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能源科学技术 >>> 一次能源 >>> 太阳能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太阳能相关记录283条 . 查询时间(2.214 秒)
天津大学科学家揭秘高效利用太阳能的“密码”(图)     天津大学  科学家  高效利用  太阳能  密码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8/10/26
近日,天津大学封伟教授团队在太阳能光热燃料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在国际上首次系统阐释了偶氮苯对太阳能光热燃料的重要作用,有望为人类揭秘高效利用太阳能的“密码”。相关综述《偶氮苯基光热燃料的设计、性能和应用》已由封伟团队博士研究生董立奇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英国皇家《化学学会评论》。太阳能是自然界中储量最丰富的能源之一,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对太阳能的高效利用将成为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所在。...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薄膜硅太阳电池研究组(DNL1606)研究员刘生忠和陕西师范大学研究员杨栋、博士冯江山等在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结果发表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柔性太阳能电池由于具有质量轻、便携带、易于运输、安装简单等优点备受关注。高性能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关键部分是低温界面层和高质量钙钛矿吸光层。该团队前期通过开发低温界...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周惠琼课题组将WOx纳米颗粒与商业化的PEDOT:PSS乳液混合用作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空穴传输层材料,改善了空穴传输层的表面自由能,优化了活性层的形貌,从而同时提高了器件的效率和填充因子,为高效有机非富勒烯太阳能电池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空穴传输层修饰方法。该研究以A Highly Effcient Non-Fullerene Organic Solar Cell wi...
2018年7月4日,兰州新区石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州新区石化”)、苏州高迈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高迈”)和我所在第24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兰洽会”)上,共同签署了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技术开发”项目合作协议,项目基于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以及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关键技术,建立千吨级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工业化示范工程。该项目的签约标...
2018年度陈嘉庚科学奖、陈嘉庚青年科学奖于5月30日下午在北京揭晓并颁奖,共有6个项目获得陈嘉庚科学奖,6位青年科学家获得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朱嘉教授荣获2018年度陈嘉庚青年科学奖技术科学奖。据悉,朱嘉教授此次获奖成果为《基于微纳结构的高效太阳能光热转换》。在众多的能源形式中,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一直是国际上的一个研究热点与前沿领域。微纳结构由于其特殊的尺度和...
应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邀请,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莅临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于4月16日上午在第一化学楼1001学术报告厅为广大师生带来题为《人工光合成太阳能燃料前沿进展》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张浩力教授主持。校长严纯华院士、原校长胡之德教授参加了本次报告会。李灿院士从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环境问题出发,结合自然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展开...
最近,北京大学工学院占肖卫课题组在强近红外吸收的稠环电子受体的分子设计及高效半透明太阳能电池的应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在材料领域著名期刊《先进材料》发表了3篇论文。
近日,《Cell》旗下能源领域旗舰刊物《Joule》在线发表了我校物理与电子学院刘敏教授课题组,与国家纳米中心朴玲玉、刘新风、施兴华研究员,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陈勇研究员,关于CoP纳米颗粒太阳能转化产氢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Ultrasmall CoP Nanoparticles as Efficient Cocatalysts for Photocatalytic Formic Acid ...
南京大学朱嘉教授课题组在界面光热转换及太阳能海水淡化取得新进展,近期以《Flexible and Salt Resistant Janus Absorbers byElectrospinning for Stable and Efficient Solar Desalination》为题发表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https://doi.org/10.1002/ae...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2018年1月8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李克强等国家领导人参加大会,并为获奖人员颁奖。西安交大主持7个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二,其中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一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柔性可穿戴电子是未来电子元器件发展的热点方向,电源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电源的选择和设计影响着未来可穿戴电子的设计与功能。目前的电源对可穿戴电子的户外使用性、大面积贴合性和安全性还有较大限制。
由于人类面临日益严峻的能源环境危机,人工模拟光合反应成为了全世界的研究热点。化学化工学院分子模拟与太阳能转化研究团队的曹睿教授和张伟副教授长期致力于基于小分子配合物和先进纳米材料的小分子活化基础与应用研究。研究涉及新能源转化相关的水还原、水氧化和氧气还原等方面,自团队成立的近三年来,以我校为第一通讯单位相继发表了一系列相关领域的高水平科研论文。相关工作研究特色鲜明,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近期受邀...
近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2017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的授奖项目结果,我校共有5项(其中第一完成单位的项目有4项)成果获奖。在第一完成单位获奖统计排序中,我校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17。我校具体获奖情况:王士同教授主持完成的“神经模糊系统建模中的聚类、知识利用和学习”项目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王艳教授主持完成的“太阳能背膜协同制造技术与装备”项目、夏文水教授主持完成的“淡水鱼虾蟹美味方...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地球上有限的化石燃料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并且化石燃料的使用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寻找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已经迫在眉睫。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将间歇性的、不易收集存储的太阳能转化为易存储、易运输的化学能是一种理想的能源开发途径——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正是这样一种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良好方式。
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太阳光对太阳电池器件的入射角在不同季节和一天内的不同时刻都会发生变化。一般随入射角的增大,反射光损失越严重。所以如何实现太阳电池器件极大化捕获每天/每年的太阳光子数量,对有效提升太阳电池的日/年发电量显得意义非凡。虽然目前可采用追光系统解决这一问题,但需付出昂贵的成本。面临上述挑战,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沈文忠教授团队基于“不变应万变”的思想,利用全溶液法在太阳电池表面制备...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