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电子物理学 >>> 电子离子与真空物理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电子离子与真空物理相关记录91条 . 查询时间(4.403 秒)
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实现下一代长续航、长寿命电动汽车的关键。然而,当前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呈倒置关系,其中电极材料与电解液的界面副反应则是主要诱因之一。表面包覆是减缓电解液与正极之间副反应的最有效途径之一。然而,传统包覆工艺通常只关注包覆层本身的作用,较少考虑其与电解液的相互作用及后续的原位转化产物对电池性能改善的机理。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激光驱动滑移铁电极化超快完全翻转(图)     激光  结构  离子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5/1/8
超快激光技术具备精确操纵材料的结构和功能的能力,在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在过去十年里,超快激光驱动铁电材料相变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基于铁电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的超快调控提供了新的途径。然而,目前强激光脉冲仅能导致铁电极化降低或部分瞬态翻转,尚未实现完全的铁电极化翻转。这些现象的根原以及在铁电材料中实现完全铁电极化翻转的可能性尚不清楚,需要更有效的激光诱导铁电极化翻转...
宁波材料所在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进展(图)     钙钛矿  太阳能电池  离子       font style='font-size:12px;'> 2024/12/24
尽管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的功率转换效率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器件的不稳定性仍然是其商业化应用的一大障碍。这种不稳定性主要源于卤素离子,尤其是碘离子(I⁻)的迁移。在光照和热应力作用下,I⁻会发生迁移并转化为I₂,从而导致不可逆的降解和性能损失。因此,抑制PSCs器件中I-迁移至关重要。
2024年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能源催化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动力电池与系统研究部(DNL2900组群)陈忠伟院士、张永光研究员、罗丹研究员团队在干法电极技术领域取得新进展。团队创新性地将多功能锂离子交换沸石(Li-X)加入高载量干法工艺制备的锂电池正极中,有效解决了超高面载量下电极离子和电子传输迟滞、电解液浸润性差等问题,为高比能锂电池的开发和实际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水系电池由于具备本质安全、低成本、环保的特点,有望在未来大规模储能中实现应用,但是水系电池固有的瓶颈——负极界面的析氢问题严重限制了水系电池的寿命。电解质界面中间相(SEI)可以从动力学上抑制析氢反应,而传统的阴离子还原形成SEI高度依赖于高浓度的有机含氟盐(LiTFSI),受制于电解液传质以及负极负电荷排斥,导致依赖盐阴离子构建的SEI形成效率低且消耗时间长,并会显著增加电池极化。摆脱SEI构建...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物理中心苑航博士、许慎跃研究员和马新文研究员等在分子库仑爆炸成像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提供的高电荷态离子束流实现了对复杂分子的高精度结构成像。相关成果于11月7日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金属表面超疏水在自清洁、防腐、减阻和防冰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当前,金属表面超疏水性能的实现依赖于传统的二元协同设计思想,即在材料表面制作微/纳米结构,进而采用低表面能有机物进行修饰。这种依靠粘附涂层的设计在实际腐蚀性环境如海水中易遭受侵蚀性离子的渗透,导致涂层分解、疏松和剥落等风险,从而引发超疏水化学耐久性下降。特别是,化学反应诱导的材料表面能变化对液体滚动角产生影响,使得超疏水表面性能难以...
2024年11月7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生物物理室研究团队与兰州理工大学合作,通过结合重离子辐射、适应性实验室进化(Adaptive laboratory evolution, ALE)和基因编辑等相关技术,实践了团队之前提出的关于提升重子辐射诱变育种效率和质量的研究策略。系列研究成果先后发表在Communications Biology、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
2024年10月26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项目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常温前端成功调试出束,能量和流强达到设计指标,标志着HIAF项目从加速器装置装配阶段逐步迈入系统级联调阶段。
2024年10月28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物理中心原子分子结构与动力学室科研人员在离子-原子电荷交换碰撞的自旋统计破缺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于10月22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汽车工业的快速电气化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超高镍(Ni≥ 0.9)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以其卓越的能量密度和成本效益,成为目前极具前景的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然而,超高镍正极材料Ni含量的提升也加重了Li-Ni反位缺陷问题。同时,反位在TM层中的Li会形成Li−O−Li构型,易触发(高电压)阴离子氧化还原反应。到目前为止,Li-Ni反位缺陷的动态...
当两个分子发生碰撞,除了发生化学反应,另一个重要过程是能量传递,即分子动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过程。深入研究分子之间通过碰撞发生振动、转动能量传递、电子态淬灭或激发的机理,在等离子体诊断、高马赫发动机燃料主动冷却和燃烧过程、大气化学和星际化学等领域有重要应用。目前,人们利用交叉分子束结合先进的分子束操控和高分辨产物探测技术已经对中性分子之间的碰撞传能过程实现“态-态”分辨的研究。受制于低能离子束较大的...
在过去三十年中,锂离子电池技术迅猛发展,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然而,随之而来的大规模废旧电池的退役和处理问题引发了新的资源与环境挑战。绿色高效锂电池回收技术的开发迫在眉睫,这不仅是减少碳排放、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安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
锂离子电池极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目前基于石墨负极的锂离子电池存在安全性能差、能量密度低等缺陷,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使用需求。锂金属可提供比石墨负极高十倍的理论比容量,但存在枝晶易生长导致的电池短路问题。因此,采用固体电解质取代易燃的有机液体电解质来增强电池安全性的方案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石榴石型Li7La3Zr2O12(LLZO)具有高的离子电导率、宽的电化学窗口和良好的锂金属稳定性,被认为...
2024年7月3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智能所吴正岩和张嘉团队在对不同电性重金属离子同时进行去除方面取得进展。科研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纳米原电池材料,可对9种不同电性的重金属离子实现高效同时去除。相关成果已被环境领域权威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接收发表,同时该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1项。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