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能源科学技术 >>> 能源化学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能源化学相关记录355条 . 查询时间(5.912 秒)
资源化利用二氧化碳取得新进展     电化学还原法  二氧化碳  资源化利用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2/3/11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2022年2月20日报道,来自中国和丹麦的研究人员说,他们朝利用电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某种原材料的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原材料可以大大促进减排努力。关于这项研究的论文 17日发表在经过同行评审的英国期刊《自然·通讯》上。研究人员在论文中指出,他们在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反应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进展。电化学还原法指的是,把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和甲酸盐之类的单碳产品。它可以提...
这是国电投氢能公司向北京冬奥会提供的燃料电池大巴,共提供200辆。豪华燃料电池大巴拥有47个座位,可行驶600公里,是100%国产燃料电池大巴。
金属空气电池性能优良、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且绿色环保,是应对当前日益严峻的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优选方案,目前已引起该领域广大科研工作者的极大兴趣,有望在新能源汽车、便携式设备、固定式发电装置等领域获得应用。然而,金属空气电池目前的实际综合性能如循环寿命、倍率性能、能量转换效率、安全性等方面均离实用化有很大差距。这些是金属空气电池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方面均进展缓慢所致。
单原子催化剂因其最大的原子使用率和电子状态的高度可调性,成为能源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例如过渡金属单原子催化剂在电催化CO2还原上表现出优异特性,同时,单原子催化剂也被认为是在原子水平上揭示催化机制的理想模型系统。然而,单原子催化剂的实际应用受到稳定性差和转换效率低的限制,比如,用于CO2还原(CO2RR)的氮掺杂石墨烯上的镍单原子为CO生成提供了高催化活性和法拉第效率,但由于形成 *COOH 中间...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无机膜与催化新材料研究组(504组)杨维慎研究员、彭媛副研究员团队在纯相共价有机框架气体分离膜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以共价有机框架纳米片为膜构筑基元,诱发错排缩孔效应,成功实现了二氧化碳的高效分离。
氨不但可用于生产肥料,也是一种绿色能源载体和燃料。当前氨合成技术主要是采用Haber-Bosch法,需使用高温(300-500oC)和高压(150-300atm)。尽管人工固氮催化剂和反应系统的研究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但在室温和常压下将氮气还原为氮的高效催化剂仍在开发中。近年来,常温常压的电催化氮气还原制氨受到广泛的关注,其被认为是有潜力取代工业Haber-Bosch法的一种技术。但是该技术合成效...
在超级电容器应用拓展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超级电容器  能量密度  应用领域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1/9/3
超级电容器能够提供超高的功率密度和超长的循环寿命,在辅助性应急电源、大功率电源、新能源电动车启停电源、能量回收系统以及智能电网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超级电容器相对于二次电池能量密度较低,在商用电化学储能器件中的市场占比较低。因此,为了推进超级电容器的发展,在提高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的同时,需要开发具有特殊功能的超级电容器来拓展其应用领域。
榆能集团-西安交通大学创新研究院揭牌(图)     榆能集团  西安交通大学  创新研究院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3/1/10
2021年7月5日,西安交通大学与陕西榆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陕西榆能集团能源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榆能集团-西安交大创新研究院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揭牌。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席光,榆林市委常委、副市长李二中、陕西榆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段智博、西安交通大学科研院常务副院长黄忠德、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何茂刚等领导出席仪式。会议由榆能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黄晔主持。
近日,新能源技术研究院麦耀华教授团队在能源领域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no Energy(IF=16.602)上发表题为“Cation-size mismatch and interface stabilization for efficient NiOx-based invert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21.9% efficiency”的研究论文。暨南大学为通信...
锂氧气电池是利用锂金属和空气中的氧气实现化学能-电能直接转换的清洁储能体系。根据锂金属质量计算的二次锂氧气电池的理论能量密度高达11400W·h/kg,接近于汽油的能量密度(13000W·h/kg),这是将其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研究驱动力。如果计入来自于空气反应物氧气的质量,其理论能量密度为3505W·h/kg(Li2O2),实现的能量密度预计可达到600W·h/kg以上,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可...
近日,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钱逸泰院士团队熊胜林课题组在介观能源材料化学领域取得系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Adv. Energy Mater., Adv. Funct. Mater., ACS Nano, Nano Res.等国际学术期刊,以上工作山东大学均为独立完成单位。
传统方法的C-H键氧化和合成氨过程都需要在苛刻的反应条件下进行,存在能耗高、二氧化碳等副产物排放量大等问题。如何实现温和条件下C-H键氧化合成高附加值化学品和氮气还原合成氨是催化领域一直面临的挑战。近年来,利用太阳光驱动或绿色能源转化的电驱动实现光能或电能向化学能转换已成为解决目前面临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该技术突破的关键在于发展高效及高选择性的光电催化材料。
推广清洁能源 畅享低碳生活     清洁能源  低碳生活  太阳能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1/6/3
今年3月22日,浙江省光伏发电功率首次突破1000万千瓦,意味着该时刻全省超1/7的用电功率由太阳能提供。在建设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过程中,浙江瞄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通过探索能源互联网形态下的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打造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为区域发展提供绿色、清洁动能。
近日,应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研究员李为臻团队开发的层流燃烧技术的燃气直燃超低氮燃烧器,在2021年ISH北京国际供热展览会上展出。此次展出的50-1400kW多款燃气直燃超低氮燃烧器得到业内广泛关注,为燃气清洁燃烧行业提供了新优技术和产品。
碳减排要深挖能源数字经济潜力     碳减排  能源  数字经济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1/6/2
来自权威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80%以上来自能源活动。因此,降低能源活动的碳排放量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有效途径和关键环节。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