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人类学 >>> 人类起源与演化学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人类起源与演化学相关记录92条 . 查询时间(1.859 秒)
星罗棋布于南海的珊瑚礁是南海最重要且独特的地质体,在维护我国海洋领土完整、行使国家主权、资源供给及生态和气候环境变化研究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珊瑚岛礁的发育演化和成因问题最早可追溯到1842年的达尔文沉降理论,迄今科学家们已提出了多种模式和理论,但仍存在许多争议的问题或难以解释的现象,如不同区域和类型岛礁的发育过程和模式、环礁形成的主控因素等。
包括中国新疆在内的中亚地区一直是研究人类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的热点地区。1927年-1935年,由瑞典著名探险家、考古学家、地理学家斯文·赫定与中国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徐炳昶带队的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深入中国西北地区开展系列科学考察。1934年,考察团成员瑞典探险家和考古学家弗克·贝格曼,在当地罗布人奥尔德克引领下发现了位于今天新疆若羌县孔雀河下游河谷南约60公里的荒漠之中的神秘古墓群,将其命名为“...
适应性辐射代表着生命树的快速分支,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驱动因素。适应性辐射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物种多样化形成过程与地史和生态因子的关联性、解析物种分化的关键驱动因子与生态适应机制至关重要。在适应性辐射过程中,与生态和生殖隔离相关的性状在塑造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科研人员通过陕南约5.35亿年前的微体化石“皱囊虫”(Saccorhytus)的深入研究,对其亲缘关系和演化意义给予了全新解读,为蜕皮动物体构起源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研究论文于2022年8月17日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杂志上在线发表。该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长安大学、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
棉花(Gossypium)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同时也是多倍体研究的理想模式材料。作为真核生物尤其是植物中普遍的一种现象,多倍体通常被认为是演化创新和物种多样化的驱动力,特别是在环境胁迫条件下([1])。在异源多倍体中,部分同源基因(homoeologous genes)的表达模式既可能是直接继承了来自于其亲本二倍体中已存在的祖先状态即“亲代遗产”(parental legacy),也可能...
丁香属为温带起源的木本芳香植物,是木犀科(Oleaceae)中较为古老的类群。全属30余种(变种),除3种在巴尔干半岛和北海道分布以外,其余在中国均有野生分布。作为东亚、欧洲和北美经典的观赏植物,丁香有着1400年的栽培历史和200年的育种历史,其药用功能的开发和芳香精油的利用在中国和欧洲由来已久。而丁香属全基因组信息的缺乏,限制了我们对其时空演化格局的解析,也阻碍了药用功能的深度挖掘和定向育种目...
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2001年,长达30亿碱基对的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完成。这不仅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壮举,也是分子生物学领域的一个巨大里程碑。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团队与西北大学王建新教授主导,联合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完成的古基因组研究成果“Genetic Continuity of Bronze Age Ancestry with Increased Steppe-Related Ancestry in Late Iron Age Uzbekistan”在中科院生物一区杂志《分子生物与进化...
2021年6月9日,呼伦贝尔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在科技楼323举办了第五期学术讲座,主讲人邓庆华副教授,讲座题目为《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生命科学学院2018级生物科学、环境科学专业学生聆听了讲座。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人类演化研究论文称,研究人员在南非一内陆遗址发现早期现代人复杂行为的证据,这项研究结果挑战了认为智人的复杂行为最先出现在海岸环境的主流观点。据了解,迄今为止,现代人使用象征资源(如赭石颜料、非食物贝壳、装饰性人工制品)的最早证据,来自距今12.5万至7万年前的各种非洲海岸遗址。
最近,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孙雪峰副教授等在东亚现代人起源扩散年代和地理分布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现代人的起源、扩散和地理分布是国际学术界和公众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与科学家的座谈会上,也提到了这一问题。“非洲起源说”和 “多地区进化说” 是现代人起源与扩散两个相对立的主要假说。“非洲起源说”认为现代人从非洲走出,大约5万年后到达东亚和东南亚,并取代当地古老人种;而“...
2021年1月6号《人类进化杂志》(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邢松、葛俊逸、王元和南京师范大学邵庆丰关于湖北郧县梅铺早更新世古人类年代和人类牙齿形态的研究成果。该项研究是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郧阳博物馆、西班牙国家人类演化研究中心合作完成的。在中国,早更新世人类化石主要包括云南元谋、陕西蓝田公...
2020年10月28日,“旧石器时代人类演化与遗传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正式揭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司长罗静、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向德春、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副局长张永清、地球科学处处长段晓男、古脊椎所所长邓涛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出席了揭牌仪式。“旧石器时代人类演化与遗传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于2019年8月获得...
非人灵长类作为人类关系最近的动物类群,通常会被开发成各种疾病模型用于人类疾病的研究。非洲大陆的灵长类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大约有111种灵长类,长尾猴属(Cercopithecus)是其中分布最广、物种数目最多的一大类群,该属目前含有26个物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的热带雨林地区。不同长尾猴物种之间面部特征迥异,毛色多样,并且多个物种存在同域分布的现象,种间基因渗透现象频繁,这给长尾猴的遗传进化研究带...
金丝猴祖先或被找到——640万年前中猴化石现身云南(图)     金丝猴  祖先  640万年前  中猴  化石  云南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0/9/16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国内外同行合作,在云南昭通新近纪古猿动物群研究中取得最新成果。研究人员发现了640万年前最接近金丝猴祖先的昭通中猴化石,并揭示其与欧洲中猴同种。为此,国际人类学权威刊物《人类进化》连续在线发表了两篇相关论文。中猴化石是最早被学术界记录的灵长类动物化石之一,160多年前发现于希腊雅典附近的佩克米地区。随后,在欧洲、西亚等距今820万—710万年的地层中都有发现,是地理分布最广泛...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