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神经生物学 >>> 细胞神经生物学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细胞神经生物学相关记录194条 . 查询时间(3.641 秒)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等复杂精神疾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难题,然而因为对这类疾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对其诊疗往往存在难题。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研究报道了许多非编码变异与精神疾病显著相关,这些变异是否存在生物学功能及相关机制仍需深入探索。例如,GWAS研究发现染色体16p11.2区域的常见变异(common variant)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风险显著相关,但具体的分子...
2020年9月1日,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虞燕琴教授和段树民教授团队在eLife期刊发表题为“Activation of Astrocytes in Hippocampus Decreases Fear Memory through Adenosine A1 Receptors”的研究论文(DOI: 10.7554/eLife.57155)。该团队在既往对星形胶质细胞的系列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对...
2020年9月22日,《Cell Stem Cell》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人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元修复环路重塑神经功能》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解析帕金森病模型鼠脑内移植的人多巴胺能神经元重构的神经环路,发现移植干细胞来源的神经细胞可以特异性修复成年脑内受损的黑质-纹状体环路,改善帕金森病模型动物的行为学障碍。该研究主要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中...
2020年9月21日,Neuron在线发表题为《特异性感知与攻击行为相关的同物种雄性信息的下丘脑神经元》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许晓鸿研究组完成。该研究利用钙信号记录、化学遗传操纵及脑片电生理等技术,解析下丘脑腹侧乳头体前核通过整合嗅觉信息,特异性地编码同物种雄性信息,进而调控小鼠攻击行为的细胞及...
2020年8月10日,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曾园山教授团队在国际TOP期刋Biomaterials(中科院一区,IF=10.273)上在线发表了题为Decellularization optimizes the inhibitory microenvironment of the optic nerve to support neurite growth的研究成果。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为中山大学中山医学...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孟文翔研究组首次报道不对称微管网络分布是促进神经元的极性建立的重要因素。在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神经元的极性建立和迁移占据着重要的作用。皮层神经元诞生于脑室区并迁移至特定的细胞层并形成轴突和树突,建立突触连接,最终形成神经环路以行使信号传递的功能。微管作为一种细胞骨架结构,在神经元的极性建立以及迁移过程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目前关于微管在神经元轴突决定过程中的作用主要...
大脑三维血管网络形成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揭示     大脑  三维血管  网络形成  细胞  分子机制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0/8/24
大脑发育过程中,血管的路径选择对脑血管三维网络的形成至关重要。23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获悉,该中心研究人员以斑马鱼为模型发现,大脑血管内皮顶端细胞分支上机械敏感通道Piezo1介导的钙离子活动的频率高低,决定了顶端细胞分支收缩或伸长的命运,从而决定血管生长的路径选择和脑血管三维网络的形成模式。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神经元》上。
2020年8月3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蒲慕明研究组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在线发表了题为《同步激活大量神经元细胞群引起全脑皮层神经元兴奋性增强》的研究文章。这项工作利用光遗传技术,通过同步激活小鼠不同皮层区域的神经元细胞群,发现大量神经...
2020年08月3日,国际重要学术期刊Proc Natl Acad Sci U S A在线发表了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李晓江团队题为"Loss of Hap1 selectively promotes striatal degeneration in Huntington disease mice“的研究论文 (文章链接:https://www.pnas.org/content/early/20...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纳米调控与生物力学研究中心杜学敏研究团队与脑所脑图谱中心鲁艺研究团队合作,研发出具有微锥阵列结构的神经接口器件,能显著促进神经元突触的贴附和攀爬(类爬山虎行为)和周期性神经元网络构建,不仅极大提高神经器件植入后的生物相容性与有效性,而且也为神经元网络重建与功能调节提供全新策略与方法。研究成果以Bioinspired microcone-array-based...
2020年7月23日, 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Cell Bi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不同的谱系场景促使相同转录因子定向不同的视网膜神经元亚型》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何杰研究组完成。该研究通过揭示视网膜神经元产生的谱系规则,实现了谱系依赖的神经前体细胞重编程,为再生医学获取不同类...
2020年7月22日,清华大学医学院、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清华-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郭增才课题组在神经科学领域权威学术期刊《神经元》(Neuron)在线发表题为《绘制顶部皮层到丘脑的功能性连接图谱》(Mapping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from the dorsal cortex to the thalamus)的研究论文,构建了研究脑区间功能性连接的高通...
大脑衰老的生物学机理十分复杂,受到遗传、年龄和环境等多个因素的调控和影响,其中随年龄和环境等因素而变化的表观遗传调控被认为是重要的调控环节之一。基因组中大约90% DNA 都具有转录活性,但其中仅有1.5%的基因能够编码蛋白质,而环状非编码RNAs (circRNAs)即属于不具有编码功能的非编码RNAs范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揭示circRNAs 介导的表观遗传调控在机体的诸多生命过程和...
神经系统的稳态可塑性是指当神经元突触传递或兴奋性持续改变时,细胞会代偿性诱导突触传递或兴奋性向与原有变化相反的方向调整,从而使得突触传递或兴奋性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以保证神经元和神经环路正常信息传递。神经系统稳态可塑性参与调控多种重要生理功能,如在觉醒-睡眠周期中,神经元放电出现持续性改变,其可通过稳态可塑性调控突触的结构和功能。稳态可塑性异常也与自闭症等神经/精神疾病相关,稳态可塑性在自闭症小...
视网膜中早期视觉运动经验依赖的可塑性(图)     视网膜  中早期  视觉运动  经验依赖  可塑性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0/6/15
2020年3月25日和2020年6月12日《PLOS Biology》和《Journal of Neuroscience》期刊分别在线发表了题为《早期视觉运动经验塑造视网膜方向选择性神经节细胞间的缝隙连接》和《早期视觉运动经验提高视网膜的运动方向编码能力》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的张翼凤研究组独立完成。这两项工作首次证明...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