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复合材料 >>>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相关记录264条 . 查询时间(1.812 秒)
2023年9月14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燃料电池研究部醇类燃料电池及复合电能源共性核心技术研究组(DNL0311组)王素力研究员和孙公权研究员团队在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方面取得新进展,研发出一类磷酸掺杂聚联苯基哌啶电解质膜,拓宽了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HT-PEMFC)的操作温度,为该类电池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2023年9月13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固体所在含能材料的常压表面稳定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利用第一性原理和分子动力学方法,首次系统研究了高能密度材料立方聚合氮( cg-N)的低指数表面在不同表面饱和状态和不同压力及温度下的稳定性,发现了 cg-N低压下的失稳机制,提出了一种能够使其在常压下稳定的方法。 相关结果以 Express Letter 的形式发表在 Chinese Physic...
聚合物半导体在可穿戴设备、健康监测、疾病诊断等新型领域中颇具应用前景。基于聚合物半导体的柔性电子学是蕴含重大科学创新机遇的新领域。通常优异的电荷输运性能要求聚合物材料具有高结晶性,而强结晶性会导致材料拉伸力学性能低。因此,设计合成高迁移率可拉伸的聚合物半导体面临挑战。
2023年8月4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柔性磁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团队在国际学术杂志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Intrinsically elastic polymer ferroelectric by precise slight crosslinking”的研究文章(DOI:10.1126/science.adh2509)。该研究开辟了全新的学科方向——弹性铁电材料,并提出了一种铁...
2023年8月4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柔性磁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团队在国际学术杂志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Intrinsically elastic polymer ferroelectric by precise slight crosslinking”的研究文章(DOI:10.1126/science.adh2509)。该研究开辟了全新的学科方向——弹性铁电材料,并提出了一种铁...
2023年6月28日,青岛能源所崔光磊研究员带领的固态能源系统技术中心在高能锂金属电池原位固态化聚合物电解质和新型锂枝晶抑制剂功能添加剂研究方面获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分别发表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能源和环境科学》和Advanced Materials《先进材料》上。
2023年6月7日前,华林中心困难立地植被恢复创新人才团队在北方植物水分高效利用新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Preparation of PVA–CS/SA–Ca2+ Hydrogel with Core–Shell Structure(具有核壳结构的PVA–CS/SA–Ca2+水凝胶的制备)》为题发表在国际期刊《Polymers》(聚合物)上。
长岭炼化产出餐盒级高端聚丙烯新产品     长岭炼化  聚丙烯  中国石化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5/31
经过多轮次生产方案优化试生产,长岭炼化近日成功产出MN70高端高熔指聚丙烯新产品,企业增效创效再添“新丁”。
近年来,随着近眼显示技术的发展,能实现“虚实融合”功能的增强现实(AR)技术正成为新一代显示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其核心的光学元件是光学耦合器。以光致聚合物制备的体全息光栅(VHG)作为耦合元件的全息光波导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成像清晰、设计灵活等优势,正受到AR研发领域的广泛关注。为了实现高性能透明体全息光栅的制备,光致聚合物的折射率调制度(n)至少要高于0.02。然而,目前文献报道的工作中只有很少...
2023年5月23日,中科院合肥物质院固体所高分子与复合材料研究部田兴友和张献研究员团队联合郑州大学杨艳宇副教授等,利用镓铟合金( EGaIn)引发聚合,并作为柔性填料,构建了一种可用于人机交互和红外伪装的超拉伸、自愈合的 LM/PVA/P(AAm-co-SMA)双网络水凝胶。相关结果发表在 Materials Horizons 上。
2023年4月2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清洁能源化学与材料实验室低碳能源材料组高祥虎研究员团队,通过热诱导相分离技术制备了一种具有3D多孔结构的介电/聚合物复合薄膜材料,实现了优异的辐射制冷效果。
锂金属因具有高理论容量(~3860 mAh g-1)和低氧化还原电位(相对于标准氢电极为-3.04 V),是颇有前景的锂电池电极材料之一。然而,锂枝晶的生长将会顶穿隔膜,引起电池短路热失控,甚至引燃电解液等,存在安全隐患。使用具有高机械强度的固态电解质代替电解液,可以有效阻止锂枝晶生长,从而提高锂金属电池(LMBs)安全性。相比无机电解质较高的界面接触阻抗,聚合物电解质(SPEs)可与电极形成紧密...
聚合物场效应晶体管在实现低成本、大面积、轻质的下一代电子器件如皮肤/可穿戴电子器件、柔性显示器、射频识别标签和智能传感器等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
锂金属由于具有高理论容量(~3860 mAh g-1)和低氧化还原电位(相对于标准氢电极为-3.04 V),使其成为最具前景的锂电池电极材料之一。然而,锂枝晶的生长将会顶穿隔膜,引起电池短路热失控,甚至引燃电解液等,导致严重的安全隐患。使用具有高机械强度的固态电解质代替电解液,可以有效阻止锂枝晶生长,从而提高锂金属电池(LMBs)安全性。相比无机电解质较高的界面接触阻抗,聚合物电解质(SPEs)能...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教授研究团队与电子科技大学夏川教授、郑婷婷研究员团队合作,研发了配位不饱和铜纳米点催化剂,实现了高活性电催化乙炔半加氢制乙烯并用于乙烯纯化。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