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抗病虫害育种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抗病虫害育种相关记录312条 . 查询时间(0.906 秒)
2021年3月1日,国际知名病原学期刊PLoS Pathogens在线发表了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陈学新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Symbiotic bracovirus of a parasite manipulates host lipid metabolism via tachykinin signaling”,揭示了寄生蜂调控寄主营养代谢的新机制,为天敌昆虫的高效繁育和害虫控制新技术的研...
2021年1月27日,江苏省农学会组织相关专家,对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作所选育的油菜优异种质资源进行评价。在前期部分专家实地考察种质资源田间表现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疫情防控要求,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西南大学李加纳教授担任评价专家组组长,扬州大学王幼平教授担任副组长,专家组成员包括华中农业大学沈金雄教授、湖南农业大学刘忠松教授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王新发研究员。江苏省农学会科技服务部副部长...
过度使用化学杀虫剂导致的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和水域污染、害虫抗药性增强和人类健康受威胁等问题日益突出。采用纳米技术合成的新型杀虫(病)剂正成为替代传统化学杀虫剂防治病虫害的一种新方法被推广。其中,利用植物合成的绿色银纳米粒子材料因易降解、无(或低)污染而最具发展前景。然而,关于植物银纳米抗虫剂在森林病害虫防治、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认知仍极为亏缺。白蚁对热带和亚热带森林的有机质分解、养分循环和土...
2021年1月22日,理学院农药创新研究中心潘灿平教授课题组在国际期刊Environmental Pollution上发表了纳米硒叶面强化提升茶叶品质和缓解农药胁迫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较系统地揭示了纳米硒外源强化在提升茶叶抗非生物胁迫和品质提升上的核心机理,为实现纳米硒在茶叶抵抗农药胁迫并提升品质方面提供了理论支撑。
2021年1月22日,广西农业科学院组织广西作物学会、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广西园艺学会的3位专家对我院经作所选育的“桂农薯1号”马铃薯品种的耐寒性进行田间查定。专家组现场听取了品种育成人和基地负责人对“桂农薯1号”马铃薯品种特性、种植概况及在1月19日遭受霜冻(-4℃)危害后的田间表现等情况介绍后,到田间进行实地寒害情况调查,并形成如下查定结果:1、“桂农薯1号”受害株率为19.0%,受害株受害...
蝗虫为什么会聚群成灾?新冠病毒究竟长什么模样?人的器官怎么衰老?13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公布了2020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评选结果,8个知识创新类和2个技术创新类项目成果入选,这些成果解答了这些生命科学的难题。据了解,本年度的获奖项目中,非院士主导项目所占比例较往年大,联合体认为这体现了我国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后备力量强大。更为显著的是,本次入选项目具有原创性突出、社会意义重...
病害三角(disease triangle)是描述疾病流行规律的理论,该理论指出“病害三要素”为致病病原生物、易感宿主和适合的环境条件三者相互作用才能引起侵染性病害。已知超过1480种植物病毒中,近80%由媒介昆虫传播,植物虫传病毒是制约我国农作物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以往作物病毒病害的研究注重于病毒和植物宿主两个方面,而实际上参与病毒传播、病害发生的因子还有传毒媒介昆虫以及光照、温度、气候、生...
近日,省人社厅、省科协联合开展第五届湖北省科普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经各地单位逐级审核推荐,省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评选,我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林拥军教授获得“第五届湖北省科普先进工作者称号”。
济麦38等三个小麦新品种通过审定(图)     济麦38  小麦新品种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0/12/23
近日,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关于山东省2020年第二批农作物审定品种的通告》,由院作物所选育的济麦38、济麦70和济麦106三个小麦新品种通过审定。济麦38具有高产稳产、穗大穗多、矮秆抗倒、抗病抗逆等特点,区试平均穗粒数41.7粒,比济麦22多6.4粒,平均亩成穗42.3万,实现了大穗品种亩穗数的突破。产量三因素协调,产量比对照济麦22增产4.0%,亩产最高达837.1公斤。植株比济麦22矮5-1...
超亲分离是指在后代中产生极端表型,是培育新品种和提高作物农艺性状的一个重要途径之一。棉花属于异源四倍体,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高度相似导致复杂的后代重组。根结线虫是棉花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农田有害生物控制学科组王从丽研究员和加州大学河滨分校Philip A. Roberts教授长期合作进行棉花抗根结线虫的机制研究。通过形成不同的自交、回交和测交等分离群体进行遗传和表型分析发现:棉花抗根结线虫不是由简单的一...
近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柴继杰课题组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植物育种研究所的Jane Parker课题组、Paul Schulze-Lefert课题组合作,发文揭示了植物TNL类抗病蛋白RPP1直接识别并结合效应蛋白ATR1、形成抗病小体并作为全酶催化NAD+水解的分子机制。该研究促进了TNL下游免疫通路信号传递机制的研究,为理解植物TNL类抗病蛋白活化机制提供了范式。更重要的是,该研究将为抗病作物的育...
近日,南京农业大学张正光教授团队在“eLife”发表题为 “A self-balancing circuit centered on MoOsm1 kinase governs adaptive responses to host-derived ROS inMagnaporthe oryzae”的研究论文,解析了稻瘟病菌蛋白激酶MoOsm1磷酸化/去磷酸化监测水稻活性氧、控制自身致病力,维持半活...
多数病原微生物通过媒介昆虫(简称虫媒)通过刺吸和吸血等取食过程从感染宿主传播给健康宿主,引起虫媒疾病。多数虫媒病毒病至今缺乏像临床药物和疫苗等在内的有效控制手段,在人及动植物领域,对于新发突发虫媒病毒病均只能在暴发后采取被动控制措施。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是国内最早开展虫媒病害研究的科研机构之一,周家炽先生是我国第一个病毒研究室的创始人,他早期通过研究线虫传小麦蜜穗病的发生规律,在1946年发表研究论...
近年来,广东、海南等传统香蕉优势产区的受枯萎病、市场、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种植面积大幅锐减。2019年“桂蕉9号”在广东肇庆、高州试种获得成功,引起许多广东种植户对“桂蕉9号”极大兴趣,为更好的示范推广“桂蕉9号”, 11月17日,生物所与广西丰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组织广东阳江、恩平、 开平、东莞、惠州、肇庆、清远等地60多人香蕉种植户到南宁市金陵镇邓圩村定西坡参观广西铭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春植的...
2020年10月29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研管理处邀请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浦城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等单位有关专家在南平市建阳区溪口对我院生态所选育的牧草新品种‘闽西新桥薏苡(Coixlacryma-jobi L. ‘MINXI XINQIAO’)’进行现场鉴评,专家组在察看种植现场、实地测产、听取课题组汇报、查阅相关材料并经质疑、讨论后一致同意牧草新品种‘闽西新桥薏苡’通过院非主...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