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植物学 >>> 植物化学 >>>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知识要闻 植物化学相关记录218条 . 查询时间(2.227 秒)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漆小泉研究组在前期工作中鉴定出粳稻帕克醇合酶(OsPS),该酶能够合成椅式-船式-椅式构象的四环三萜帕克醇。研究组最近发现,该酶在籼稻的直系同源基因编码一个新的、多产物OSC——籼稻醇合酶(OsOS)。OsOS能够合成一种新的椅式-半椅式-椅式构象的五环三萜籼稻醇的主产物及12种不同的三萜类化合物。通过分析比较来自水稻的两个亚种及其野生近缘种的同源基因及其功能,研究人员发现绝大...
棉花三维基因组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图)     棉花三维基因组  植物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8/2/3
2018年1月29日,《Nature Plants》杂志在线发表了我校棉花遗传改良团队三维基因组研究的重要成果。文章题为:Evolutionarydynamics of 3D genome architecture following polyploidization in cotton (棉花多倍化后三维基因组图谱的进化动态)。该研究是棉花基因组进化方向的一项重要进展,其建立的三维基因组图谱也将...
2018年1月19日,爱思唯尔发布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1793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入选。我校3位教授继2016年后再次入选,入榜学者总数并列全国第78位。3名入榜教授为数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蒋达清教授,物理学和天文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孙道峰教授,免疫和微生物学学科入选者、原化学工程学院党宏月教授。
2018年1月15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推进会,宣布首批共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校24门课程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我校被认定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均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至少完成了两期教学活动,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性强,涉及的学科包括哲学、医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
植物化学计量特征在驱动生产力形成、植食作用等多个生态系统基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直以来,对于植物化学计量特征的研究仅仅停留在物种水平,而对于群落水平的变化鲜有涉及。全球变化驱动因子对于群落水平植物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主要通过种内变化(intraspecific variation)和物种周转(species turnover)两种途径,但是我们对于这两种途径的相对作用还知之甚少。这些知识空白成为...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野生资源植物研发重点实验室黄俊潮研究组在食用小球藻合成和积累类胡萝卜素研究方面取得新的进展。类胡萝卜素是自然界最重要的天然色素之一,β-胡萝卜素是动物维生素A的主要来源,玉米黄素与叶黄素是眼睛视网膜黄斑色素。在人类主要食物中,这3种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极低,通常难以满足健康身体的需求。小球藻(Chlorella zofingiensis Donz)为单细胞可食用绿藻。该藻...
近期,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何川/贾桂芳课题组在高等植物N6-甲基腺嘌呤(m6A)动态可逆调控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工作以“ALKBH10B is An RNA N6-Methyladenosine Demethylase Affecting Arabidopsis Floral Transition”为题,发表在The Plant Cell (DOI: https://doi.org/...
近期,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泰山学者岗位董春海教授在乙烯信号转导分子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其研究成果相继在国际重要期刊发表,其中1区1篇、2区2篇(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5年IF=6.538,1区;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5年IF=3.956,2区;Plant Molecular Biology,5年I...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黄胜雄研究组与云南师范大学赵勇研究组合作,在对大戟属植物蒿状大戟(Euphorbia dracunculoides)的研究中,新发现了一个具有新型碳骨架的Tigliane类二萜 (1, 图1),它具有6/6/3-三环合并2-甲基-2-环戊烯酮的内酯结构。研究通过广泛的NMR数据分析、ECD计算实验确定了其精确构型,发现它与蒿状大戟...
植物对病菌的识别主要存在于两个层面,对病菌表面保守的分子特征物质(PAMP)的识别(PTI,PAMPs triggered immunity)和对致病因子(effector)的识别 (ETI, Effector triggered immunity)。这两个层面上的识别都可以激活下游的抗病基因,而这些基因的激活很多是通过蛋白磷酸化修饰实现的。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举办“承嘏讲坛”第三讲     天然小分子  化学生物学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7/6/2
2017年5月22日下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举办“药学前沿承嘏讲坛”第三讲。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郝小江受邀作了“基于天然小分子调控的化学生物学研究实例”的专题报告,副所长李佳主持报告,药物所150余名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讲坛。
2017年3月6日,国际著名宏观进化学家、德国籍Harald Schneider研究员来园工作,担任版纳植物园综合保护中心宏观进化研究组组长。Harald Schneider研究员是版纳植物园“十三五”期间从海外引进的第二位高层次人才,也是首位引进人才A类长期项目。 Harald Schneider研究员是陆地植物宏观进化研究领域的国际著名学者,在早期陆地植物的起源和进化领域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
2016年1月13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举行了合作成立“植物化学与分子细胞科学联合研究中心”的会谈。上海生科院院长、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林院士,生化与细胞所副所长赵允研究员,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朱学良研究员,科研处副处长(主持工作)胡光晶,科研处副处长许明敏,知识产权管理中心主任季军捷,化学生物学技术平台主任陈铭研究员...
2016年2月5日,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谭建文等科研人员完成的“一种2α,3β-二羟基齐墩果烷-13(18)-烯-28-酸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抗菌剂中的应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 201310379435.7)。
植物细胞壁大数据处理实现突破     植物细胞壁  大数据处理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6/1/5
中国在植物细胞壁拉曼光谱大数据处理技术上取得新突破。由北京林业大学许凤教授团队取得的该技术成果,构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植物细胞壁拉曼光谱聚类分析方法。日前,其论文发表在美国化学会旗下国际分析化学领域顶级期刊《分析化学》杂志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