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电磁场理论”相关记录173条 . 查询时间(0.531 秒)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岛团队研制出紧凑型动态磁扭矩探测器可兼容商业磁体和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图)
探测器 磁场 装置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5/4/26
2025年4月25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强磁场中心低功耗量子材料研究团队成功研制出一种直径仅为22mm的紧凑型动态磁扭矩探测器,该设备磁矩测量灵敏度可达10-17 A·m2量级,兼容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与各类小口径商用磁体,填补了强磁场条件下对低维磁性和超导、量子功能材料、生物弱磁等材料进行超高灵敏磁性测量的技术空白。相关研究成果以《紧凑型动态磁扭矩探测器》(Compact Dynam...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科研人员揭示极端天体的“射电静默”特性获进展(图)
射电 磁场 辐射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5/2/27
磁星是一类具有超强磁场的中子星,其磁场强度可达地球磁场的数万亿倍。尽管磁星在X射线和伽马射线波段表现出剧烈的活动,但它们在射电波段的辐射却极为罕见。目前,仅有六颗磁星被探测到射电辐射。这种“选择性静默”现象引发了天文学家的广泛关注。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SHMFF助力科研团队首次直接观测到双磁振子束缚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图)
双磁振子 束缚态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5/2/18

项链状超导磁通态被发现——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合作完成(图)
超导磁通态 磁场 磁通涡旋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5/2/18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在太阳暗条磁场结构方面取得研究进展(图)
太阳 磁场 结构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5/2/27
2025年1月27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抚仙湖太阳观测和研究基地闫晓理研究员等人利用NVST和ONSET等太阳望远镜数据,通过追踪太阳耀斑物质运动轨迹示踪出完整的太阳暗条磁场结构,从而揭示了太阳暗条爆发前真实的磁场结构是具有非常复杂缠绕结构的磁绳。该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

中国科学院嫦娥五号玄武岩研究揭示20亿年前月球存在弱磁场(图)
磁场 遥感'数据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5/1/5
由发电机产生的月球磁场可以反映其内部结构和热状态,并能够影响月表环境。因此,研究月球磁场的变化过程可以为剖析月球演化历史提供重要约束。阿波罗时代至今的遥感数据和月表原位测量表明,月球现在不存在类似地磁场的全球性偶极磁场,但阿波罗返回样品的古强度数据以及部分磁化的月壳指示,月球可能曾有发电机磁场。已有的现代月球古强度数据集中在30亿年前,而30亿年后的阿波罗数据均来自经历过强烈冲击改造的表土角砾岩,...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与安徽大学联合团队发现在锰磷硒/石墨烯异质结中消失的锰磷硒非互易二次谐波(图)
磁场 界面 电子器件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5/4/26
2025年1月2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强磁场中心与安徽大学合作,依托稳态强磁场装置(SHMFF)超导磁体SM1超快磁光系统,在二维反铁磁MnPSe3/graphene 异质结中发现消失的MnPSe3非互易二次谐波,揭示了MnPSe3/graphene 界面磁振子-等离激元耦合。该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Nano Letters。

中国科学院嫦娥六号月壤样品揭示首个月球背面古磁场信息(图)
月球 磁场 信息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12/20
2024年12月20日,中国科学院专家利用嫦娥六号采回的月球背面样品做出的又一项创新成果刊登在《自然》(Nature)上。研究团队通过分析样品中记录的约28亿年前的磁场信息,发现月球磁场强度可能在该时期发生了反弹,与先前认为的月球磁场在约31亿年前急剧下降且一直处于低能量状态不同。这是人类得到的首个月背古磁场信息,为我们认识月球磁场演化过程提供了关键锚点,进而为“月球磁场发电机”时空演化和驱动机制...

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Journal of Physics Communications】动生麦克斯韦方程组的通解:王中林院士作为唯一作者发表的又一力作(图)
王中林 系统 电磁 行为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12/13
在工程电磁学中,介质或物体具有形状和大小,并且相对于实验室参考系中的观察者,可能沿着复杂的轨迹加速移动。为了描述由多个移动物体组成的系统的电磁行为,动生麦克斯韦方程组(MEs-f-MDMS)应运而生,这是在低速近似(v<

中国科大提出协同量子精密测量新技术(图)
量子 精密测量 磁场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12/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彭新华教授、江敏副教授团队在量子精密测量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成功制备出具有协同效应的原子核自旋,使核自旋相干时间延长到9分钟,并观测到协同自旋对极弱磁场的量子放大现象。进一步,提出了协同量子精密测量新技术,磁场测量的灵敏度突破了碱金属原子的标准量子极限。相关研究成果以“Cooperative spin amplifier for enhanced qu...

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稳态强磁场刷新水冷磁体世界纪录(图)
磁场 超导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9/25
2024年9月22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自主研制的水冷磁体产生了42.02万高斯(即42.02特斯拉)的稳态磁场,打破了2017年由美国国家强磁场实验室水冷磁体产生的41.4万高斯的世界纪录,成为国际强磁场水冷磁体技术发展新的里程碑。这是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继2022年混合磁体成功创造45.22万高斯的世界稳态磁场纪录之后,取得的又一项重大技术突破。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李建新、于顺利课题组揭示了磁场下笼目反铁磁体中手性量子自旋液体的存在(图)
磁场 笼目反铁磁体 手性量子 自旋液体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9/9

中国科大发现首例光谱认证的重复性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图)
光谱 恒星 电磁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12/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蒋凝、王挺贵、孔旭等组成的研究团队2024年8月15日发现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TDE)事件AT2022dbl的再次爆发,并迅速开展多波段后随观测,表明这极有可能源于超大质量黑洞重复潮汐撕裂同一颗恒星,且每次行为特征与一般典型的TDE事件完全不可区分。这是首个获得光谱认证、也是迄今证据最为确凿的重复性部分撕裂TDE事件,对研究TDE族群和物理有重要意义。相关成果于2024年...

国科学院地球地化所在月核热演化及磁场演化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图)
演化 磁场 电机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8/14
月壳存在的大规模磁化现象指示月球曾经存在过月球发电机磁场,而现今月球已经不存在全球性磁场,表明月球的发电机作用已停止。月球磁场发电机的演化与月核的生长和输运性质(如电导率、热导率)密切相关,因此基于月核的热导率构建月核的热演化和发电机模型对理解月球热化学、内部动力学、月球磁场演化等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