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植物学 >>> 植物形态学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植物形态学相关记录141条 . 查询时间(1.965 秒)
《墨脱植物考察追记》出版(图)     墨脱  植物  考察追记  出版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0/11/13
版纳植物园古生态研究组周浙昆研究员撰写的《墨脱植物考察追记》一书,近日由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
古生物学家发现1.25亿年前“善变”植物     古生物学  1.25亿年前  善变植物  凌源变果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0/11/1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福建农林大学的古生物学者最近在辽宁省凌源市发现一种约1.25亿年前的奇特被子植物化石:凌源变果。这种有趣的远古植物,同一个植物个体上长着形态各不相同的叶子和果实,这为人们探知早期被子植物的形态打开了窗口。
2020年10月1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了我国第二批国家花卉种质资源库名单,“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国家荚蒾属种质资源库”成功入选。花卉种质资源是花卉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加强花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国家花卉种质资源库的建设,是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花卉种质资源,促进我国花卉品种创新,推动花卉产业发展,实现主要花卉品种国产化的重要举措。 荚蒾属植物的花、叶及果色丰富,...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红和李德铢带领的研究团队,与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美国哥伦布州立大学合作,基于被子植物系统发育专家组(APG)系统,构建大尺度、广覆盖、密取样的大数据集,研究和筛选用于揭示被子植物主要分类阶元,如目、科、亚科、族、属有价值的花粉性状,利用多学科证据的有机结合,开展“被子植物花粉形态性状演化及其驱动因子”的系列研究(Pollen Character Evolution...
被子植物的花粉具有令人惊叹的多样性并携带丰富的信息,在植物生活史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也是研究被子植物起源与演化的理想材料。孢子和花粉形态的研究是孢粉学的基础,被广泛地应用于植物分类学与系统发育、生态学、古生物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农学、林学乃至医学等领域的研究中。近二十多年来,随着分子系统学的不断发展,利用花粉性状寻找关键证据和新线索,有可能重新审视被子植物目及以上主要分支,以及科及以下主要分类阶...
日前,接中国科学院《关于公布2020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审结果的通知》(科发函字〔2020〕319号)和中国科学院《关于公布2020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评审结果的通知》(科发函字〔2020〕320号),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崔杨洋荣获“2020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杨祝良研究员获2020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
花瓣是被子植物吸引传粉者的重要媒介,在形态和结构等方面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已有研究表明,花瓣由苞片或雄蕊多次独立演化而来,但在不同分支中发生了丢失,导致了多个无花瓣类群的独立起源。但是,到目前为止,导致花瓣平行丢失和无花瓣类群独立起源的分子机制并不清楚。中科院植物所孔宏智研究组长期从事花和花器官起源和多样化的分子机制研究。他们之前的研究发现,毛茛科(Ranunculaceae)植物的最近共同祖先是...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焦雨铃研究组长期致力于解析叶片扁平化和极性建立的调控机制,特别关注转录因子、植物激素与生物力学在此过程中的作用 (Qi et al., 2014, PNAS; Guan et al., 2017, Current Biology; Qi et al., 2017, Nature Plants)。在前期的研究中,焦雨铃研究组发现生长素信号通路和WOX1/PRS基因在叶...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长期访问杰出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邓兴旺课题组和南京农业大学教授许冬清实验室合作,在植物学领域知名学术期刊The Plant Journal上在线发表题为“BBX28/BBX29-HY5-BBX30/31 form a feedback loop to fine-tunephotomorphogenic development”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了拟南芥B-box第五亚家...
光和重力是两个核心物理环境因子,共同调控着植物的形态与向性,然而这两个信号协同调控植物生长的分子机制还很不清楚。2020年7月20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现代农学院邓兴旺实验室陈浩东课题组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以Article的形式在线发表了题为 “Light modulates the gravitropic responses through organ-specifi...
中科院植物所白文明研究组以内蒙古典型草原常见植物种为研究对象,利用中科院植物所多伦恢复试验示范研究站的多年降水控制实验平台,结合自然降水梯度样带实验,揭示了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根系性状种间和种内变异规律及其对降水变化的响应机制。研究发现,典型草原植物根系性状为多维的种间变异模式,并且不同物种的根系性状对降水变化响应的敏感性不同,不同类群草本植物根系解剖性状的差异决定了其叶片生理过程对降水变化的差异性...
中科院植物所迟伟研究组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材料,对一种特殊形式不定根的生成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在较低的光照条件下,拟南芥几乎不产生任何形式的不定根。当光照强度提高时,在拟南芥主根和胚轴的节点处(root–hypocotyl junction) 会诱导产生大量的不定根(称作J-不定根)。当拟南芥的一个转录因子ABI4突变后,拟南芥即使在较低的光照条件下仍然会产生大量J-不定根。这表明ABI4...
科学家揭示新的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机制     科学家  植物激素  信号转导  机制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0/6/19
来自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团队的研究人员,系统鉴定了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的早期响应基因,阐明了独脚金内酯调控分枝发育、叶片形状以及花青素积累的分子机制,揭示了一种全新的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机制。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上。作为一种新型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通过抑制侧芽的生长在株型建成中发挥关键作用,同时调控株高、光形态建成、叶片形状、花青素积累、根系形态等。独脚金内酯...
植物千姿百态的复叶是这样形成的     植物  千姿百态  复叶形成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0/6/17
在植物王国中,千姿百态的复叶形态为大自然增添了无尽的美。然而植物为何有单叶、复叶之分,它们又是如何形成的?这一直是科学家们想解开的谜题。近日,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研究团队,通过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植物》的研究成果,给出了最新答案。
科学家揭示复叶千姿百态的奥秘(图)     科学家  复叶  千姿百态  奥秘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0/5/14
在自然界的植物王国中,人们可以发现多种多样的叶形态。根据复杂程度,可以将叶划分出两种类型的叶:单叶和复叶,而最吸引人注意的就是千姿百态的复叶形态。5月11日,《自然—植物》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陈江华团队的最新成果。该团队以豆科模式植物蒺藜苜蓿的复叶为模型,对复叶发育的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解析。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