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基础医学 >>> 医学微生物学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医学微生物学相关记录90条 . 查询时间(2.109 秒)
科学家首次找到中国人肠道“减肥菌”     人肠道    代谢紊乱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7/6/2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宁光院士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首次揭示与中国人肥胖相关的肠道菌群组成,发现口服多形拟杆菌(BT菌)可降低小鼠血清谷氨酸浓度,增加脂肪细胞的脂肪分解和脂肪酸氧化过程,从而降低脂肪堆积,达到减重效果。2017年6月19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施一研究员与高福院士合作在寨卡病毒重要药物靶点非结构蛋白5(NS5)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结果以“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Zika virus NS5 reveals conserved drug targets(寨卡病毒NS5结构揭示保守的药物作用位点)”为题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The EMBO Journal上。在全球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寨卡...
日前,世界著名出版集团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了“2016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我校化学学院李越湘(“能源”类榜单)、江西省医学科学院闵卫平(“医学”类榜单)、生物质转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阮榕生(“农业和生物科学”类榜单)教授入选。在2014、2015年度,李越湘、闵卫平和阮榕生三人亦入选该榜单。“2016年中国高被引...
2016年1月15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健康报社与相关医学科研机构联手举办的“2017中国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部委领导、两院院士、资深专家齐聚一堂,分享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成果和进展,谋划科技创新发展大计,全面提升健康中国科技支撑能力。会上,健康报社发布了“2016年度中国医学科技十大新闻”和“2016年度国际医学科技十大新闻”。由中国微生物研究所高福团队完成的研究成果“...
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病原微生物耐药与耐药基金组学重点实验室2016年学术年会于2016年11月24-25日在所内举行。开幕式由重点实验室刘文军副主任主持,业界著名科学家、企业家、离退休老干部等人与会。中国农业大学李向东教授在年会中作了特邀报告,发现寨卡病毒在小鼠模型中能感染睾丸和附睾,其主要的靶细胞为管周肌样细胞和精原细胞,但不感染前列腺和精囊腺,揭示了寨卡病毒感染可以引...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计算生物与医学生态学实验室博士研究生李连伟与其导师马占山合作研究初步揭示了人体菌群多样性的形成机制。 其研究结果近日发表在《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 (http://www.nature.com/articles/srep31448). 发表不久即受到 Molecular Ecologist 网站的推介: http://www.moleculare...
2016年6月17日,由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与美国宝洁公司共同启动的“皮肤与口腔微生物组联合科学研究计划”签约仪式在青岛举行。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广正,宝洁全球生命科学副总裁安吉莉卡·博耶,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副所长彭辉等共同出席签约仪式。
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影响肥胖机制     肠道菌群  肥胖机制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6/6/14
一项新研究显示,面对高脂饮食时,肠道菌群会产生乙酸,从而影响肥胖、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这项在啮齿动物中进行的研究显示,乙酸短链脂肪酸有着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的能力。无论是乙酸生成增加,还是接下来的副交感神经系统激活,都可能为肥胖治疗提供新途径。过往研究显示,肠道菌群的变化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有关,但肠道菌群是如何导致这些症状的却一直不清楚。
经过近4年的联合攻关,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与华东理工大学、湖北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研究人员通力合作,成功发现一个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药物作用新靶点——CrtN蛋白。相关研究论文于2016年1月18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化学生物学》(Nature Chemical Biology)。
2015年12月16日,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王恩多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C-terminal domain of leucyl-tRNA synthetase from pathogenic Candida albicans recognizes both tRNASe...
2015年12月7日,日本国立感染病研究所柴山惠吾研究员访问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与青年课题组长冯婕副研究员、米凯霞副研究员进行了微生物抗生素耐药的座谈交流。柴山惠吾研究员做了题为National Surveillance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in Japan的学术报告,他的报告主要介绍了近期日本医院感染细菌耐药情况及传播情况的监测结果。监...
中国首个超级细菌疫苗获批临床研究     中国  超级细菌疫苗  临床研究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5/7/27
近日,由第三军医大学与地方科技公司联研的我国首个超级细菌疫苗——重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Ⅰ、Ⅱ、Ⅲ期临床研究,标志着该研究已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超级细菌”泛指临床上出现的多种耐药菌,它对许多抗生素具有抵抗能力。而在我国,13亿人所使用的抗生素总量为全世界60亿人所用抗生素的一半。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指出:如果“超级细菌”得不到有效遏制,由此造成的死亡人数全球每年可...
18世纪木乃伊携带混合结核病菌(图)     18世纪  木乃伊  混合结核病菌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15/4/9
本周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的一则研究对于18世纪欧洲人的遗骸中的结核病菌DNA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当时混合结核病,也就是同时感染多种菌株的结核病很常见。该研究结果也对结核病的演变提供了新见解,证据显示,2015年4月9日欧洲和美洲最常见的结核病菌株类型在古罗马时期就出现了。
记者2015年3月16日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获悉,该院张天宇研究组构建了无抗性筛选标记的稳定自主发光的分枝杆菌。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分枝杆菌引起的疾病如结核病、麻风病和布鲁利坏死病,一直是在全球引起高致残率和死亡率的疾病。多数致病性分枝杆菌生长缓慢,严重阻碍了对该类病原菌的研究和药物、疫苗的研发。
结核病(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 tuberculosis, Mtb)引起的一种古老的慢性传染病。目前全球每年新出现的肺结核患者约800-1000万,每年因肺结核死亡的人数约200-300万。我国普通肺结核患者人数位居全球第二位,仅次于印度,而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人数则位居全球首位。目前可有效治疗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的药物种类非常有限。固有免疫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其中巨噬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