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半导体技术 >>> 半导体材料 >>>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半导体材料相关记录234条 . 查询时间(2.223 秒)
2018年5月18日,《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赵立东教授课题组在热电材料研究上取得的新进展:《3D charge and 2D phonon transports leading to high out-of-planeZTinn-type SnSe crystals》。利用硒化锡(SnSe)的层间最低热传导特性(二维声子传输),通过电子掺杂促进离域电子杂...
“谁掌握了我们的芯片,谁就掌握了我们的信息空间。信息空间虽然呈现为多维的、抽象的、不可见的,但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人们在这个空间一旦失去自由,就没有安全感。”5月10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宽禁带半导体材料首席专家郝跃院士再次郑重地重复了他当选院士时说的话。郝跃,1958年3月生于重庆市,籍贯安徽阜阳,中国科学院院士、微电子学家。1982年,郝跃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1...
2018年5月10日上午,2018低维半导体纳米结构与集成器件研讨会暨“面向片上集成半导体纳米结构光子学”中德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在我校举行。来自美国、德国、新加坡以及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代表与会交流。“面向片上集成半导体纳米结构光子学”中德联合实验室的建立,旨在进一步推动中德双边和多边在本领域的广泛合作,通过新型低维材料与器件,来应对后摩尔时代集成电路(IC)的瓶颈以及超摩尔时代光互连技术的挑战...
近日,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郭旭岗教授课题组在《美国化学会志》(JACS, 影响因子13.858)发表封面文章。论文题目为“(Semi)ladder-Type Bithiophene Imide-Based All-Acceptor Semiconductors: Synthesis, Structure–Property Correlations, and Unipolar n-Type Tran...
近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郭春雷中美联合光子实验室首次在钙钛矿(CH3NH3PbCl3)单晶表观测到了吸附分子4-巯基吡啶(4-MPY)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信号,增强因子高达10-5。研究表明,钙钛矿材料作为一种半导体材料,具有SERS活性,其表面吸附分子能够在界面处形成一个新的电荷转移态,从而促使激光照射下,界面发生电荷转移共振而产生SERS效应。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
近期,固体所物质计算科学研究室杨勇研究员在五氧化二钽晶格结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结果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Materials (Phys. Rev. Materials, 2, 034602 (2018))上。五氧化二钽 (Ta2O5) 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宽带隙半导体材料。由于具有很高的介电常数,它是替代二氧化硅 (SiO2) 作为新一代电子器件的氧化物绝缘层的备选材料之一。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赵瑾研究组与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Hrvoje Petek合作,在金属纳米颗粒与石墨界面的电子超快相干转移及掺杂半导体中电子-空穴复合的微观机理研究中取得新进展。通常,金属/半导体(半金属)异质界面的电子转移需要首先激发热电子,然后热电子跨越界面势垒(例如肖特基势垒),进而完成电子转移。然而,热电子的寿命很短,势垒的存在极大地限制了电子转移的效率。高效的电子转移通常依赖于特定的物理...
最近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拓扑量子计算卓越创新中心的周武研究员、张余洋副教授与美国范德堡大学Sokrates T. Pantelides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特聘访问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Kian Ping Loh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Zheng Liu教授等课题组合作,针对构筑二维半导体量子阱及超晶格结构问题开展研究,利用二维平面异质结界面形成的周期性位错驱动二维量子阱...
碳量子点是继富勒烯和石墨烯之后备受瞩目的碳纳米材料。碳量子点具有类似于半导体量子点的荧光性质,但不含有毒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生化传感、成像分析、环境检测、光催化技术等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受合成方法所限,手性碳量子点的研究目前仍不多见。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聂广军课题组与清华大学许华平课题组合作,利用生物小分子半胱氨酸在水溶液中制备出具有手性光学活性的N-S掺杂碳量子点...
有机半导体材料作为有机光电器件的核心组成部分,成为有机电子学的研究热点。材料的分子结构从根本上决定了材料的性能,因此,有机半导体材料的结构创制与合成一直是有机电子领域合成化学家关注的焦点。薁(Azulene)是一种青蓝色的具有较大分子偶极矩的非苯芳香化合物。从分子结构上看,薁是由缺电子的七元环和富电子的五元环并合而成,具有非镜面对称的分子前线轨道(HOMO/LUMO)、较低的能隙和反Kasha规则...
传统硅基半导体器件的小型化进程逐渐接近其物理极限,寻找新的材料、发展新的技术使器件尺寸进一步缩小仍是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传统硅基场效应晶体管要求沟道厚度小于沟道长度的1/3,以有效避免短沟道效应。但受传统半导体材料限制,沟道厚度不能持续减小。近年来,利用二维半导体材料来构造短沟道晶体管器件已经成为一个前沿探索的热点课题。二维材料因其达到物理极限的厚度成为一种构造超短沟道晶体管的潜在材料,理论上可以有...
应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邀请,福建师范大学物理与能源学院院长黄志高教授于2018年1月23日访问福建物构所,并作了题为《零带隙PbPdO2半导体的电性和磁性的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报告中,黄志高教授首先介绍了该材料的当前研究进展,然后介绍了他的团队利用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揭示了PbPdO2薄膜的择优取向是导致该材料具有奇特电致/磁致电阻行为以及金属-绝缘体转变的原因。报告交流环节,各位老师学生积极地...
由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指导、知社学术圈主办的“2017中国新锐科技人物”评选结果近日揭晓。该评选活动旨在展示中国优秀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以及他们的研究工作,促进跨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并推动科学技术的传播与普及。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年千人张立军教授入选中国新锐科技人物。张立军教授自2014年9月全职回校工作以来,围绕半导体功能材料,基于大规模电子结构计算模拟,开展材料能带调控及新材料设计研...
未来信息技术需要低功耗、高性能的晶体管,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描绘的未来晶体管通道长度小于10纳米。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二维(2D)原子晶体材料与传统半导体材料相比,具有散射小、迁移率高、便于制备叠层异质结构、电学性质易于调控等特性,成为制作未来晶体管的优秀候选材料之一。在已发现的二维原子晶体材料中,由元素周期表中IV族元素构成的单层材料(例如石墨烯,硅烯,锗烯和锡烯等)具有高载流子迁移率,但由于其...
近年来,二维范德华材料如石墨烯、二硫化钼等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物理特性和光电性能而被广泛研究。在二维材料的研究领域中,磁性二维材料具有更丰富的物理图像,并在未来的自旋电子学中有重要的潜在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掺杂是实现二维半导体能带工程的重要手段,如果在二维半导体材料中掺杂磁性原子,则这些材料可能在保持原有半导体光电特性的同时具有磁性。近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研究员...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