的细胞培养模型,有助于阐明支撑这一重要生命阶段的关键...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吴青峰研究组联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用单细胞克隆分析法对丘脑核团发生机制展开研究。使用三种不同CreER驱动子小鼠结合报告基因小鼠MADM(基于双标记的马赛克分析)系统在克隆水平上追踪丘脑神经前体细胞谱系。研究发现如下:第一,丘脑神经前体细胞随着时序的推移,发生了从对称性增殖性分裂向不对称性神经发生性分裂再到对称性神经发生性分裂的转换;第二,每个神经前...
2018年4月23日,我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高绍荣教授和张勇教授课题组合作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Nature Cell Biology》,论文题目为“Reprogramming of H3K9me3-dependent heterochromatin during mammalian embryo development”。该文首次在全基因组水平上揭示了小鼠植入前及植入后胚胎发育过程...
2018年4月16日,记者从希诺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悉,中国首批体外受精犬(俗称试管狗)在北京诞生,此次共诞下2只公犬,4只母犬,采样送公安部南昌警犬基地检测,结果证实6只幼犬与受体母犬无血缘关系。
人类卵子成熟不再单纯依靠女性本体。日前,《分子人类生殖》(Molecular Human Reproduction)在线发表了爱丁堡大学生殖生物学家Evelyn Telfer及其同事的一项最新成果:首次在实验室内将人类卵子从早期阶段培育成熟。这意味着新的女性不孕症治疗方案或将出现。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焦雨铃研究组与北京大学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张磊研究组,通过学科交叉研究发现生长素长距离运输在侧生器官对茎尖干细胞的反馈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发现,茎尖干细胞区域的生长素含量负调控干细胞平衡,高生长素含量导致干细胞分化加速。计算模拟表明,侧生器官原基外运的生长素能够抑制茎尖的生长素外运,从而维持茎尖生长素浓度的稳态,进而维持干细胞的稳态。遗传分析和显微手术实验验证了模型结论...
2018年1月19日,爱思唯尔发布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1793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入选。我校3位教授继2016年后再次入选,入榜学者总数并列全国第78位。3名入榜教授为数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蒋达清教授,物理学和天文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孙道峰教授,免疫和微生物学学科入选者、原化学工程学院党宏月教授。
近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周俭民研究团队与英国塞恩斯伯实验室Zipfel、加拿大女王大学Jacqueline Monaghan实验室合作,发现了植物精确调控免疫活性的分子机理。周俭民研究团队前期的工作表明,细胞质类受体激酶BIK1是作用于多个免疫受体下游的枢纽蛋白,控制多条防卫反应途径。已有研究表明,异源G蛋白三聚体和钙依赖激酶CPK28分别正负调控植物体内BIK1蛋白的积累,然而其调...
2018年1月15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推进会,宣布首批共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校24门课程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我校被认定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均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至少完成了两期教学活动,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性强,涉及的学科包括哲学、医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
2017年12月12日,中国科学院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杜嘉木课题组,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曹晓风课题组合作完成的论文,以Structure of the Arabidopsis JMJ14-H3K4me3 Complex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 Substrate Specificity of KDM5 Subfamily Histone Demet...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降雨强研究组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王涛实验室合作,运用果蝇遗传学以及生物影像学等技术手段,对TBC1D7的生理功能进行研究,发现TBC1D7在果蝇中完全突变导致个体变大的表型。该表型是一种非细胞自主性的个体系统性生长,主要是由突变体内胰岛素类似多肽2(ILP2)的合成与分泌增加所致。研究揭示了TBC1D7对ILP2合成与分泌的调控不依赖于传统的TSC复合物的功能。
阿尔兹海默病(Alzhermer’s disease, AD),又称老年性痴呆。其主要病理变化之一是病人大脑神经元中微管结合蛋白Tau的过度磷酸化而形成神经纤维缠结。除了AD,其它多个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发生过程中也有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和神经纤维缠结的形成,这类疾病统称为Tau蛋白病(tauopathy)。在正常生理情况下,Tau蛋白起着稳定微管的作用,但在Tau蛋白病的病人大脑中,Tau...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